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三八


  ◎篇後·實用觀點 弱勢者的機運

  守弱是老子哲學中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和整個宇宙相比,人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但人也是宇宙中最不懂得謙卑的生物,因此「人定勝天」、「征服自然」的口號響徹雲霄。外表的強悍、高傲,往往只是不自信、不安全心理的投射,剛猛堅強,成為人類夢寐以求的目標。其實愈成功愈不安,權力愈大愈害怕,這也是人類失敗和煩惱的根源。

  愈是偉大的科學家,愈瞭解自已不過發現自然的力量而已。任何一位工程師,如果不去順應自然的力量,必會遭到失敗。愈有智慧的人,愈懂得向大自然表示謙卑和敬畏。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愈常是最虔誠(不是狂熱)的教徒。

  因此,這個世界實際上沒有強者,大家都是弱者,程度不同而已。知道自己弱小,但一般人卻很難接受事實,所以必須圖強,努力把自己變成強者。由於自己弱小,心裡必然非常不安。但變成強者後,卻更為不安,因此又努力讓自已變得更強,做不到,便虛張聲勢,最後竟誤信了自己創造出來的聲勢,以假為真,因而想去做時機還不成熟的事、努力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後終於導致失敗。

  所以,能夠守弱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才最不容易遭到失敗。

  知道自己的孱弱,而能夠接納這種弱勢,堅強地忍耐弱者的地位,才能累積實力,使自己慢慢脫離弱者的不利地位。

  殷通會遭到殺害,沛縣郡守會身敗名裂,皆在於明知自己是弱者,卻硬不承認,想用投機的方法成為強者,反而促成了自己的敗亡。

  早年的張良何嘗不想使自已成為天下無敵者,所以憑自己的力量,想去暗殺秦始皇,即使以他的智慧和狂熱,最後仍是功敗垂成。黃石老人所教他的,便是「守弱」的智慧,不要爭強,讓自己永遠成為弱者,日後張良的確將此原則徹底奉行,所以成為中國史上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

  項梁原本個性審慎,頗能守弱,北上以後的一連串成功,使他自認是「東方不敗」,連宋義的勸告都聽不下去,敗亡自是無法避免的命運。

  以李斯的智慧,數度能夠轉敗為勝,但在和趙高奪權落入劣勢後,卻不懂得立刻採取守弱的原則,急著壓倒對方,反而遭到了徹底的剷除。

  範增倒是較懂得守弱的智者,所以能在宋義的奪權計劃中,保住了「項家軍」最後的生機。

  劉邦在這方面作得最徹底,在日後的楚漢相爭中,他一直都是弱者,雖偶爾他也想爭強,但只要碰到挫折,他立刻又成為守弱的專家。張良所以稱讚他:「沛公殆天授也。」便在於劉邦的確有這方面的天賦能力。

  天生異相,使他產生天生的過人自信心,他不在乎自己是強者或者是弱者,只是盡全力去努力,將不求成功的努力養成了習慣,這種不屈不撓的努力便成了他最大的優勢了。

  ◎第四篇 進軍關中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 〗

  老子思想最主要的精神,在於質樸於靜,順環境之自然變化,做最務實的工作,不做不必要的心裡欲求,所以「為腹不為目」,只求真正的需要,不求心理的希望。

  人的需要真實非常有限的,只是欲望卻是無窮,過分去追求欲望而不能節制,真結果經常是更不能滿足,反而更痛苦,而無法掌握自我的意志。

  色不過五,但過分追求其變化,反而無法真正掌握色彩的意義,而成為視覺遲鈍。音不過五,但過分追求真變化,也會弄得聽覺不靈。味不過五,但過分造求真享受,反而弄得食不知昧,什麼樂西都不好吃。

  色、音、味,真實只要能用,能辨識就好了,但人們卻不斷在追求,讓它們更美,更令人滿意,結果是愈追求愈不滿足,結果帶來更多的欲求不足和痛苦。

  過分縱情與騎馬打獵,也會弄得正事不想幹,心神不寧,魂不守含。過分追求金錢財富,最後可能要弄得沒有時間可以用錢。俗語說「貧」字的「今」下面一點太用力便成了「分」,貪便會成為貧了。

  所以能夠體察自然之道的聖人,生活力來簡單,只要裹腹便可以了,不求宮能享受,甯取質樸,不求浮華。

  欲海難填,不能去欲,遲早要遭滅頂。去目才能去欲,體察身體的真正需要,不去用心追求抽象之美,一切也才能夠返樸歸真。

  ◎第一章 宋義掛帥

  〖楚國所有別動部隊都由宋義指揮,為顯示宋義的官職高於項羽及劉邦等的「侯」爵號,又不超越項梁原有的「君」爵號,乃賜名號為「卿子冠軍」。〗

  §章邯破趙,兵圍巨鹿

  定陶之役,章邯再度發揮威力,將反叛軍主帥項梁軍團徹底擊潰;迫使項羽往東南撤至彭城,重行部署防線,越過淮河後楚軍急速膨脹的士氣,遭到了致命打擊。

  不過在這段期間,齊將田榮在東方的齊魯故地勢力已成,張耳及陳餘擁立的趙王,聲勢也大幅提升。西方的魏豹已建立了穩固的遊擊基地,張良擁立的韓王也在韓地發展,頗有收穫,

  因此駐營定陶的章邯軍,由於和咸陽間戰線拉得太長,幾乎是孤立的,尤其是糧秣更是完全要靠前線自給自足。幸好糧倉的滎陽郡仍在秦軍掌握中,短期內不至於匱乏。

  但四面八方都是敵人,秦軍的下一波攻勢應以哪方向為

  項羽軍一向勇猛,劉邦軍也不好惹,退守彭城後,防線迅速鞏固。依據情報分析,要徹底擊敗他們頗不容易。只是經過此大傷害,楚軍應也無反擊之力,何況內部仍有矛盾,短期內想要有所作為也不太可能。

  齊地一向複雜,易守難攻,何況田榮頗富將才,想很快的收拾他並不容易。再者田榮似乎以固守齊地為滿足,無意于中原爭霸,自然也不必急著與他攤牌。

  韓王一向弱小,不成氣候,因此最讓章邯感到不安的是北方的趙國。何況陳餘、張耳擁有國際聲望,一旦羽翼養成,就不容易對付了。

  因此章邯立刻編集大軍,渡過黃河,直接攻打北岸的趙軍營地。

  雖然在敵軍四面環伺下,孤注一擲是相當冒險的行為,但章邯的判斷完全正確,諸侯國幾乎沒有人出面援助。張耳和陳餘雖擅長謀略,在軍事行動仍不夠內行,趙軍缺乏有力的指揮將才,以往的作戰力無法發揮,不但前線節節敗退,首都邯鄲也很快便不保了。張耳護送趙王歇退入北方軍事重鎮巨鹿,以其城堡的防禦力較為堅固,而且糧倉存糧充足,可以長期固守。章邯則派出別將王離將城外團團圍住,使巨鹿成了籠城,對外音訊斷絕。

  這時陳餘在北方重新整編趙國殘餘軍團,得數萬人,駐守于巨鹿城北方常山一帶。章邯則率領主力部隊,駐營巨鹿南方的棘原,隨時準備發動總攻擊,一舉擊潰趙軍。

  趙王歇派出特使突圍向陳餘求援,陳餘栗于秦軍威勢,不敢南下。特使於是更向楚國、齊國、魏國等尋求援助。

  為顯示承繼項梁反抗軍領袖地位,楚懷王有意派軍前往救援,但到底以誰為大將,各軍團將領意見紛紛。「項家軍」自然希望由項羽出任,但懷王周圍的新主流派則不顧項家軍再坐大。

  這時候齊國使節高陵君田顯已在楚軍,他對楚懷王表示:「您眼前不正有位超級名將嗎?宋義曾告訴我武信君必敗,沒幾天,楚軍果然潰敗。軍未戰而先見其衰微,可謂知兵之將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