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 | 上頁 下頁
一八


  李鴻章辦洋務,聘請了一些外國技術人員,試圖讓這些外國人作老師,讓中國工匠跟著他們學習。但在實踐中,李鴻章慢慢發現「洋人往往不肯把奧秘傳給中國人」。他還發現,以往所請的「洋專家」,「高低不等」,有的人對「所使用的機器,不明其原理」,只不過是一些濫竽充數的庸人。鑒於此,李鴻章認為「選派留學生,培養人材,實在是中國自強的根本」。

  「中國選募學生留洋,學習西方以圖自強,實在是當務之急」。

  早在1871年,李鴻章就會同曾國藩奏請清廷批准,於1872年7月,選派中國第一批幼童赴美學習。這是中國選派留學生的開始,也標誌著李鴻章、曾國藩、丁日昌、容閣等有識之士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用李鴻章的話說,這件事「固然屬￿中華創始之舉,並且也是古來所沒有過的事情」。1873年6月,第二批幼童由黃勝率領赴美;同行的有7名自費留學生。1874年9月,第三批幼童由祁光熙率領出國;1875年10月,第四批幼童由鄺其照率領前往美國,同行的有3名自費留學生。至此,120名幼童在李鴻章等人的支持下、主持下,按計劃全部派往美國留學。其中學習出色者有詹天佑、唐紹儀、梁敦彥等人。

  1876年,李鴻章又派遣淮軍中下級軍官卞長勝等7人,隨同洋教習赴德國學習陸軍。1887年初,李鴻章又會同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聯銜奏准,選派福建船政局前後學堂學生26名、藝徒4名,赴英、法兩國學習製造、駕駛。同年,第一批赴歐學生出國。

  在法國學習製造的學生,多分赴各礦廠學習開採及冶煉、冶鑄工藝諸法,均得有文憑,學成後並遊歷英法比德各國新式機器船械各廠。赴英學習駕駛的學生,先入格林尼次官校,後陸續調入鐵甲船學習,曆赴地中海、大西洋、美利堅、非洲、印度洋等處操練排布迎拒之方法。離船後又專請教習補授電氣、槍炮、水雷各法,均領有船長文憑。在這批留歐學生中,學習製造出色者有魏瀚、陳兆翱等,學習駕駛出色者有劉步蟾、林泰曾等。1888年,李鴻章鑒於學習製造的學生,原定學制3年為期太倉促,「所學不全」,建議改為6年;學習駕駛的學生,每年僅有兩個月在大兵船上實習,「閱歷亦淺」,建議每年改為6個月在船上實習,以增加閱歷,但原定學制3年不改。

  李鴻章等人所倡導的出國留學之事在當時中國文化思想氛圍下並非一帆風順,整個過程都充滿了阻力。

  封建衛道士們把出國留學之事看做是大逆不道。於是千方百計地加以破壞。最後,出國留學事業被人為地夭折了。但是樹被砍,果實猶在,所有這些曾出國留學而返回的人都掌握了較為先進的知識和技能,無論是從事教育和外交工作,還是在工商企業方面,中國留學生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些留學生憑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祖國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從此之後,中國留學外國的風氣大開,儘管困難重重,但卻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產生了一批像嚴複那樣的啟蒙思想大師和辜鴻銘那樣的洋務人才、著名學者。

  李鴻章根據洋務事業的需要,積極主張和大力贊助中國留學事業,說明他與頑固守舊論者不同,能夠因時而變,敢於突破中國傳統文化的藩籬;不像頑固守舊論者那樣迂陋拘虛,冥頑愚昧,說出「以忠信為甲胄,以禮義為干櫓」那樣荒唐可笑的話,做出見洋人「掩面以避之」那樣供西方人茶餘飯後引以為笑的事來。這是中國近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吸收以及中國近代文化複雜多變這個基本特徵在李鴻章等有識之士身上的反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