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二三


  秦始皇在位時,便有不少懂得看天象的方士跟他建言:「東南方有天子氣。」始皇甚擔心,便常到東方巡幸欲鎮服之。

  劉邦對此傳說,深為自疑,便藏匿於芒縣和碭縣間的深山沼澤和岩石間,怕因為自己有「天子氣」而被發現。

  但妻子呂雉和地方父老有事到山區尋找劉邦時,卻仍很快就找到他,劉邦感到非常奇怪,便問道:「你怎麼每次一來便找到我呢?」

  呂雉答道:「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雲氣,只要順著雲氣找,便可以很快找到你了。

  劉邦至此,更相信自己有祥瑞之異征,非常高興。沛縣子弟,聽到這種傳言,更相信劉邦之貴相,也紛紛往山中投奔之,儼然成為一股力量。

  這段故事,更明顯是後人加上去了。方土再大膽,也不敢向專權又好猜疑的秦始皇報告有「天子氣」之事。即使有這件事,亦屬宮廷中秘言,又怎會流傳到劉邦耳中?

  逃亡山區的劉邦,想必依靠盧綰、夏侯嬰、樊啥、周勃等「兄弟兵」的協助,勉強可維持生存,哪敢自比為「天子」。況且沛縣不少子弟為了逃避接踵而至的勞役,得知劉邦結眾藏匿於山中,前往投奔者或許有之,但人數最多也數百人而已,成不了氣候的。

  但不久,一件意外事件,又使劉邦的運氣由穀底,再次往上直沖了。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在這個世上,「無」常比「有」更有用處。以車輪為例,車輪上「有」三十根輻,都集中在車轂上,因為車轂本身是「空虛」的,所以能夠承受這三十根車輻,車輪才能轉動。因為車轂的「無」,接受了車輻的「有」,車輪才能發揮作用。

  揉和陶土作成各種器具,器具以陶土為外殼,本身是「有」,但器具中間的空虛是「無」,器具之所以發揮作用,是其間的「無」,而非周邊的「有」。

  建築房子,開鑿門窗,真正能住人的是房屋內面的「無」,而非窗戶的「有」。

  由這些例子可見,看得到的是「有」,但發揮作用的卻是「無。

  這種哲理看似深奧,其實很淺顯。

  自己沒有太多主見的,才能接受各方面意見,揉和成共識,以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我們常以器量不足評估某人的能力,那些急於表現自己、以自已利益為中心的人,常不是很好的領袖人才。

  真正的領袖是懂得吸收別人意見的,他的器量表現於其心胸之寬厚,所謂「有容乃大」、「宰相肚內可撐船」,都是在表現空虛的力量。沒有立場,以大家的立場為立場的,包容得愈多的,發揮的力量便也愈大。

  劉邦看似沒有什麼才能,其實他是「文武通吃」的。講義氣,論豪爽,他對低階層的市井人物吸引力頗大。他那副毫不在乎的形象,卻又不讓人覺得太粗野,像呂公、蕭何等文治派的也頗欣賞他的魁力,使他得以腳踏黑白兩道,能屈能伸,可以當治安官,也可以當通緝犯。

  但更重要的在於他的「無私」。他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派」,雖然尚不至於魯莽,但的確也從不怕事。或許是天生高貴異相,使他對自己信心十足,對意外的挫折和打擊並不太放在心上。必要時,他大多能配合著大家「頂著鋼盔往前沖」,反正死了也是命,擔心也無太大「路用」。

  不太會計較,不太注意自己可能會有的傷害,大大方方往前邁進;劉邦最可愛之處,便在於他不在乎自己的立場,也沒有什麼私欲,只要大家肯接受他的領導,他是那種可以把「生命」交給眾人的人。

  ◎第三章 初成氣候

  〖劉邦以蕭何及曹參為主要參謀,盧綰為侍從官,夏侯嬰、任敖、周勃、灌嬰為部將,最為驃悍的樊噲則為先鋒。劉邦下令攻胡陵及方與,並將大本營基地暫設故鄉豐邑。 〗

  §陳勝起義,楚民響應

  秦二世元年秋天,陳勝、吳廣等起兵於蘄(今安徽省),成為正式以武裝力量反秦的第一人。

  這年劉邦三十八歲,仍匿居於山澤中避難。

  陳勝的力量其實並不大」只是楚地各部族一向對秦皇室反感最大,乃趁機殺害各郡縣之秦王朝官吏,到處響應起義。一時間,蘄地周圍的經、酂、苦、柘、譙等縣,皆成了叛軍統轄的範圍。

  吳廣乘機收編各郡亂民,劫取糧倉,使實力大增,等到進入河南一帶時,已有車乘六百、馬千騎,士卒更多達數萬人,成了一支強大的軍團。他們的目標是過去的陳國首都陳城。

  陳國原是舜帝后代的封國,春秋末期為楚國佔領,成為楚國涉獵中原的前進基地,因此建設上頗為完善。經過戰國的兩百多年,這地方居民對楚文明已相當認同,戰國末年時楚國京都郢屢遭到秦軍攻破,一度便定都於此。秦國統一後,在這裡設有郡治,由郡守治理之。

  陳勝的故鄉穎川雖非楚地,但他舉事的地點在楚,班底更大多是楚人,所以得到陳城父老的熱烈支持。於是郡守不敢守城,棄職逃脫,陳勝順利攻破陳城,並在此建立軍事基地。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秦始皇晚年流行於楚地的「秘密箴言」,也象徵楚人反秦的強烈意識。因此,陳勝進入陳城後,各地楚國部落領袖及長老也立刻響應,紛紛向已奪取楚國故都的陳勝軍團輸誠,使陳勝在一夕間成了抗秦楚軍的首席領導者。

  偶然事件中起義的陳勝,其聲勢及力量卻如滾雪球般的大增,相信連他自己都是很意外的。

  「真的就這樣成功了嗎?我真的能以平民的身分成為擁地自立的君王嗎?」

  但到底自己並非楚國貴族,實在很難得到大部分楚國部族領袖及長老的認同,因此他只得先就教于陳城附近的長老。

  對驅逐秦軍、恢復楚國的陳勝,陳城的長老處於事件當中,對他自然是全力支持,因而表示:「將軍親自率軍作戰,討伐無道,驅逐暴秦,再立楚國社稷,論功勞理應稱王。」

  陳勝乃自立為「張楚王」,亦即「欲張大楚國之王也。」

  §進軍滎陽,震動半壁江山

  陳城裡擁有大量糧食和兵器,但各地響應並向陳勝輸誠的軍團愈來愈多,再多的糧食也不夠用。陳勝雖派軍攻打附近糧倉要地,但由於各地秦國守糧官員已加強警戒,成績不佳。

  隨著時間流逝,糧食問題日愈嚴重,各地集結來的流民及小軍團面臨饑餓,不滿的情緒四起,怨聲載道,使新興的「張楚王」政權面臨嚴重挑戰。

  吳廣向陳勝警告道:「看情形只有攻取糧都滎陽了。」

  然而糧都一向防備森嚴,不是輕易可以攻擊的。

  滎陽在鄭州東方,由於河川彙集,自古便是糧食彙集中心,並有大道可通咸陽,是東方最重要的糧倉,城雖小,武備卻是一流水準。

  但糧食欠缺情況已非常嚴重,陳勝和吳廣只好鋌而走險了。由於吳廣一向人緣較好,由他出面大家不得不拚命,因此陳勝封吳廣為「假王」(代理王),率主力人馬向西攻擊滎陽。

  為了減少吳廣軍的壓力,陳勝也設法發動多處的攻擊行動,以分散秦軍的注意力。於是陳國人武臣奉令結合趙國著名的遺民張耳、陳餘,率眾在趙地起義,汝陰人鄧宗則攻擊九江郡一帶,製造聲勢。

  在這段期間,楚國各地豪傑紛紛響應,擁有數千名軍隊的兵團,不可勝數。其中以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會稽,以及沛縣父老擁劉邦自立最為有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