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 | 上頁 下頁
一六


  §六、虔誠侍佛佛不佑

  後主君臣為了挽救財政危機,不惜對民眾敲骨吸髓的橫徵暴斂,這固然與南唐不得不巨額貢納北宋,群臣驕奢淫逸有關,後主自己也難逃其咎。他不僅帶頭在宮中花天酒地,而且為了信佛侍佛,消耗了國家大量的金錢。

  後主本來就仁慈寬厚,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要效法孔孟,以仁政治民。他幼時好學,對儒家六經精心鑽研,十分喜愛儒術。即位後,常常與大臣們議論儒術,勉勵大家要謹尊周孔之道。有一次他與大臣們談經論儒,由於大臣們未能切中要害,領會他的意思,便感慨地說道:「周公仲尼,忽去人遠,吳道無塞,其誰與明?」意思是說周公和孔子之道如今已沒有多少人能領會參悟了。後來他為了宏揚周孔之道,還發奮寫了數千言的雜說。只可惜他天生是個文學藝術家的料子,對於治國平天下一道實在是個行外生手。所以他雖然繼承吸收了孔孟之道中仁愛的思想,卻沒有真正的領會孔孟之道中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後來他死後大臣徐鉉為他所作的祭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草木不殺,禽魚鹹遂。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恐其聞。」說的就是後主仁慈寬厚,不苛責臣下的品性。

  後主的仁愛從他對弟弟從善的態度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在後主還沒有被立為太子前,弟弟從善就和朝臣鐘謨相勾結,妄圖奪得太子的地位。因此鐘謨便屢次在中主李亶前誇讚從善,說他如何如何有才幹,同時也暗中貶損李煜(當時的從嘉),說他「器輕志放,無人君度」。但當時中主立從嘉為太子的心意已決,所以便怒斥鐘謨,並貶了他的官。鐘謨被貶後,從善失去了依靠,但仍不死心,妄圖從遺詔中作手腳,圖謀不軌。中主駕崩後,從善便向掌管遺詔的徐游索討遺詔,被徐遊用婉言拒絕了。後來,徐遊把此事告訴給了已登基的後主,後主只是寬厚地笑笑,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封從善為韓王,同時兼任司徒侍中,諸道兵馬副元帥。公元972年,從善奉旨北上,被宋太祖趙匡胤拘留在汴梁不歸,後主手足情深,明知趙匡胤不會輕易放還從善,仍屢次作書陳情,試圖以兄弟深情感動對方,放還從善。無奈趙匡胤鐵石心腸,根本不被感動。後主牽掛從善安危,整日憂心,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每每臨窗北望,都會不自禁地淚流滿面。

  有一次重陽節前夕,一些大臣為了幫他排遣愁緒,聯名上書奏請後主輟朝一日秋遊。重陽登高,煮蟹下酒,把酒賞菊,自古便是文人才子的賞心樂事。不料這道奏章卻勾起後主的隱痛,自己和群臣登高賞菊,弟弟卻被拘敵國不得自由,這和唐朝王維筆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諸兄弟》中描寫的情景是多麼的相似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榮萸少一人。」他觸景生情,揮筆寫下《卻登高賦》一篇,一方面用來排遣愁緒,一方面用來謝絕群臣的盛情:

  玉斝澄醪,金盤繡糕,榮房氣烈,菊蕊香豪。左右進而言曰:「維芳時之氣月,可藉野以登高。矧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餘告之曰:「昔時之壯也,情槃樂恣,歡賞忘勞;惜心志于金石,泥花月於詩騷,輕五陵之得侶,陋三秦之選曹,量珠騁伎,紉采維艘,被牆宇以耗帛,論邱山而委糟。豈知忘長夜之靡靡,累大德於滔滔。愴家艱之如燬,縈離緒之郁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複關兮睇予目,原有鴿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巷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洏。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於戲噫嘻,爾之告我,曾非所宜。

  這篇賦採用了賦體貫用的二人問答的方式,無限嚮往地回味了昔日兄弟共游共飲,吟詩作賦的樂趣,發洩了今日兄弟天各一方,想見而不得的相思寂寥。

  同時也婉約地借對無情冷風的怨憤表達了對趙匡胤人為的造成兄弟分離的埋怨。

  秋去冬至,冬去春歸,為家國之事消磨的李後主,面對無限美好的春光,真是無限感歎。一日,他信步走到階前一株梅花樹下,當時時節,正是仲春落花時節。輕風吹來,梅花紛紛飄落,直如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灑了後主一身。後主伸手輕輕拂去滿身的梅花香瓣準備離去,驀地聽到一聲雁鳴,抬頭一看,長空中有一群大雁飛過,它們排成「人」字陣形,在頭雁的帶領下,親密無間地向北飛去。此情此景,又一次勾起了後主對身在北方敵國的弟弟的懷念和擔憂。難過的他,垂頭喪氣地往院裡走去,不料地上春草青青,一棵一棵仿佛都在訴說著什麼。他不由又駐足停留,在梅樹下徘徊沉吟,隨口吟出一首《清平樂》,寄託自己對兄弟的思念: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訊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

  後主的仁愛和眼淚,沒有能夠感動宋君趙匡胤,本就信仰佛教的他轉而更加虔誠地信奉神佛,希冀感動上蒼,賜福庇佑。可是造化弄人,他的虔誠也沒能感動菩薩,反而被趙匡胤抓住這一特點,加以利用,最終成了導致他亡國滅家的幫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