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司馬欣個性溫和,面對這種事件,只有撫慰秦卒,不敢公然向項羽抗議。 因此在總司令部的章邯並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 秦降卒怨恨愈積愈深,忍無可忍之下又投訴無門,乃相互私下討論:「章將軍勸我們投降諸侯,可以獲得很久好處,結果他們三人為王,我們卻受此非人道待遇。如今我們若能攻入函谷關、擊破秦皇室,總算能回到故里,如果不能破關,諸侯軍勢必強押我們到東方。這樣我們不但遠離家鄉,並且將受到一輩子的奴役;秦皇室也會因為我們叛降而盡誅我們的父母妻子。陷此困境,怎麼辦才好呢?」 議論紛起,秦降軍部隊呈現極端不穩狀態。 不少楚軍幹部也傳聞秦降卒可能再叛變的消息,乃緊急向總司令部密告。 項羽對秦軍素無好感,決心以最極端的手段徹底解決此問題。 其實最讓項羽心中不平衡的是糧食問題。二十萬降卒每天耗費的糧食相當可怕,雖說秦軍有他們自己的糧食,但這個時候兩軍的糧秣補給早都陷入了困難。因此能少些人吃糧,對指揮官立即可減低不少壓力。 於是項羽決定:殺!殺!殺! 但二十萬秦軍,用刀砍得要許多人力和時間,萬一激怒了他們而全部奮起抵抗,楚軍可能要受不少傷害。 項羽思考良久,使私下召見英布和蒲將軍密商道:「秦國官兵甚多,然而他們心中不服,如果在函谷關前倒戈,必危及我大軍安全。不如現在便擊殺他們,只要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和我們入關即可。」 當晚軍隊已到達新安城,新安城南有個陡峭的黃土高地。 項羽先邀請司馬欣、董翳到指揮中心,表示有要事商量,並由英布暫時代理司馬欣統率秦降卒軍團。 兩人不疑有他,又以為可赴總司令部會見章邯,或可反應秦軍被欺負之事,便欣然前往。 三人在當夜均被灌酒,醉臥楚軍中。 英布則將二十萬秦軍駐營設在新安城南的臺地上。 蒲將軍率預先埋伏的楚軍,趁秦軍就寢後發動攻擊。倉皇中,二十萬秦國降卒陷入極度恐懼中,又因缺乏領導而相互亂成一團,自相踐踏至死者不計其數。 由於服飾不同且楚軍手中持有火把,秦軍有如俎上魚肉般地任宰任割,驚慌中有很多人向懸崖削壁退卻而一一掉落坑穀中。最後集結的殘餘秦軍眼見大勢已去,也在恐懼憤怒中紛紛跳落坑穀自殺。天未亮前,二十萬降卒竟全被殲滅。 §項羽、章邯同時惡名昭彰 在歷史上,項羽雖是位失敗者,但他的英雄氣魄和悲劇精神卻也得到不少人的同情。 戰場上殺人或許是不得已的罪惡,但對降卒的坑殺行為則屬集體性的謀殺。 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繼長平戰役時白起坑殺趙國降軍四十余萬後的另一樁大悲劇。項羽在這事件上所表現的殘酷,比「殺人機器」白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的白起面對已成為餓莩的趙國降軍,根本不知如何來接納他們,因此為了糧食之分配不得不大開殺戒。事後白起還因心裡承受不了此一衝擊,而病了一段相當長的日子,最後他因和範雎政爭被賜死,自殺前夕,仍對坑殺趙軍事件耿耿於懷。 項羽則顯得自信多了。或許因為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仗要打,使他無法顧及這屠殺事件的心理負擔;又或許他真的一點也不在乎,生命對他來講根本無足輕重。 但不論如何,這事件已顯示項羽沒有資格成為政治上的經營者。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坑殺降卒是令誰也不敢輕易忘卻的惡行。因此項羽裡擁有絕對優勢,卻無法順利成為新中國的政治領導者,的確是有其「自作孽」的因素。 然而範增為何沒有給予有效的制止?其實只要徹底解除武裝,或殺掉幾個領導分子,這件事情便可作有效的處理。誰知身為軍師的范增雖以「多智」見稱,但在處理此事上卻又那麼地顢頇無能。 如果和劉邦及其班底在關中的表現相比,項羽和範增的確沒有資格成為龐大又複雜的天下之經營者。 另一名受害者是章邯,他大概在醉醒後才知道和自己馳騁疆場的夥伴已遭殘忍「謀殺」。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這位在軍中頗具聲望的名將對這件事的反應,或許他也被嚇壞了,心中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都苟且偷生了下來,沒有為他們的責任作任何的表現,後來還接受項羽的分封,各自統領關中的一部分。但這三位秦王朝後期最重要的將領也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身為名將應有的風範了。 日後,韓信在和劉邦談及這事件時表示:「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本為秦將,他們帶領秦兵在外作戰已有不少年,士卒為他們出生入死也不可勝數。後來由於他們的決定,秦軍投降了楚軍。兵至新安時,項王卻用詐謀坑殺秦降軍二十萬,唯有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苟存了下來。秦國父兄對這三人的愚蠢和缺乏骨氣都恨入骨髓……而大王(指劉邦)入武關時,和百姓約法三章而不多加干擾,作風正好與他們截然相反,關中百姓莫不願大王能成為關中之王。」 光是這點政治號召,劉邦在形象上已擁有絕對優勢了,這也正是長期對抗下,劉邦能愈來愈有利的主要因素。 日後劉邦由漢中入侵關中,章邯根本不堪一擊,很快即為韓信所擒殺,和早年黑衫軍的常勝將領完全不像同一個人,可見這件事情對他的打擊的確相當大。 §劉邦封關,項羽猛攻 這時候的劉邦卻也犯了一件重大的錯誤。 還軍灞上,原本是表示對關中沒有野心,等待諸侯來共同處理。這種「天下為公」的政治形象,正是張良和蕭何等對劉邦的包裝,相信劉邦也應該是知道的。 但劉邦的心理卻相當不平衡,所以他接受參謀轅生的建議,派了一支小部隊去守住函谷關,沒有他的允許,任何軍隊不得進入關中。 由這件事也可看出劉邦集團組織之鬆散,指揮體系也漫無章法。 顯然增兵函谷關之事,不但客居的主參謀張良不知道,連負責行政管理的蕭何也被瞞住了,甚至於主要將領樊噲、周勃、曹參等都不知情。 劉邦的確顯得當局者迷了。 這時候,項羽的主力軍正火速開往關中。 當他到達函谷關口時,已是嚴冬的十二月天了,距離受懷王指令。伴隨宋義北征,正好一年三個月。 函谷關又稱古關,是進入關中地區最重要的管道。 這裡是黃土高原,所以沒什麼樹木,周圍都是岩石和黃土斷層,只有一條窄路可以通行。古關的城門依地勢建造,十分堅固而險要,自古便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劉邦於是判斷,憑此險要足以抵擋項羽的攻關。 項羽在接近函谷關前,已得到劉邦比他早攻入關中的情報。 雖然項羽一向沒有在關中為王的想法,但他比劉邦晚到,面子上是絕對掛不住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