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劉邦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天生者大,魅力佳人緣好 雖然說不上是個傑出角色,但劉邦的支持者倒都是滿有「看頭」的。 蕭何和曹參都是沛縣人,蕭何更和劉邦一樣,也屬豐邑鄉人氏。 蕭何受教育較多,加上文辭通順流利,得以出任沛縣的主吏掾,也就是管理人事和文書的官員。 曹參是沛縣的獄掾,專管縣中的問題人物。 一個負責白道,一個監管黑道,雖然屬吏級官員,職位不高,但卻也是縣城中頗具影響力的人物。 曹參日後出任齊國相國,在接獲將繼任蕭何為漢王朝宰相時,曾對其繼任人公開表示:「齊國的政治最重要的是獄市。」 獄是監獄,市是市廛(黑道)。齊國傳統上屬工商社會,風氣糜爛腐化,因此能把這方面管理好,政治方面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有關這方面道理,後篇中自有評論,在此不贅。 不過曹參這方面的體認,應該是從沛縣時便處理獄政及黑道的經驗而來的。 蕭何個性溫和又富寬容心,工作謹慎認真,脾氣好,擅長折衝談判,因此很得上司欣賞,有好幾年的工作考績都是全縣最好的,甚至秦皇朝的中央官員,都有意推薦他到咸陽工作。但蕭何預感秦帝國已有不穩現象,天下或將再陷紛亂,在中央不如在地方,因而婉拒之。 由此可見,蕭何雖是文吏,但卻頗有眼光,他富於獨立思考力,絕不是只會認真工作討好上司的「乖乖牌」。他既然是負責人事考核,對沛縣中的各式各樣人才,自然都頗為關心,其中最引他注意並好奇的便是劉邦。 劉邦做事大而化之,喜好吹牛講大話,動不動又常以他的異相——左股有72個黑子傲人。相信沛縣地方一定有不少豪強和官僚對他很不滿,他們或許曾發出多次黑函,檢舉劉邦的不法及無禮行為,甚至將之視為流氓也說不一定。不過這些不利劉邦的公文書,都被蕭何設法放入抽屜冷凍起來了。 蕭何非常喜歡劉邦的豪氣,或許他認為這才是亂世中的英雄人物吧! 不過他也不斷規勸劉邦,要他為自己的將來多著想,找份工作以擴大自己的見識和人脈關係。據說後來劉邦當上泗水亭亭長,便是蕭何推薦安排的。 劉邦自然也很尊重蕭何,有什麼事也常會主動和他商量。即使在亭長任內,也常讓蕭何來左右他的工作態度。 「好吧!反正聽你的就是了。」 劉邦這股相信人便信到底的豪勁,或許也是蕭何最傾心於他的地方了。 曹參個性豪邁,但卻粗中有細,他和劉邦可謂意氣相投。由於他黑道人物見多了,對劉邦這種溫和派的「大哥」,自然不會有什麼反感。尤其對劉邦慷慨好施。待朋友一視同仁。善惡兼收、沒有偏見的個性,曹參應算是最投心的了。 所謂「仁義出市井」,像劉邦這種浪蕩子,是最能體貼的朋友,自然也是最講義氣的「市井兄弟」了。 青梅竹馬的盧綰,雖沒有什麼傑出能力,不過他卻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忠心夥伴。 §領袖魅力,市井自出仁義 最突出的是屠狗夫樊噲,這位力大無窮、虎背熊腰的大漢,是打架的絕頂高手,有他在場,任何對手均望風而逃。樊噲也是位劍術高手,粗中有細,為人忠誠,沉默寡言,從不為自己的利害著想。他講義氣,重友情,和劉邦的感情最好。或許劉邦對他也特別熱情,朋友又多,經常幫他拉來不少「狗肉生意」,又從不向他要回扣,使樊噲非常敬重他,視他為「大哥」,只要劉邦有事,樊噲必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由樊噲介紹,劉邦認識了一位「俠士」級的人物——樂師周勃。從小練武的周勃,個性深沉厚重。不苟言笑,所以朋友很少,大家對他也「敬而遠之」。 劉邦對周勃的武勇又不求表現頗具好感,一向熱情又大方的個性,也使他較容易打破周勃的「人際防線」,常刻意地表達親熱和信任,使周勃對他也深為感動,成為劉邦党中相當忠誠的一員大將。 最特殊的人物,則是縣府馬夫的夏侯嬰。他和劉邦個性相同,熱情又喜歡開玩笑,只是更為機靈幹練些,於是兩人惺惺相借,講話特別投機。夏侯嬰鬼點子多,擅長交際,因此成了「劉季黨」的首席「狗頭軍師」。由於劉邦對他言聽計從,使夏候嬰自覺受重用,對「劉老大」更有「士為知己者死」的義氣使命感。因此只要一有時間,便立刻丟下工作,跑去和劉邦「搖旗呐喊」、鬼混一番。 同在縣府工作的蕭何,很難瞭解夏侯嬰為何如此為「劉季黨」效命,便特別找機會問他:「劉季不過是位平民,你幹嘛整天跟前跟後的?」 夏侯嬰則理直氣壯地表示:「我這樣子才能照顧他啊!你知道劉季這個人心地好,有眼光,是位難得的好朋友。但他做事卻常不知輕重,又嘴快,不跟著他,實在讓人不放心啊!」 蕭何將這番話用心體會,自己對劉邦的確也有這種感覺,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莊稼漢子,卻有著天生的領袖魅力,實在讓人難以瞭解。 §見賢思齊,最是敬佩信陵裠君 戰國時代的長期戰亂,加上秦帝國所力行的中央集權制,將華夏文明以來的社會階級結構,徹底打破了。平民只要有能力、夠幸運的,一樣可以「布衣卿相」,成為統治者。 何況到了始皇末年,社會再度呈現不穩,在這種氣氛下,只要有點機會,便很容易培養出自我「超分」的野心來。 慢慢地,有領袖氣質的劉邦,無形中也有這需要了。有了大志,當然要有個可以模仿的名人偶像。憑著讀過一點書,有些歷史概念,劉邦總在想著,有哪位「知名人物」最像自己,最值得自己去崇拜模仿的? 戰國末期到秦帝國統一期間,最讓市井人物感動的名人,便是以養士聞名的戰國四公子了。這種勇於打破階級觀念、敬事有才能人物的貴族領袖,在民間總有著很多膾炙人口的傳聞。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其中以孟嘗君聲望最高,但對「養士」表現得最徹底的則是信陵君。 因此在劉邦的心目中,最值得模仿尊敬的是信陵君。 或許是因為傳聞中的孟嘗君瘦黑矮小,一副不起眼的模樣,和沛城美男子劉邦的外表形象大不相同;又或許是聽說信陵君也是一表人才,說不定自己便是他的「再世化身」,所以劉邦最喜歡跟他的黨人談論信陵君的傳聞。 信陵君是魏公子無忌的封號,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這點也和劉邦的排行巧合),也是魏安厘王的異母弟。信陵君禮賢下士,不論何種人物,只要真有才德,他都能兼容並蓄,依禮相待,從不敢以富貴驕人。因此,投入其門下的賓客多達三千餘人,超過聲望日正當中的孟嘗君。 劉邦便常公然表示:「孟嘗君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但四公子中最應受尊敬的還是信陵君啊!」 而最讓劉邦感動的,是信陵君和侯贏、朱亥間的事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