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傳 | 上頁 下頁 |
七七 |
|
李鴻章向榮祿推薦周馥為河督,為人所阻未果。廷議治標之款,也因戶部拮据而難以支付。既缺少熟悉河工大員督辦,又不能如期加撥河工經費,因而所謂治標云云,就勢必流於空談。李鴻章憂心忡忡,深怕「水旱之警」會激起人民造反,動搖清朝統查河事竣之後,有將近8個月的時光,李鴻章「養閑京國」,鬱鬱寡歡。9月,其兄瀚章病逝,倍感悲涼。他對友人說:「忽聞家兄之喪,天倫之哀,況在晚暮,深秋警節,彌益傷懷。」 11月23日清廷派李鴻章為商務大臣,前往通商各埠考察商務。新的任命,雖然使他能夠擺脫「養閑」、「伴食」的處境,但終因無實可務、徒有空名而使之惆悵不已。清廷起用李鴻章,雖然名曰「考察商務」,但實際上卻是企圖借助李氏之手壓制反對慈禧政變的力量。贊助變法的光緒被幽禁,推動維新的志士被逐殺,業已在眾多的海內外人士中激發了對慈禧的憎恨、對光緒和維新志士的同情。然而,控制著中央政權的慈禧和頑固派,卻得意忘形,繼續倒行逆施,一心搞掉光緒,以便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免受「歸政」的威脅。起初打算採取「謀害法」,宣稱「帝病重」,英國駐華公使向清廷提出警告,並派法國醫生人宮驗看。逃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組織保皇會,創辦清議報,揭發慈禧醜惡,歌頌光緒「聖德」,鼓動南洋、美洲、日本等處華僑紛紛發電「請皇帝聖安」,要求慈禧歸政。面對這種局勢,清廷「特命李鴻章前往各埠,宣佈太后德意,及兩宮和好,勸僑民勿聽党人煽惑」。12月19日李鴻章尚未成行,就被清廷改任署理兩廣總督。 李鴻章署理粵督,是他積極爭取外放和清朝統治層權力再分配的結果。李鴻章不甘寂寞,幻想重溫「坐鎮北洋,遙執朝政」的美夢。戊戌政變不久,楊崇伊就上疏建議「宣召北洋大臣榮祿來京,以資保護」,派李鴻章「前往暫行署理」,說李鴻章「究竟曾任北洋,各將領皆其舊部,緊要之際,似乎呼應較靈。且李鴻章公忠自矢」。楊崇伊為李鴻章謀求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桂冠,反映了他的親家李鴻章的心聲。但是,慈禧卻另有打算,她命榮祿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授裕祿為直隸總督,北洋各軍仍歸榮祿節制,以裕祿幫辦。 李鴻章在幻想破滅之後,便屢求「貴幸傾天下」的榮祿為之說項。榮祿與李鴻章,雖然不無分歧和矛盾,但是共同的政治傾向和相互援引則是他們之間關係的主流。當時慈禧因謀害光緒計劃受阻,決定改取廢立法,命榮祿從速辦理。榮祿走訪李鴻章,「深談晚餐,屏退左右」,傳達了慈禧廢黜光緒的旨意,表示「天位當易,唯亡命者肆意鼓吹,恐友邦為所惑,夙知公嫻習外情,煩一探其向背。」 榮祿請李鴻章探詢外國動向,李鴻章就乘機索取粵督桂冠。他說:「此系內政,先詢人,失國體,如必欲詢,當授我以兩廣總督」,屆時外賓必來祝賀,即可順便探詢。榮祿點頭稱是,並得到慈禧的讚賞,「乃命督兩廣」。外國駐華使節果然前來祝賀,李鴻章向他們提出廢立問題,他們表示:「理無干涉,唯國書系致光緒帝,今易帝位,是否繼續承認,尚須請示本國」。外國公使暗示反對廢立之意,榮祿和李鴻章也因擔心廢立引起外國干涉和疆臣聲討而持異議。榮祿提出「立大阿哥,徐篡大統」的方案,得到慈禧的讚賞和認可。 當然,慈禧派李鴻章督粵,既從屬情廷內部的權力之爭,又基於撲滅保皇黨反抗怒火的需要。慈禧鑒於以康有為為首的保皇黨在海外華商中活動,「氣勢日甚」,深感不安。她認為海外華商大多籍隸廣東,因而特派李鴻章督粵,設法進行鎮壓。移督兩廣,對於李鴻章來說,則為他在年近八旬的鳳燭殘年裡,回光返暇般地重新煥發「政治青春」,提供了重要契機。所以,李鴻章由衷慶倖,只經過短短10幾天的準備,就於1900年1月懷著「一息尚存,不敢不勉」的壯心,「著三眼花翎,精神飽滿,極其喜悅」地登舟南下,當月抵穗,20日正式接篆視事。 飽嘗了失勢之苦的李鴻章,更加感到「權」的重要性。他決心把兩廣經營成自己的鞏固基地,因而緝捕「匪盜」(即所謂「刮地皮」),綏靖「治安」,以建立穩定的統治秩序,就成為當務之急。時任廣東南海縣令的皖籍人士裴景福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李鴻章對此事的重視。1892年冬,裴氏調任廣東,路經天津,剛剛坐定,李鴻章就傲慢不恭地大聲說:「汝欲刮廣東地皮耶?」裴氏沒有思想準備。感到愕然。1900年裴氏以南海縣令的身份晉見粵督李鴻章,雙方進行了有趣的談話: 李問:「汝再任首邑,政將奚先?」 裴氏一本正經地答道:「先刮南海地皮。」 李問:「十年尚不忘此語耶?」 裴氏答曰:」公之命,公之戒也,敢忘?」 李笑著說:「地皮須刮得淨。」這次裴氏理解了李鴻章的用意。 他說:「吾鄉呼匪人為地皮,南海多匪,公首重捕匪,故作是語。」 李鴻章到任不久,便奏准恢復就地正法舊章以治「盜匪」,實行嚴厲的鎮壓措施。4月1日英國「長沙」號小商輪在西江(香山石歧河地方)被劫掠。港英當局在擅自派遣兵輪前往之後,才通告李鴻章並要求派員「會剿」。李鴻章聞訊後,立即派副將王得勝帶兵輪趕赴出事地點,會同地方官兵緝捕人犯,就地處死3人,並飭緝捕「餘匪」。5、6月間,廣西南寧府屬永淳、橫州和潯州府屬武宣等地會黨豎旗起義,李鴻章嚴飭地方官員和有關防營緊急「剿辦」,並派遣廣西提督蘇元春親自督率,他隨時過問情況,坐鎮指揮。由於及時部署和嚴厲鎮壓,有效地扼制了會黨起義的發展。李鴻章還積極購置軍火,計劃編練2萬5千人的勁旅,以備「平亂」之用。由此可見,李鴻章所謂「地皮須刮得淨」的嚴酷性了。 如何處理與資產階級保皇黨和革命黨的關係,是李鴻章督粵期間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它的複雜和困難程度,遠遠超過了對付所謂「匪盜」。如果說,李鴻章對一般「匪盜」採取赤裸裸的嚴酷手段,那麼,他對資產階級保皇黨和革命黨所持的態度就要慎重得多,表現出相當強的策略性。大體說來,李鴻章在就任粵督後的頭3個多月裡,以籌辦保皇黨問題為中心政務。當時頑固派和保皇派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清廷在任命李鴻章署理粵督的第2天,諭令各省督撫嚴密緝拿康有為、梁啟超以「明正典刑」;及至李鴻章接篆視事後6天,又下沼以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史稱「己亥建儲」。 這是頑固派為消滅保皇黨、廢黜其「聖主」光緒所採取的重要歲驟。保皇黨人深感時局艱危,急謀對策。梁啟超明確指出:「聖主之危,甚於累卵,吾輩之責,急於星火。」他同康有為密議函商,決定推進「武裝勤王」計劃。他力主先奪廣東,建立政府,爭取外援,「撫綏內政」,然後揮師北指,「去救皇上」。梁啟超堅持取粵,勢必同粵督李鴻章發生衝突。梁啟超一面致函李鴻章,感謝他在戊戌政變後對自己的「殷勤垂愛」,勸他不要迫害保皇黨人,為慈禧作荊卿;一面寫信給同黨表示「肥賊劉豚在粵頗增我輩之阻力,宜設法圖之。」「肥賊」指李鴻章,「劉豚」指劉學詢(字問芻,又號耦耕),有土豪之稱,曾包辦「闈姓」(時粵垣一種官督商辦的公開賭博,每屆科舉皆以投考士子之姓氏為賭)多年,致使其「金錢勢力足以左右士子之成敗,及官吏進退」,成為錢勢兼備的士紳,李鴻章督粵時備加倚重和竭力庇護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