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 | 上頁 下頁
一五


  (四)創辦鐵路

  在中國最早主張興修鐵路的人並非李鴻章,而是入侵中國的西方列強。兩次鴉片戰爭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為便於在華推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擴張侵略勢力到中國內地,他們開展計劃在中國修築鐵路。可見西方列強在中國修建鐵路,並非要幫助中國富強,只不過是為了擴大它們的在華侵略罷了。早在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就堅持應以中國人來修築鐵路,不能讓外國攫奪路權。據肯德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一書中記載,李鴻章曾向英法等國領事團表示:「只有中國人自己創辦和管理鐵路,才會對中國人有利;並且中國人堅決反對在內地雇傭許多外國人;而且一旦因築路而剝奪中國人民的土地的時候,將會引起極大的反對。」他認為有反對外國人追求鐵路讓與權的企圖的責任,因為這種讓與權將使他們在中國取得過分的勢力。可見,很早李鴻章就有自辦鐵路的想法了。但因考慮到財力和物力有限,一時鐵路不能由中國人來製造。到19世紀70年代,隨著洋務運動的進一步深化,李鴻章這個由中國人自辦鐵路的念頭進一步深化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李鴻章倡導鐵路也經歷了坎坷道路。由於遭到極端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進展十分緩慢。從19世紀70年代起,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國際上,自由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加劇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邊疆危急局勢到了空前的程度。為了加強國防建設和解決洋務軍事工業原材料的供應問題,李鴻章決定倡導建造中國鐵路。

  1874年,李鴻章乘赴京叩謁同治皇帝梓官之機晉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奕欣,「極陳鐵路利益,請先造清江至北京鐵路,以便南北轉載運輸」。但奕欣卻以「天下無人敢出來主持這件事」及「兩宮太后也不能決定此等大計」為由,拒絕了李鴻章的想法。

  李鴻章感慨萬千,發誓「從此就絕口不談修鐵路」這件事了。然而,他感到中國交通阻滯,調兵運餉,緩不濟急,同時他考慮到軍事工業尤其是煤礦之類民用企業,產品產量激增,急需解決運輸問題,並且此時的他逐漸意識到「求富」與「求強」的內在聯繫,意識到經濟力量是國防力量的基礎,只有發展經濟,才是中國由弱變強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儘管他提出修建鐵路的主張一再碰壁,他仍在等待時機興建鐵路。

  1876年,丁日昌受命為福建巡撫後,秉承李鴻章的旨意,上疏建議在臺灣修築鐵路以防外安內。

  李鴻章和沈葆楨一致支持丁氏的主張。1877年,清政府批准了丁日昌的建議,要他「審勢地勢,妥速籌策」。這是清政府首次批准在臺灣修建鐵路的命令。

  李鴻章非常高興,寫信支持和鼓勵了丁日昌。但這次修築臺灣鐵路的計劃,雖經清政府批准,終因費絀而中止。此後,李鴻章又多次主張在東南和西北兩個地區修鐵路,以解決海防和邊防問題。由於阻力過大,一直未能實現。1880年,淮軍大將劉銘傳上折,請求修建鐵路。李鴻章見自己授意之事業已提出,立即寫了一篇4000字的奏摺,支持劉銘傳的建議。

  他指出,西方之所以強大,鐵路的四通八達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欲富,也應抓緊修建鐵路。他們的建議,遭到頑固派的強烈反對,頑固派提出幾十條理由反對修鐵路,他們甚至搬出先輩祖宗及山川之神來威嚇。

  同時,洋務派內部意見未能統一,劉銘傳被迫收回修鐵路的建議。但李鴻章為開平礦務局的運煤方便,不顧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於1881年修建了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1886年又向西延長至蘆台,長85公里。1887年,再從兩端分別延至古冶和天津,這是中國修建成的第一條鐵路。1890年,因東北局勢日緊,改建關東鐵路。至1893年修通了天津至山海關路段,後又向關外延伸了64公里。儘管為數甚少,但多少也增強了沿海軍用運輸的能力。在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前夕,林西至山海關全長100多公里正式通車。李鴻章在校閱北洋海軍之後,從山海關乘坐火車回天津,他懷著異常興奮的心情說:自山海關至天津「600餘裡,半天就可以通達,極為便速。沿途閱視所作橋軌工程,均極堅穩,每裡工價,較之西方國家更為節省」。後來,由於清政府隨意挪用經費籌辦慈禧太后60壽辰慶典,所以關東鐵路無法進一步延伸下去,加之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全路接續工程被迫停止。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國近代鐵路建設是在李鴻章的倡導和努力之下揭開序幕的。換言之,近代中國第一條鐵路和第一個鐵路的公司與李鴻章的關係密不可分。在100多年前的中國社會,封建勢力空前強大,反對鐵路的呼聲甚囂塵上。在這種背景之下倡導和主持修建鐵路,體現了李鴻章的遠見卓識和追求新事物的百倍勇氣。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的主持者之一,敢於承認中國不如西方的地方,勇於學習西方長技。為了中國早日自立、自富、自強,他認識到興造鐵路有利於抵抗外國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即使是遭受到種種人身攻擊,處於極為不利的困境之中,他也沒有灰心和退卻,而是利用他的地位、名聲和諸多關係,頂住逆流,充分捕捉住各種有利時機,將近代中國鐵路建設逐步推向前進。

  尤其是在1881年至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的10多年時間裡,李鴻章主要依靠中國自身力量,總計在北方修建了300多公里長的鐵路線。儘管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他曾雇傭少數洋人工程師,可是這些人僅從事技術工作,無權過問招工購料、人事安排等屬￿中國主權方面的事務;儘管為修路舉借過洋債,但數額不大,期限不長,利息也不太高,並無折扣和趁此損害中國主權的附加條件。總之,鐵路所有權和經營權以及管理權屬於中國,外國人無權插手,這些都反映了李鴻章的愛國民族意識。此外,儘管近代中國鐵路建設的步伐非常緩慢,經濟效益一時未能在較大程度上發揮出來,但其意義卻遠不止於建造鐵路的成效本身。更為深遠的影響在於:鐵路的興辦對中國傳統封建思想文化是一個有力的衝擊,促進了煤礦業和其他工業的發展,為近代中國社會培養和造就了第一代鐵路工人和技術人員。李鴻章所做的這些貢獻,是不可抹煞的,我們必須加以肯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