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傳 | 上頁 下頁 |
六 |
|
西征軍為了取得糧食以接濟安慶和南京,進佔運潛,迫使李鴻章帶勇退防東關。9月李嘉端奏稱:「編修李鴻章自四月帶勇駐守東關,正當炎熱之時,彈壓巡防不辭況瘁。此番運潛擊賊,雖未大挫凶鋒,而數月勤勞,亦堪嘉獎。現仍分守要隘,與鎮臣玉山互為聲援。合無仰懇天恩,賞給六品頂戴、藍翎,以示鼓勵。」其實,李鴻章何嘗有什麼堪稱嘉獎的功績,有的主要卻是恇怯逃跑或「專以浪戰為能」的記錄。李嘉端此舉,純粹是老官僚諱敗為勝、掩人耳目的慣伎。時人賦詩揭露了所謂李鴻章「彈壓巡防、不辭況瘁」的真相。 燈花燎亂成三豕(李鴻章守運漕,上流有放河燈者,李驚為賊至,退兵山上), 草木驚疑是八公(壽春鎮守上窯,有好民三人偽為賊之諜者以恐鄉民,總戎見之回壽春)。 寇自窮奔宮自葸, 行轅處處系花驄(大僚多備好馬為奔走計)。 邀功致敗沈天險(李鴻章守東關,乃險要之地,其鄉勇聞賊至迎擊三十裡外,敗卒衝動本營,遂失巢縣), 畏死窮奔向坦途(壽春中營同時奔歸廬州,遂棄巢縣而不顧)。 就在李嘉端為李鴻章請功後不久,石達開奉命到達安慶,主持西征戰事。石達開在皖北改守為攻,派兵進取集賢關、桐城,清兵勇望風而潰。是時呂賢基駐守舒城,「身旁無一兵」,成了光杆司令。據說李鴻章曾經趕來與呂賢基「議守禦」,及至太平軍兵臨城下,他便立即拋下主帥騎馬逃之夭夭了。 11月胡以晃督師攻佔舒城,昌賢基走投無路,投水身死。12月胡以晃揮師直取廬州。新任皖撫江忠源固守待援。江忠源,湖南新寧人,字常孺,號岷椎,湘軍核心人物,曾國藩的「骨肉至交」。時李鴻章率勇駐紮合肥岡子集。江、李彼此不熟,曾國藩從中撮合,希望他們「鍼芥契合」。曾國藩既致書江氏力薦:「李少泉編修大有用之才,閣下若有征伐之事,可攜之同往。」又函告鴻章:「岷樵到廬,求賢孔殷。足下及鶴翁(呂賢基)、午翁(袁甲三)如有所知,幸盡告之。」 由於江忠源抵廬後兩天即被困於孤城、致使曾氏的希望化成泡影。李鴻章本想援救江氏和廬州,但卻力不從心。他親自晉見率軍來援的舒興阿,表示「所有先經團練之壯丁,今願自備口食,隨同官兵擊賊自效」。舒興阿奏稱:「臣查該紳士深明大義,當即面為獎勵,並令其作速調集壯丁聽候,約期隨同進剿。」是時援軍麇至,咸豐命和春總統城外援軍萬餘,但因西征軍奮勇戰鬥和清方「將帥不相能」,「接軍遠壁且敗」,翌年1月廬州終於易手。江忠源投水斃命。鴻章北撤,家園被毀。凡此種種,使鴻章耿耿於懷,遺恨難消,直到咸豐九年還寫有「當時愧乏蚍蜉救,投閣何須解客嘲」的詩句。 太平軍西征軍攻克廬州之後,「以此通北路之援,扼江淮之險,南則聯絡舒、桐,東則策應和、巢」,從而鞏固了太平天國在皖北的統治地區。咸豐急派福濟為安徽巡撫,令其會同和春等力挽皖北危局。福濟,滿洲鑲白旗人,始必祿氏,字元修,道光進士,是個典型的貴族老爺,既缺少應變之才,又不懂用兵之道。他曾任丁未科進士副考官,是李鴻章的座師。福濟抵任,召鴻章入幕,對其「訓植尤深且厚」。李鴻章因切盼找到新的政治靠山,也一意奉承福濟。是時咸豐命令福濟、和春儘快設法攻克廬州。但因廬州軍民嬰城固守和天朝援軍、糧餉源源而來,致使清軍連連受挫。 於是福濟、和春改變強攻廬州的作法,決定採取「殲其外援殆盡,然後乘其內蹙而攻之」的戰略,分軍進犯東南的合山、巢縣和西南的舒城。李鴻章「時在廬州戎幕,慷慨請行,福巡撫壯之」,令其率領千總莫清雲會同佐領吉順統帶吉林馬隊繞道攻取含山。1855年2月鴻章督兵勇侵佔含山,殘殺太平軍總制羅繡光和戰士千余人,因功賞知府銜,隨即配合副都統忠泰進攻巢縣,遭到守軍的頑強抵抗。正當雙方軍隊相持不下形成膠著狀態的時候,是年7月,李文安突然死於合肥軍次。李文安系因戶部左侍郎王茂蔭奏保,而於1854年回籍督帶練勇的,先駐臨淮,後轉戰廬州、巢湖一帶。據說李文安「體肥,會當夏令,輒痛飲,且露宿於外,無疾而終。」所以李鴻章「和何蓮舫詩有句雲:『錦囊未敢忘三矢,藎篋何曾有一錢』,蓋記實也。」 文安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與造反農民為敵,手書訓諭鴻章兄弟說:「賊勢猖撅,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國恩,此賊不滅,何以家為,汝輩努力以成吾志。」鴻章聞訃奔喪,暫離軍營。是時巢縣太平軍萬人猛撲焦湖清軍營壘,忠泰全軍覆沒,僅以身免,李鴻章因不在軍中而揀了一條性命。8月進援廬州的太平軍與清軍在柘皋展開激戰。李鴻章驚惶失措,帶勇先潰,受到和春的譏諷和譴責。時在和春戎幕的蕭盛遠記其事說: (太平軍)直奔柘皋,攻撲官軍營壘,為圍魏救趙之計。保升以道府用之翰林院編修李鴻章,聞賊大至,帶勇先潰,以致富軍營壘數十座均被破人,兵勇死者不可勝計,僅存河洲鎮總兵吉順一營。賊眾徹夜環攻,……勢已危急。和提軍聞此警信,即親帶精兵數千,星夜馳往,官軍用命,奮力攻擊,殺賊多名,吉營重圍立解。……次白李鴻章來見,稱譽『聲威大震,以軍門為最』,而軍門答以畏葸潰逃,當以閣下為先』,赧顏而退,大江南北,至今傳為笑談。 1855年11月福濟、和春等督兵勇攻陷廬州,鴻章從戰有攻,受到獎賞。福濟、和春乘勝分兵兩路,西南直指舒城、三河、廬江等地,東南則進犯巢縣、和州、東關等地。起初除在舒城得手外,其它各地均因太平軍頑抗而受挫。李鴻章參與東南戰役,到處碰壁,頗不得志。1856年夏他路經明光鎮感懷賦詩,交織著懊喪和猶鬥的心情躍然紙上。詩雲: 四年牛馬走風塵,浩劫茫茫賸此身。 懷酒藉澆胸磊塊,枕戈試放膽輪囷。 愁彈短鋏成何事,力挽狂瀾定有人。 綠鬢漸凋旄節落,關河徒倚獨傷神。 巢湖看盡叉洪湖,樂土東南此一隅。 我是無家失群雁,誰能有屋穩棲烏。 袖攜淮河新詩卷,歸訪煙波舊釣徒。 遍地槁苗待霖雨,閑雲欲山又蜘廚。 1856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訌,韋昌輝在洪秀全的指使或默許下,殘殺楊秀清及其部屬兩萬余人,石達開起兵討韋。從而極大地損傷了革命元氣,追使太平軍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禦福濟、和春等乘機督軍打通廬州東南和西南通路。李鴻章參與了侵佔巢縣、和州和東關等戰役,因功賞加接察使銜。12月鑒於皖北戰局暫趨穩定,李鴻章回籍葬其父于合肥東南葛洲新瑩,服闕守廬。 1857年2月太平軍兩位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協同作戰,在皖北發動了防禦中的攻勢,連克桐城、舒城等地,大敗清軍,擊潰李鴻章所部團勇,李鴻章奉母倉皇北逃。是年秋,福濟奏報李鴻章「丁父憂服闕,俟經手事件料理完竣,給諮回京供職」朝旨以李鴻章「疊次剿匪出力」,交軍機處記名,遇有道員缺出,請旨簡放。1858年7月咸豐因福濟株守廬州,一籌莫展,將其免職,而以翁同書繼任皖撫督辦軍務。8月陳玉成率部克復廬州,將李鴻章祖宅「焚毀一空」,李鴻章逃經明光鎮,賦詩有「國難未階家未複,此身雖去也踟躕」之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