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5、北洋海軍的覆滅與洋務運動的破產 (一)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日本是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和侵略性。繼1874年發動侵台戰爭之後,於1879年又強佔了琉球。1889年策動朝鮮「甲申政變」。1885年,日本制定了10年擴軍計劃。 這一計劃於1892年完成,1893年成立戰時大本營,這樣日本做好了武力吞併朝鮮並進而同中國作戰的一切準備。 1894年3月,朝鮮南部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統治者極為恐慌,請中國出兵助剿起義軍。 日本政府認為這是發動侵略戰爭的好機會。為了誘使清政府出兵干涉,以製造侵略藉口,便通過日本駐朝使館翻譯官鄭永邦向袁世凱表示:「如果清朝出兵幹息朝鮮內亂,日本一定不會干涉。」這使得袁世凱堅信日本不會派兵干涉,從而一再致電李鴻章迅速派兵援朝。6月4日,李鴻章又接到朝鮮政府關於「酌派數隊,速來代剿」的請求。於是李鴻章決定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統兵1600人進駐朝鮮漢城以南的牙山,會同朝鮮政府鎮壓「東學黨」 起義,並按照1885年中日協定由駐日公使汪鳳藻通知日本關於中國出兵朝鮮的消息。日本的政府見清政府已出兵,便以「保護」日本使館和僑民為名,命第五師團大舉進入朝鮮,並於6月10日佔領了漢城。 袁世凱針對日本同時派兵入朝的異常情況,電告李鴻章拿主意。這時李鴻章也看不出日本侵略的最終目的,寄希望於外交上解決,一廂情願地避戰求和,在軍事上防備考慮不充分。朝鮮「東學黨」起義被鎮壓後,李鴻章以「韓亂」已經平息,向日本提出中日同時撤兵。日本非但不允許,反而繼續增兵,一月之內派到朝鮮的軍隊達萬餘人,企圖發動侵略戰爭的陰謀已昭然若揭。李鴻章知日本居心叵測,只好一面電告中國駐朝軍隊:「日內外俱備,我備未齊,不宜先露心機。」 一面緊張地進行外交活動,幻想西方列強尤其是英、俄等國出面調停,促使日本撤兵。日本則以默許英、俄等國的在華利益為條件,換取了列強各國在中日兩國衝突中,採取有利於日本的「中立」立場。李鴻章的外交活動宣告失敗。 中日軍隊在朝鮮對峙,戰爭一觸即發。7月12日,葉志超致電李鴻章請示是進還是退,並提出了上中下三個對策:上策為增加軍隊,準備同日本作戰;中策為自動撤兵,下策為坐守絕地。同時,李鴻章上奏朝廷,建議採取葉志超的中策,撤後,行文各國公使並日廷,申前次同撤之約,如彼不依,秋初再圖大舉。但「親政」不久的年輕皇帝光緒力圖有所作為,不同意李鴻章的建議,決定採取葉志超的上策,援兵朝鮮同日本作戰。並於7月14日下諭令:「現在事機緊迫,著李鴻章速為籌備,先派一軍由陸路前往邊境駐紮,以待出發。」李鴻章奉旨後,十分猶豫,電請養病在家的劉銘傳「督辦朝鮮軍務」,劉銘傳託病不出。 此時光緒帝對李鴻章的遲疑態度極為惱火,於7月16日又下了一道嚴諭:「責令李鴻章不可畏縮不出派,否則如果耽誤戰機,定治罪於他。」李鴻章受到嚴斥,被迫無奈只好匆忙著手部署,分別由天津、旅順、奉天等地抽調總兵衛汝貴、左寶貴、記名提督馬玉昆、副都統豐升阿等軍14000餘人,取道遼東過鴨綠江進軍朝鮮平壤,另由天津抽調仁軍、北塘兵2000餘人,取海道進援牙山,並派北洋艦隊的濟遠、廣乙、威遠3艦護航。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在豐島海面偷襲中國護航的海軍船隻,並擊沉運兵船高升號,不宣而戰。28日夜,日本陸軍又偷襲牙山清軍,在成歡接仗,清軍大敗。8月1日,光緒皇帝正式頒佈宣戰上諭,甲午中日戰爭於是全面爆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