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 | 上頁 下頁
一三


  (一)創辦輪船招商局

  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活動由軍工企業轉向民用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1872年8月,李鴻章令浙江海運委員、候補知府朱其昂負責籌辦輪船招商局。根據李鴻章的囑咐,朱其昂很快擬定了《招商章程》20條,主張官商合辦。但李鴻章認為現在沒有官府的輪船在內,不必官商合辦,應當實行官督商辦。1872年10月在上海開始籌備,於12月正式成立。輪船招商局先後任用買辦出身、熟悉業務、懂得競爭的唐廷樞、徐潤、鄭觀應等人。此外,李鴻章還在天津、漢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分局。

  招商局的開辦,目的在於擴大財源,但卻突破了外國侵略勢力對中國航運業的壟斷。它自創辦之日起,得到了李鴻章的多方關注,該局成立之初,只有輪船3只,到1887年達33只。此後始終徘徊在這個水平上,至1893年擁有輪船26只。這個時期,它主要經營沿海與內河航運,水腳收入每年平均為2百萬兩左右,除去輪船費用、折舊提成等開支外,每年淨利達30萬兩左右。輪船招商局開業後三年,從外國輪船公司手中擠掉1300萬兩的利潤,迫使美國旗昌洋行退出競爭。輪船招商局為爭回中國的航運權、發展民族經濟和保衛國防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輪船招商局也存在不足並最終導致了它的失敗。

  在輪船招商局存在的20多年間,從整體上說它屬￿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但其經營管理技術卻存在嚴重的缺陷,從而使企業失去生命力,得不到應有發展,導致最終失敗。本來,輪船招商局在1887年收購美國旗昌公司產業之後,擁有輪船33只,總載運量達到約2、4萬噸,成為該局發展規模的頂點。但這期間,它很少進行資本積累,它的總辦和會辦等人只顧眼前的直接利益,而忽略了企業的長遠前途。這使得輪船招商局無法憑藉雄厚的資金擴大再生產,沒有能力長時間與外國航運公司相抗衡,更沒有能力在遠洋航線上和外國資本競爭。所以,經營管理不善和對資本積累的忽視,是導致輪船招商局遠洋航運完全失敗的原因所在。此外,封建頑固勢力的鉗制和掣肘,也是輪船招商局失敗原因所在。

  (二)創辦開平礦務局及漠河金礦

  洋務運動開始後,各地興辦的軍事工業和後來興起的民用企業,對煤鐵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土法生產的煤鐵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質量也較差,所以,只得向外商購買才能維持正常生產。根據當時一些材料統計,中國各通商口岸每年共進口煤炭數10萬噸,以供應本國的軍事工業及其他少數民用企業的需要。於是,在大宗煤鐵從外國購運而來的同時,大筆銀錢源源不斷地流向了外國人的腰包。因此,不論是從抵制外商侵略還是從中國的經濟和軍事的角度來考慮,採用近代化手段來開採中國的煤鐵礦藏都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李鴻章在實踐中感到:「天地之間,大自然賦予的寶藏,才是老百姓日用的來源。」他認為每年都要拿出大筆銀錢來向外國購買煤鐵,這是一個很大漏洞!

  從而他決心利用自己的職權來倡導、主持中國近代礦產業的開採。開平礦務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由李鴻章奏設的。目的在於:「中國兵商輪船及機器製造各局用煤,不致遠購於外洋,一旦有事,庶不致為敵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在他看來:「中國富強的基礎,就發端於這裡。」他于1876年派唐廷樞前往開平勘察煤鐵礦產資源。第二年批准唐氏提出的開採開平煤鐵的計劃,並委派他負責該項工作。為了得到地方官吏的配合,還增派前天津道丁壽昌和天津海天道黎兆棠會同督辦。1878年正式成立開平礦務局,官督商辦。1879年,煤礦開始鑿井,1881年,正式出煤,年產量3萬多噸,到1894年,年產量已發展到70萬噸,相當於現在的中型礦井。該局起初煤鐵並采,兼煉鋼鐵,後因經費和技術問題,遂停煉鐵,專採煤礦。開平礦務局是洋務派創辦的採礦業中最卓有成績的大礦。該礦用機器採煤,逐漸配備了鐵路、運河、專用碼頭及堆棧,在中國近代,影響較大。

  開平礦務局開辦的直接目的就李鴻章等人的初衷來說,一是為了解決國內輪船、機器的燃料問題;二是同洋人「爭利」。從實際情況看,第一個目的完全達到,第二個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19世紀80年代以前,各通商口岸所需煤炭差不多全為洋煤所壟斷,整個天津市場又是日本煤炭的暢銷場所。

  所以,當開平煤炭投入華北市場之後,就立即引起了日本侵略勢力的重視,並迅速採取對策,企圖擠垮開平礦務局在華北的市場。開平煤礦以低於日本煤礦的價格處於有利地位。此後,洋煤進口量逐漸下降。到80年代末期,天津就不再進口洋煤了。此外,開平的煤礦還源源不斷地運到國外和香港等地。由此可見,開平礦務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外國煤礦的湧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