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八九 |
|
「的確如此!天下之動亂,原為推翻秦國暴政,以恢復原本的六國。但秦滅亡後,卻又形成楚漢對抗的局面,使天下不得休息,因此軍士肝腦塗地、百姓暴屍田野者,不可勝數。楚霸王以彭城為基地,領軍征討北方諸侯,百戰百勝。威震天下,但如今卻困軍于京、索之間,被漢軍阻擋于廣武山之外,整整已經有三年多了。 「漢王方面也統領有十萬之眾,堅守鞏、雒之地,憑恃山河之險,一日數戰卻無法獲取尺寸之地,同樣也沒有什麼進展。看來真是形勢比人強,只憑智謀勇略仍是人算不如天算,雙方完全困住了!」 「你認為我應幫助項王?」 「這倒不是!以臣的判斷,要解決這個僵局、平息戰禍,需要真正的英雄聖賢。 「如今不論楚王或漢王,他們勝負的關鍵正在君王,君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所以依為臣的看法是誰也不用去幫他們,讓楚王、漢王俱存,我們才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讓誰也占不得優勢,便可保持天下太平了。 「以君王之聖賢,又擁有強大武力,雄據齊、趙、燕之地,正可出兵監督楚、漢兩軍,令他們不得再繼續爭戰下去,這才是天下萬民之心願啊!君王此舉也是為萬民情願,相信天下百姓必會風聞而響應,還有誰敢不依循君王的指示呢? 「這樣子君王便能夠分封諸侯,建立自己的集團;集團形成後,天下人便會聽從君王之指揮,使齊國成為天下共主的地位。 「齊國擁有膠泗之地,實力十分雄厚,只要君王仍以天下萬民之心願推動政務,相信全國的諸侯會爭先臣服于君王,項王、漢王必也逐步陷於孤立。 「這也就是古諺所謂:『上天要給你的,若不取之,將成大錯。時機到了,卻不去做,反會受到禍殃。』希望君王能仔細考慮考慮,好好抓住這個機會,否則可能還會受到傷害的。」 韓信雖頗有感于蒯徹之言,但卻不忍心背叛劉邦破格提拔之恩,因而表示:「漢王待我算是非常恩厚了,我聽說乘人之車者,便需負載他人之禍患,穿著人家給的衣服,便應心懷他人之憂,食用他人食祿者,便應為他人而效死,我怎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背叛公義呢?」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但蒯徹仍不死心,他認為此刻若不能說服韓信,他一輩子的夢想也將會成空。因此他繼續分析道:「君王,您自以為和漢王交情深篤,可以共同建立萬世之功業,臣竊以為是個錯誤的想法。 「以前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在做百姓的時候,曾經為誓同生死的刎頸之交,交情不可不算深篤;但為了懷疑張贗、陳澤被殺害之事,兩人竟然反目成仇。 「後來常山王背叛項王,以楚將項嬰的首級為禮物而歸附漢王。漢王也借兵東下,在低水之南擊潰成安君的軍團,當場殺害成安君。至交反目竟成不共戴天的仇敵,常山王和成安君早年的感情成了天下的笑話。這兩個人的交往不可謂不深,但最後卻相互傷害至死方休,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一旦碰到重大利害時,人心往往會變得難以預測。 「如今君王和漢王間的交情尚遠不及常山王和成安君,而面臨的重大利害卻還比張贗、陳澤之事件嚴重得多,所以臣以為君王自認漢王必不會陷害您是個錯誤的想法啊! 「越國大夫文種和軍師範蠡在危亡中拯救了越國,並使越王勾踐得以稱霸天下。然而立功成名後,範蠡出走、文種身亡,野獸已盡而獵狗必被烹殺,這種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況且君王和漢王之交情不如常山王和成安君,以忠信而言也不若文種、范蠡之于勾踐,這些人的命運便是君王您的榜樣,請審慎的想一想吧! 「而且臣也聽說過,勇略震主的人必危其身,功蓋天下的人是得不到獎賞的,臣也來分析一下君王您的功勞和危險吧!您曾經略西河,擒拿魏王豹和項王的親信夏說,率軍在井陘口誅殺成安君,招撫趙國、威脅燕國、平定齊國,並殲滅了龍且的二十萬楚國精銳部隊,以功勞而言您真是天下無雙,您的謀略也是世上第一人啊!如今君王您有震主之威勢,功勞更是任何獎賞都不足以封賜;以這樣的姿態歸附楚軍,項王也不會相信您,歸附漢軍則漢王心中充滿疑忌,君王您現在是什麼地方也歸附不得的啊! 「心中雖自認是人臣之臣,卻又有功高天下的震主威名,臣真的很為君王您的安全擔心啊!」 韓信雖能瞭解蒯徹的誠意,但自己從未想過獨立之事,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對蒯徹表示:「先生不用說了,我會好好考慮一番的!」 幾天以後,蒯徹又前往晉見韓信。 他看到韓信還是猶豫不能決,也有些心灰意懶,於是再度提出最後的警告:「能接納別人意見才可吸收旁觀者清的好處,體察出事情的症候。肯用心作計劃的人,才能掌握事情的機要。堅持己見、不能未雨綢繆者,要想長久安穩者少之又少矣!事情看得透的人善於決斷,猶疑不決,必遭禍害,並將喪失掌有天下的機會。很多有智慧的人雖能知理卻遲緩不行,此為百事之禍源也。 「想建立功勞是相當不容易的,而且失敗的風險很大,時機更是一閃而逝、難得而易失,像這樣的機會以後再也不會有了啊!」 經過幾天的思考,韓信仍然猶豫不決。他回想自己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劉邦的破格提拔,實在沒有背叛的道理;況且自己的功勞大,封為齊王本屬應該,相信劉邦也不會奪走自己的封爵才對。 因此,韓信仍拒絕了蒯徹的建議。 「您遲早要遭到禍殃的!」 蒯徹認為韓信這種態度絕不會有好下場,而自己如此勸告過韓信,更將遭受災禍,乃假裝瘋狂而逃離。 韓信深知蒯徹的苦衷,便也不去追究。 §取得優勢,主動求和 在廣武封峙的楚漢兩軍,勝負已逐漸分曉。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道:「是時,漢兵盛食多,項工兵罷食絕。」 劉邦愈來愈有擊敗項羽的自信了。 他封英布為淮南王,顯示有反守為攻、直搗項羽後門的企圖心。 為了顯示天下歸心,劉邦還有一連串的動作。 他要求燕人派騎兵部隊加入漢營,向天下人正式表明劉邦已完全統有漢中、關中、趙、魏、代、齊、燕,並決心進攻淮南。 項羽只剩下楚地,勢必孤掌難鳴了。 為了示恩於天下人,劉邦還接受幕僚建議,令官吏為所有在這數年中戰死的己方軍士作衣衾棺斂,並轉送給家屬以作祭祀。這使漢軍士氣大振,個個感激漢王仁政,無不全心效忠。 於是《資治通鑒》記載:「四方歸心焉!」 劉邦已取得絕對優勢了。 韓信也在齊國集結軍力,準備攻擊楚國大本營彭城。 眼見項羽軍將腹背受敵、危機四伏了。 然而卻在這個節骨眼上,劉邦向項羽提出了和談的要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