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九〇 |
|
雖然事後劉邦聽從張良、陳平建議,背約追擊撤退中的楚軍,但這次和談是否真是劉邦事先的陰謀,或者背約行為只是臨時動議,現有史料已難以求證了。 不過,劉邦求和的表面理由是關心父親劉公和妻子呂氏的安全。 但以項羽個性的強悍,要他接受和談也並不容易。 《史記》記載劉邦先後派出了兩位說客——陸賈和侯生。 §雙人說客,不同演出 陸賈是楚人,以能言善辯而出名。 和一般楚人的矮小身材不同,陸賈高大雄偉、頗有威儀,加上他學問好、口才佳,因此常代表劉邦到各諸侯國為外交使者。 但陸賈在名義上是劉邦的客卿而非部屬,其立場較為超然。 他自信滿滿地接受劉邦之委派,憑三寸之舌而前往楚營拯救劉公和呂氏。 雖然項羽因念及楚人的情誼而接見了他,但臉上的表情卻相當冷淡。陸賈可一點也不氣餒,他自認博學多聞,又富組織力,當場鼓起如彈簧的舌頭,滔滔不絕地雄辯著。 他認同項羽先前曾提出的主張,認為天下百姓苦於戰亂已久,是到了該結束紛爭的時候了。楚漢相爭其實也不一定非有勝負不可,劉邦原本也是楚人,早年兩人更曾共同並肩作戰,兄弟同牆實不需非致對方于死不可,所以彼此和談是可能的。 目前,兩人雖然平分秋色,但楚軍屬遠征部隊,糧食補給不易,堅持下去不見得有利。劉邦顧及父親和妻子安危,也願意談判了事。這對雙方都有利,對天下人也有利。現在是需要認真考慮和平的時候了。 陸賈的論點誠懇而有道理。 楚國的重臣們都頗認同陸賈的意見,唯獨項羽不以為然。 在理性上,項羽也非常瞭解自己的危機,但在潛意識上,他認為自己絕不應輸給劉邦。 他深信只要進行決戰,一定可以徹底擊潰劉邦。 他瞪著陸賈,沉聲表示:「你認為漢王有資格和我平起平坐、共治天下了?」 陸賈很想說「是」,但他看出項羽情緒上的不滿,乃不敢明白表示,只狼狽地想為劉邦辯解:「漢王真的有誠意!」 「你不用說了!」項羽壓抑住怒火,仍很有風度地表示:「要結束戰爭不難!回去告訴漢王,他若真的為天下蒼生想,就與我徹底決一死戰,使天下歸於一統吧!」 陸賈只好無功而返,向劉邦回報。 「雖然未達成任務,但我絕未辱沒使命,已為漢王爭夠了面子!」 劉邦心中雖罵道:「無聊、虛偽的豎儒。」但表面上仍給予安慰一番。 陸賈失敗了,但劉邦仍不死心。他派出另外一位賓客候公再度去和項羽談判。 候公出身不詳,是個瘦瘦的高個子。他年歲已大,平日又不修邊幅,看起來一點也不體面。 劉邦一向最喜歡這種人,尤其他深知侯公智慧過人,是面臨危機時的好幫手。 和陸賈相同,侯公只是劉邦的賓客而非部屬。 侯公出發前向劉邦建議楚漢雙方不妨以鴻溝為界。 鴻溝是流經滎陽附近的運河,由滎陽東方引黃河之水注入淮河。 候公認為和項羽談判時策略要清楚而具體,一次便得成功,否則將來會有麻煩。 以鴻溝為界,以西歸劉邦、以東劃給項羽,這種分界雖頗粗糙,但在緊張情況下卻不愧為好方法。 §故弄玄虛,引項羽好奇 侯公到楚營後只表示:「我將在此待一陣子!」 這個請求表示不急著談判,也不趕行程,只有在項羽想談時再說,絕不勉強。 項羽對侯公的這種態度的確頗為驚訝,便派人送來酒食,並打聽候公的來意。 但侯公對接待人員絕口不提公事,反而大講養生長壽之道,並傳授些道家導引術的秘訣。 這下子可讓項羽傻眼了。 就當時情勢而言,項羽比劉邦更急於和談。 終於按捺不住心中好奇,項羽主動召見了侯公。 「漢王要你來,到底是有什麼訊息?」 「漢王說的事,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 「你是道家信徒?」 談到修身養道,侯公興趣可來了,三天三夜也絕不疲勞。 「漢王不是我的主人,我侯公是世人的代言人;漢王的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們兩位天下人能不能有共識!」 項羽對侯公的說詞相當感興趣。 「如果為了天下眾生而維持永久和平,我是可以和漢王談判的!」 侯公立刻擺出一副天下公證人的模樣,主張以鴻溝為界;他並且表示兩軍僵持在此,便應以之為和平緩衝線,這樣才算公平。 項羽聽得頻頻點頭,顯然他完全同意侯公的建議。 項羽是楚國貴族,本身又比較好面子、講氣派,侯公深諸此理,所以絕口不提劉邦。 他甚至公開表示:「我不是漢王的部屬,不必效忠於他。」 或許便是因為這句話,讓項羽心中頗為受用,才會答應接受和談的條件。 雙方很快地約定撤軍的日期和方法。 侯公也立刻回去向劉邦報告。 九月,項羽釋放劉公和呂氏回歸漢營,營中軍士大呼萬歲。 看樣子,和平即將到來。 §張良、陳平策動偷襲 項羽首先依約定解兵歸國。 劉邦自然也決定暫時退入關中。 僵持年余的廣武戰場即將成為「颱風眼。」 但就在劉邦下令撤軍的同時,首席謀士張良和陳平連袂秘密晉見劉邦。 「兩位先生同時到來,想必有所指教!」 「以君王看來,我們目前是強勢還是弱勢?」 張良首先提出問題。 劉邦怔了一下,略為思考後表示:「如果僵持下去,對我們有利,但如果進行會戰,我沒有把握能擊敗項王!」 陳平接著表示:「的確如此。我們是很難真正擊敗項羽,只有現在是惟一的機會!」 劉邦:「怎麼講呢?」 陳平:「目前我們已擁有天下的大部分,諸侯也都站到我們這一邊來,楚軍久戰而兵疲糧盡,這正是天亡他們的時候。我們應乘此機會攻擊他們,否則便成了俗語所謂的『養虎而自遺患』了!」 「但我們已達成約定了!」 「創大事業者不拘小節,只要擊敗項王,我們便再也不需要談判和約定了!」 張良也表示支持。 劉邦有所醒悟,乃下令大軍越過鴻溝,準備襲擊項羽撤退中的主力部隊。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放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真正的智者,知曉道體的精微奧妙並不是言語可以說明或闡釋的,因此他只會審慎地勤而行之,不願多言多做言辭表達。 一切順乎自然,堵塞意念,關閉情欲,收斂鋒芒,消除紛擾于未然,不表示自己的特異,遇光則和,遇塵則同,這種人便到達了玄同的境界。 所謂的玄同,便是表面和萬物大同而無跡可見,這樣子便可完全合于大道了。 超然物外,淡泊無欲,無法用任何引誘來親近他,所以想疏遠或離開之也不可得。 只問自然,順勢而為之,不刻意努力,利不足誘之,害不足畏之,富貴吸引不了他,貧賤也不會在意,這種親疏利害貴賤都引動不了的人,才稱得上是天下最尊貴的人。 蒯徹在遊說韓信的立足點上,大部分都頗有道理,只是蒯徹過分強調利害。 表面上雖是為了韓信,其實蒯徹本身是有野心的,他想借由韓信提升自己的地位,以韓信的實力讓自己在爭奪天下上擁有重要的角色地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