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 | 上頁 下頁
二一


  第二,購買和自造船艦。

  海防建設的重點在海軍,海軍的核心則是艦隊。

  初建海防時,李鴻章主張自造船艦,不向外國購買。

  但在邊防危急、倉促建立海軍的情形下,他轉而採取買船為主、造船為輔的方針,他購買船艦的理由是:「中國造船之銀,倍於外洋購船之價。今急著想要成軍,必須在外國定造為省便。但不可能托洋商誤買舊船。」定造之時,選舉學生、工匠一同前去,由經辦人員親赴各廠考察何種船隻最好,且適宜於中國水道,再「與其議價定造」。在建設過程中,亦由專員檢查督造,凡不合規格者要重新返工。從此以後,李鴻章開始向英國、德國訂購各種艦艇。1875年,李鴻章向英國訂購4艘「新式」炮船,又稱為「蚊子船」,這4艘船於1876年間先後駛到中國,被分別命名為「龍驤」、「虎威」、「飛霆」、「策電」;1878年又訂購了4艘蚊子船,被分別命名為「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這四艘被撥給北洋海軍,先前買的四艘調撥給南洋。後來經實踐證明,這種蚊子船都是鋼片做成的,幾乎成為一堆廢品。對於購買鐵甲船,由於花費極高,起初未試辦。1879年日本武力吞併琉球,使李鴻章認識到「今要整備海防,力圖自強,非有鐵甲船數隻,方足以控制重洋」。於是,他在1880年向德國訂造兩艘鐵甲船。這兩艘鐵甲船於1885年抵達中國,由李鴻章命名為「定遠」和「鎮遠」,這是北洋海軍中噸位最大的船隻。

  1883年,李鴻章否認購買英國所造的「新式加大碰快船」,而購買了德國所造穹面鋼甲巡洋艦,命名為「濟遠」。1884年,又從德國購進兩艘巡洋艦,分別命名為「經遠」、「來遠」。與此同時,還從英國訂購了「致遠」和「靖遠」兩艦。李鴻章在向英、德兩國購買船艦的同時,還將上海、福建兩地造船廠製造的一些輪船調運到北洋,編入北洋海軍,先後有巡洋艦「平遠」,「廣甲」,魚雷巡洋艦「廣乙」、「廣丙」,練船「康濟」、「威遠」、「海鏡」以及通報、運輸船各兩隻。至1888年,北洋海軍已擁有一支可觀的大型艦隊。有巨型鐵甲艦兩艘,高速巡洋艦7艘,炮船6艘,魚雷艇6艘,練船3艘,運輸船1艘,共計大小25艘。至此,北洋海軍從建制到船艦數量初具規模。

  第三,創建海軍基地。

  要創建近代化海軍,除了船艦以外,還必須有相應的屯泊船艦的港口,檢修船艦的船塢以及與之配套的炮臺。因此,李鴻章在籌組艦隊的同時,對海軍基地的基址進行了多次勘察,最後,選定了旅順和威海衛。他說:「綜覽北洋海岸,水師扼要之所,惟旅順口、威海衛兩處,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因威海衛工巨費繁,李鴻章決定先經營旅順口,于此建設船塢及海岸炮臺,作為戰艦收宿之地,並兼敝奉省和保衛京都。1880年,旅順基地工程開始動工,先在海岸修築炮臺,同時疏浚口門、船澳,以浚深海港。至1886年建成東西炮臺9座,安置大小炮位48門。

  後又增修炮臺4座,添置炮位23門。從1889年開始,又環繞旅順背後,建造陸路炮臺17座,安置炮位78門。與此同時,為鞏固旅順後路,兼防金州,又在大連灣修築海岸炮臺5座,陸路炮臺1座,安置炮位24門。在此期間,李鴻章因旅順船塢工程進展緩慢,于1887年包給法商承辦,至1890年11月全部竣工,耗銀131萬兩。旅順船塢是一項巨大工程,當時被譽為海軍的根本。就整個旅順海防工程來說,在當時亦堪稱為配套完善的遠東一流的近代海軍基地。威海衛工程於1887年才開始全面展開,因起步較晚,設計建造更具有近代化、大型化的特點。

  到1890年建成北幫炮臺3座,南幫炮臺3座,劉公島炮臺6座,日島炮臺1座。從1891年開始,又修築威海後路炮臺4座。整個威海衛炮臺群,共配置大小炮位127門,各炮臺建造極為龐大、堅固,既配備有大口徑岸炮,又有各種分隔的彈藥艙和炮彈提升裝置。在劉公島、日島,還分別建造了地阱炮。

  各炮臺配置較為合理,彼此互相依託,交叉火力,連綿相接,形成嚴密的防禦體系。威海衛除炮臺工程外,其他如海軍公所,大鐵碼頭、船塢等,也都是規模浩大的工程。威海衛宏大的海防工程陸續建成,人們認為從此威海衛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海屏障」。

  旅順、威海基地相繼建成,威海衛即為北洋艦隊的永久駐泊地,旅順則為北洋艦隊維修保養之所,兩地各設提督衙門,均為北洋海軍重地。就防禦體系來看,威海、旅順恰似人之雙臂,環抱勃海,形成對京都的鉗形防禦網,成為勃海之「鎖鑰」,天津之「門戶」。

  第四,培育和訓練海軍人才。

  李鴻章在實踐中認識到,要建立一支近代化海軍,除了船艦、基地等物質條件之外,關鍵問題還需有訓練有素的人才,「水師為海防急務,人才為水師根本」。

  基於這個認識,李鴻章在創建北洋海軍過程中,一面購買、制造船艦,一面大力培養、訓練人才。為此,李鴻章繼續派遣留學生赴國外培訓,同時在國內創辦了一系列軍事學堂,大力培養海軍專門化人才。1880年創辦天津水師學堂,以留學回國的嚴複為總教習,並聘任洋員授專業課。1882年,將天津水雷電報學堂改組為水師管輪學堂,天津水師學堂的規模更為完備。1885年創辦天津武備學堂,以培養能通曉西法的淮軍中下級軍官。1890年,為便於學生就近學習駕駛、魚雷、水雷、槍炮等技術,又在劉公島創辦了一所威海水師學堂。此外,為了培養急需的水雷、駕駛、管輪、槍炮等專門人才,還先後創辦了大沽水留學堂、旅順魚雷駕駛學堂、管人才學堂,管輪學堂、水雷學堂、威海槍炮學堂等等。所有這些學堂,不僅為海陸軍培養了一批相當的軍事技術人才,而且促使了西學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