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三九


  楚懷王乃乘勢召集軍團將領及部落長老會議,公開推舉宋義,並由宋義親自說明其軍事計劃。

  由於宋義經驗豐富,能說善道,遠在項羽之上。何況項羽不過才二十四歲左右,要統合龐大複雜組織的楚軍,的確經驗及聲望皆不足。範增也只得居中協調,讓項家軍團同意由宋義領軍。

  楚懷王乃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軍北上援救趙國。

  除了這支主力部隊以外,楚國所有別動部隊也都由宋義指揮,為顯示宋義的官職高於項羽及劉邦等的「侯」爵號,又不超越項梁原有的「君」爵號,乃賜名號為「卿子冠軍」。

  §形象特殊,劉邦成為西征軍司令

  為了鼓舞楚軍在項梁失敗後頹靡不安的士氣,楚國諸長老主張有系統地向秦軍展開反擊,以奪回主動地位。因此打算把這次的軍事行動,不只限定在救援越國而已,希望提升到能直接攻擊秦王朝的大本營——關中地區。

  楚懷王更意氣煥發地向諸將表示:「我們就在這裡相互約定,先入關中者為關中之王。」

  關中是渭水、徑河、洛河等沖積而成的黃土盆地,生產力豐富。由於以農立國的周王室曾以此為根據地,因而水利建設完整,生產力龐大,秦王朝也在此建立他們征服全國。統一天下的大本營。

  當前,關中是所有想逐鹿天下的野心家們,最心儀的「夢中情人」了。

  不過這位「美女」可不容易佔有,因為這個盆地四面八方均為險惡的叢山峻嶺包圍著,只有西方的函谷關、西南的武關及南方的散關可以進得來。

  所謂的「關」,是狹隘的山嶺缺口,只要少數兵力防守,再多的大軍都由於攻擊面太小,根本發揮不了攻勢力量。所謂「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便是形容這種易守難攻的軍事重鎮。

  如果以行軍的速度而言,西面的函谷關外,地勢平坦,較易掌握。只是函谷關外的洛陽盆地及滎陽等糧倉,一向是章邯軍團的大本營,除非能擊潰章邯軍,否則想由此攻向函谷關比登天還難。

  這時候,章邯的聲望如日中天,就算宋義親自出馬也得小心謹慎,因此這條攻入關中的路線,並不被諸將所看好。

  但項羽由於痛恨章邯殺害項梁,一直急著想報仇。他所以聽從範增建議,退居次將位置,便在取得實際率軍攻打章邯的機會,因此他獨持異議地主動建議爭取這條路線。

  宋義既取得軍權,心中對「項家軍」也難免有所愧疚,所以也同意由項羽擔任此主力出擊的任務。

  但這條戰線,勢必先和章邯軍團對決,是用硬碰硬的策略,因而尚需派出一支別動部隊,由武關威脅關中地區,分散秦軍防衛,也可減輕和章邯決戰時的壓力。

  宋義對章邯的戰術有深入研究,對章邯擅長快速集結軍力的本領頗為警惕,因此他認為西征軍團的作戰力,也必須有相當威脅作用,可以加重章邯集結主力的困難,讓預計攻打函谷關的主力部隊壓力較小。

  楚國的長老們商議,楚國的主力大多屬項梁統轄,包括英布和蒲將軍的遊擊部隊,都明顯有親「項家軍」傾向。呂臣的軍隊必須戍衛中央,其餘較具獨立性的小軍團又必須歸宋義統領,因此真正能動用又具有獨力作戰能力的將領和軍團並不多。

  正在傷腦筋的時候,突然有人靈機一動提到了劉邦。

  §寬大長者,未來勁敵

  在楚懷王周圍長老的心目中,劉邦屬親「項家軍」派。他投奔項梁後,接受編組成副軍,後因表現良好,常奉命隨同項羽打先鋒。但他到底不是「項家軍」嫡系,而且個性溫和,能夠協調,本身立功又多,在楚軍中聲望還不錯,因此拉攏他來對抗項羽,未嘗不是好辦法。

  加上劉邦出身不高,就算「養」大了,對楚國貴族也不會有太大的威脅。

  因此他們聯名向懷王建議道:「項羽為人剽悍,個性殘忍,曾受命攻打襄城,破城之日活埋襄城投降秦軍,無一倖免。以往他攻打的地區,也都殘殺過重,因而在秦國軍民心目中,是位兇殘惡棍。況且西征所經途中,過去均是楚秦會戰的重要戰場,陳勝和項梁在這地方也遭嚴重反抗而失敗,如再派項羽前往,勢必會遭到更頑強的反抗,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為今之計,不如派遣一位有長者風度的將領,以『義理』的形象主導這場戰爭,並以此向秦國父老兄弟宣示楚國治世的態度。秦國父兄長久以來,對他們君王過分嚴苛的執政方式,早已深受其苦,此時若是有位心懷仁義的長者前往,不以侵暴的行為對待他們,反而比較能鬆懈他們的反抗心,也比較容易攻得下來。

  「以這種標準,項羽絕不可派遣在這條西征戰線上。綜觀諸軍團將領,只有劉邦一向寬大溫和,正合乎此形象,宜任命他為西征軍統領!」

  楚懷王乃正式下令,項羽隨同宋義北上去對抗章邯,解除巨鹿之圍,劉邦則出任西征軍總司令,向西收編陳勝和項梁失敗後殘留在各地的軍團,並彙集力量,準備入侵關中。

  這件人事安排,有些值得我們去關心的焦點。以現有資料來看,項羽對部屬極重禮節,加上本身條件好,深得部屬崇拜,惟一的弱點是年紀較輕,經驗不足,但是有範增從旁協助,應不致有太大毛病。

  對內部而言,項羽的領導魅力是絕對足夠的,工作效率又高,這樣的將領的確找不到什麼缺點。

  作戰方面,項羽英勇無比,衝刺時經常身先士卒,因此由他領隊,軍隊特別勇敢,士氣高昂,戰場上的效率幾乎無人能比。

  因此,他在打擊敵人方面也特別有效率,經常毫無顧忌的殘殺對方。他的震撼力雖強,但是在處理襄城治理降兵事件時卻嚴重傷害楚軍形象,反而堅定秦軍抵抗之心,這便是楚國長老們所謂「剽悍滑賊,不可遣」的主要原因。

  劉邦正好相反,出身農家,使他幾乎無法操作「繁文縟節」,誠如王陵日後對劉邦的評語「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所以由「內部管理」上來講,劉邦是不容易令人「服氣」的領袖,除了少數深知其「個性」而喜歡他的人外,以「理性」來看劉邦的領導風範並不算特別突出。

  不過看似「無效」的管理,卻也使劉邦給人較少壓力。夏侯嬰便認為劉邦那種「無為」的領導方式,更讓別人覺得他需要幫助,而產生一股讓人喜歡接近的領導魁力。

  對敵人而言,總覺得劉邦是個溫和而較容易協調的對手,他沒有強力的主見,總擺出一副「可以談」的姿態,也頗合乎兵法上所言的「無智名,無勇功」,這便是楚國長老們口中的「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但劉邦也絕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軟弱無力。他平常的表現頗大膽而無視困難,加入項梁陣營後的表現也都相當有「成績」,所以才會被視為有「獨立」作戰力的將領。只是他的領導方式和項羽完全不同,卻也因為這不同的形象,在別人心目中反而成了「旗鼓相當」的對手。

  這個事件讓劉邦異軍突起,在楚軍中和項羽擁有平起平坐的競爭地位。

  劉邦的軍隊在碭集結,由於均屬二軍,因此組織小而雜,但劉邦仍大膽地揮軍西向。當他率軍直入穎川附近的杜裡時,便碰到了秦國駐在魏地的守軍,劉邦軍發動猛攻,秦軍以後方補給戰線太長,退守至昌邑和高陽一帶。

  劉邦的西征軍,一開始還算順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