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孔子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孔子晚年居魯 一、有關預聞政事部分 左傳哀公十一年: 季孫欲用田,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三發。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對,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有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之,又何訪焉。」弗聽。 十有二年春,用田賦。 魯人尊孔子以國老,初反國門,即以行政大事相詢。然尊道敬賢之心,終不敵其權衡利害之私。季孫之于孔子,亦終是虛興委蛇而已。魯成公元年,備齊難,作丘甲,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此時魯數與齊哉,故欲於丘賦外別計其田增賦。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 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也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十六) 此事不知在何年。左傳哀公十四年: 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 「魯有事於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由弗能。」 此證是年子路尚仕魯。蓋冉有先孔子歸,仕季氏。 訪田賦時,子路尚未仕。子路隨孔子歸後始仕季氏,其職位用事當在冉有下,故書冉有在子路之上也。春秋與左氏傳皆不見季孫伐顓臾事,殆以聞孔子言而止。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六) 子貢、冉有早仕于魯,子路之仕銷在後。季康子賢此三人而問之,但亦終未能升此三人於朝,使為大夫而從政。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 「吾以子為異之問,會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十一) 子然,季氏子弟,以其家得臣子路、冉有二人,驕矜而問,故孔子折抑之。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三) 此季氏即康子。古禮,惟諸侯始得祭其境內之名山大川。季氏旅泰山,是其僭。冉有不能止,孔子非之。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十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