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白傳 | 上頁 下頁 |
六六 |
|
在這個農家的茅屋下,在這個不眠之夜裡,李白構思成《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一詩: 暮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李白重遊涇縣,縣上的故人也一個都不在了。到了桃花潭附近的汪家村,也是一片荒涼,幾乎沒有人煙。汪倫的田莊,踏歌的村民,都不知到哪裡去了,就連桃花潭也乾涸了,潭邊的桃花也枯死了。 李白幾乎走遍了舊遊之地,只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哪裡有他落腳之地?何處是他終老之所? 天地再清,李白卻面臨絕境。 李白只好去找紀叟,這宣城中剩下的唯一的故人。他想從那小酒店裡尋一點人間溫暖;他想從紀叟所釀的「老春」裡,尋一劑忘憂解愁的妙藥。但是找了半天,只找到一間破敗的老屋,關門閉戶,勢將傾圮,依稀是紀叟酒店。人呢?一打聽,才知紀叟已於去年下世了。李白不禁老淚縱橫,口占一絕: 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李白只好去找敬亭山,這曾經和他「相看兩不厭」的夥伴。敬亭山倒是風景依舊,依舊是杜鵑處處,子規聲聲。但殷紅的杜鵑花到了李白眼中卻成了傷心之色;「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到了李白耳中卻成了斷腸之聲。杜鵑花和子規鳥引起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他多想能夠回到故鄉去啊!但是故鄉萬里迢迢,自己又貧病交加,怎能回得去呢?此生此世恐怕是回不去了。他又口占一絕: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只好又回到當塗。幸好李陽冰的門人故吏湊了一點錢送來,又替伯禽在某處鹽場找了個糊口的差事,才使他們暫免凍餒之虞。 天地再清,李白卻面臨絕境。 一個白髮紛披的老人在青山足下徬徨。 他在清澈的溪水中照見了自己的影子。他看了又看,竟然問道:「你是誰?你是李白麼?為什麼滿頭嚴霜?為什麼發如秋草?」忽然又笑道:「哈哈,你真成了『南山皓』了,你真成了帝王師了!」 他在路邊青草中發現一棵野草偏是白色。拔起來一看,原來它頭上長著一圈白色的茸毛。他問一個過路的牧童,牧童說它叫「白頭翁」。他好生奇怪:「怎麼青草裡也有『白頭翁』?……」他將它舉在鬢邊,問牧童道:「你看它像我麼?」他忽然又一下將它擲在地上,恨恨地說:「連野草也要捉弄人!你長一頭白毛幹什麼?這不明明是在譏誚我麼?」 一個形容枯槁的老人在採石磯頭狂歌。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① 笑矣乎,笑矣乎!甯武子,朱買臣,叩角行歌背負薪。今日逢君君不識,豈得不如佯狂人?……② 悲來乎,悲來乎!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 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 一天夜裡,長江上皓月當空,流光萬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間已是午夜,漁火亦盡熄滅。萬籟俱靜,江聲微微,好像連大江也進入了夢境。這時卻有一葉小舟,在流光中蕩漾,並傳出陣陣歌聲: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③。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④ 歌聲時而高昂,時而悲憤,時而低沉,時而幽咽,是在訴說一隻大鵬的悲劇:它曾經沖天而起,震動八方,卻從空中跌下來,折斷了翅膀。是它的力量不行麼?它激起的餘風還能傳之萬世呢!是天地太狹小了啊,它的左袖掛著了扶桑。希望後世之人會得真意,把此事傳揚。孔子曾經為出現在亂世的麒麟悲傷,誰來為它,這生不逢時的大鵬,哭一場? 這就是李白的《臨終歌》,他的絕命詞。 李白究竟死於何年何月何日?難以確知。只知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正月,朝廷下詔,命天下諸州推舉堪任禦史、諫官、刺史、縣令的人才。李白受到推舉,官拜左拾遺。但當喜報送到當塗時,李白已經不在人世。 李白究竟因病而死還是溺水而死?是失足落水還是自投于江?也難以確知。只知自唐宋以來的十餘種碑誌傳序中,除二三種說是病死以外,其餘多種均未言因何而死。其族叔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只說「疾亟」,而未言其死;另一族叔李華所作的墓誌中又只說「賦臨終歌而卒」,而未言其病。細玩諸說,似有所諱。所諱何事?恐將是難知其詳的千秋之謎。 ①東漢時民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②甯武子,即甯戚,春秋時人。家貧,為人挽車,至齊,飯牛于車下,叩角而歌。桓公聞之,以為非常人,拜為上卿。朱買臣,漢武帝時人。家貧,為樵夫,嘗擔束薪,謳歌道中。武帝聞其賢,召以為中大夫,後為會稽太守。此段謂已雖有甯、朱之賢,而世人無有識者,焉得不為佯狂之人。 ③「扶桑」句:源出《楚辭》嚴忌《哀時命》:「左祛掛於扶桑」。然其意非如王逸所注:「言已德能宏廣,……無所不覆。」李白此句,蓋以「扶桑」隱喻朝廷;以「游扶桑」隱喻從政;以「掛左袂」隱喻獲罪于時君。 ④「仲尼」句: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見之,涕泣沾襟,曰:「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子貢問之,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