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白傳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尾聲 李白逝世後五十餘年,唐憲宗元和年間,擔任宣州、歙州、池州觀察使的範傳正來到當塗。他在當塗縣令諸葛縱協助之下,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才在野地荒草中找到了李白的墳墓;又費了三年時間和精力,才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伯禽的兩個女兒。 她們年約三十左右,穿著補疤衣裳。衣裳雖補了疤,卻洗得乾乾淨淨,搗得平平展展。一望而知,是兩個勤勞的民女。她們來到郡庭之上,官吏面前,雖不免有些拘束,但卻是不卑不亢。 「你們就是李太白的孫女麼?」縣令諸葛縱酷好李白詩歌,沒有想到他所崇拜的詩人身後竟是如此蕭條。他為了慎重起見,又親自問了一遍。得到的是明確、肯定的回答,於是才請她們二人坐下。 接著,範傳正便開口說道:「今天請二位來此,非為別事,只因令祖與先父有通家之好。我自幼習讀太白先生詩文,十分仰慕。故爾請二位來敘談敘談。」 兩位民女一時不知從何談起,只有等著問一句,答一句。 範傳正問起李白的生平事蹟,二女皆不詳,只好改問她們的父親伯禽現在何處,任何官職。 「先父也已去世二十多年了。沒有當過官,只在一個縣鹽場裡幹過十來年差事。勉強成家,生下我等兄妹三人。哥哥出外謀生,不知去向,已經十二年沒有音信了。」姐姐說罷,妹妹補充了一句:「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範傳正又關切地問道:「那你們靠什麼生活呢?想必都有了婆家,丈夫以何為業?」 「我們都是平民百姓,自然就嫁給平民百姓了。我丈夫叫劉勸,她丈夫叫陳雲,都是莊稼人。」姐姐回答。 諸葛縱便也關切地問道:「家庭景況如何?溫飽無虞吧?」 「倖免於死罷了!」妹妹回答。 談到這裡,四個人都沉默了。只聽見兩姊妹啜泣之聲,但她們很快就牽起衣角,擦起了眼淚。 范傳正和諸葛縱安慰她們說:「你們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出來,我們當盡力而為。」 兩姊妹拜謝已畢,只請求將她們祖父的墳墓遷葬縣南的青山。這一來是先人的遺願,二來舊墓也塌下去了,快被荒草掩沒了。 范傳正和諸葛縱慨然允諾,又問她們還有什麼要求,兩姊妹都說別無所求,再三詢問,還是如此。 諸葛縱和範傳正耳語了一陣,又轉身向她們說道:「二位生活既是如此困難,何不改嫁士族?我們給你們兩姊妹另選官宦人家吧。」滿以為兩姊妹又會拜謝,結果遭到斷然拒絕。 姐姐說道:「二位大人既熟悉先祖詩文,何以忘卻了他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妹妹不等姐姐說完,也開了口:「假若我等依仗官府威力,苟圖富貴,遺棄糟糠及兒女,豈不辱沒先人?這種話,我們不但不能從命,連聽也不忍聽到。」 說罷,姊妹二人便告辭而去。 「不愧是李太白的孫女,不愧是……」範傳正等人感歎不已。 隨後,他們便在當塗縣東南十五裡的青山足下,選了一塊地方,為李白建了一座新墓。範傳正親自寫了一通碑文,題為「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這通碑文使範傳正也煞費苦心,一則是事蹟不詳,二則是有所忌諱,因此也使用曲筆,閃爍其辭。但比五十年前,李華為李白寫的人稱「惜墨如金」的墓誌,總算詳細多了。而李華之「惜墨如金」,實為有恐干犯時忌,亦可知矣。 青山李白墓,千餘年來歷盡滄桑。多次修葺,亦多次摧圮。到了民國年間,唐代碑碣早已靡有孑遺,宋代墓前增建的太白祠堂亦蕩然無存,翻刻的範碑在露天地裡受盡風雨侵蝕,一塊「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的石碣被棄置田間,已不成其為標誌。李白墓已成殘破的荒塚一處。十年浩劫中,這座荒塚及其殘碑斷碣幾乎被當作「四舊」一掃而光。消息傳來,附近農民自動奮起,手執扁擔、鋤頭,嚴陣以待,並揚言「李太白顯靈,若有來犯者,狗命難逃」云云。竟然無人敢來侵犯,而使殘墓得以倖存①。 ①1980年4月,作者初訪青山李白墓,承蒙當塗縣委宣傳部長兼文教局長吳家恒同志陪同,並在青山大隊召開座談會,會間,大隊幹部谷經潮等人發言中談及此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