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孔子傳 | 上頁 下頁
一七


  疑辨十

  後人複有疑匡圍乃與孔子往宋遭司馬之難為同一事,無據臆測,今不從。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

  『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十七)

  左傳定公十三年:

  秋七月,範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冬十一月,荀寅士吉射奔朝歌。

  是年,趙氏與範氏中行氏啟爭端,至其年冬,而範中行氏出奔。中牟乃範氏邑,其邑宰佛助範中行氏拒趙氏。所謂以中牟叛,或是定公十四年春,範氏已出奔,佛欲依賴齊魯衛諸國以自全,其跡若為叛,其心猶近義。其時孔子適去衛,在匡蒲途中。中牟在彰德湯陰縣西,在晉衛邊境,與匡蒲為近,故佛來召孔子。孔子之欲往,正與往年欲赴公山不狃之召同一心情。孔子非欲助佛,乃欲藉以助晉,平其亂而張公室,一如其在魯之所欲為。然亦卒未成行。或疑中牟叛在趙簡子卒後,趙襄子伐之,其時孔子已卒。可見佛始終不附趙氏,然不得謂其以中牟叛只指此年,亦猶公山不狃之叛,不專指墮三都之年也。今不從。

  疑辨十一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歎曰:

  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孔子欲赴佛之召,事見論語,宜可信。至其欲見趙簡子,論語未載。春秋定公八年,趙鞅使涉盟衛侯,其手及腕。

  是趙簡子于衛為仇,孔子何以居衛而突欲往見。且孔子欲赴佛之召,則同時決無意複欲去見趙簡子。竇鳴犢舜華當作鳴犢竇,此兩人絕不聞有才德賢行之稱見於他書,孔子何為聞其見殺而臨河遽返。疑此事實不可信。只因孔子過匡蒲,實曾到過晉衛邊境大河之南岸,又曾偶然動念欲赴之召,後人遂誤傳為孔子欲見趙簡子。其事無他可信可據處,餘不取。

  孔子之適衛,初未汲汲求仕進,又若無久居意。

  故初則憑廛以居,荷蕢者故曰過孔氏之門也。居十月又離去,不知何故,或有意游晉。然其時晉適亂,趙氏與範氏中行氏構釁,孔子未渡河而返衛,其間詳情均無可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