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孔子傳 | 上頁 下頁 |
七 |
|
孔子乃魯國一士,流寓來齊,而齊景公特予延見,並問以為政之道。此見當時孔子已名聞諸侯,而當時貴族階層雖已陷崩潰之前期,然猶多能禮賢下士,虛懷問道,亦見在當時吾先民歷史文化積累之深厚。時齊景公失政,大夫陳氏厚施于國,景公又多內嬖,不立太子,故孔子告以為君當盡君道,為臣當盡臣道,為父當盡父道,為子當盡子道。語氣若平和,但為君父者不盡君父之道,如何使臣子盡臣子之道?孔子之言,乃告景公當先盡已道也。景公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其後果以繼嗣不定,啟陳氏弑君篡國之禍。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一) 溫良恭儉讓五字,描繪出孔子盛德之氣象,光輝照人,易得敬信,時君自願以政情就而問之。但若真欲用孔子,則同時相背之惡勢力必君起沮之。故孔子之道亦遂終身不行,其情勢已于在齊之期見其端。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十八) 此章齊景公兩語,先後異時。先見孔子而悅之,私下告人,欲以季孟之間待孔子。是欲以卿禮相待也。 後志不決,意軒衰怠,乃曰:「吾老矣,不能用」。 時景公年在五十外,自稱老,其無奮發上進之氣可知。 故孔子聞之而行。 孟子: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也。 疑辨四 孔子適齊,事蹟可考信者惟此。尚有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又景公將以尼丘田封孔子,晏嬰沮之諸說,前人競致疑辨。其他不可信之說尚多,今俱不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