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孔子傳 | 上頁 下頁
四六


  孔子歎了口氣說:「萬沒料到,昔日繁華之中都,今日竟衰敗到如此地步:遊民多,乞丐多,盜賊多,社會風氣敗壞——富人奢侈,商人欺詐,女人失節。真乃百廢待舉呀。」

  顏回進一步問:「不知夫子將如何使這中都百廢俱興?」

  孔子說:「為師將採取如下措施:第一,實施預防水旱災害之措施,發展農業生產。第二,發展工商,安置遊民乞丐。第三,以仁德教民,改良地方風化。第四,提倡節儉,革除奢侈惡習。第五,制定養生送死規則。第六,設立鄉校,少年一律入學讀書。此六條亦可稱之為中都撥亂反正之方案。」

  孔子徵求了眾弟子及社會各界的意見,略作修改之後便頒佈實行,各派專人負責。

  發動全邑農民,在高原地區開渠鑿井,每遇旱天,有渠流井水灌溉。低窪地區修治近田的溝洫,加固堤防,遇到澇天,田中積水容易排泄,農作物不致澇死,這樣以來,旱能抗,澇能排,無旱澇災害,確保農業豐收。農民儲粟既多,便不再有沿街乞討和背井離鄉者,遊民和盜賊自然也大量減少。

  設立大小工場作坊,委派梁紳領導,收集無業遊民和乞丐入場作工,聘用技術人員教授。專制民間日用要件,出品精益求精,銷路日漸擴大,不僅魯國各地,連齊、衛、吳、楚等國的商家也有來成批購貨的,產品供不應求。於是添設分廠,擴大經營範圍,少壯遊民與乞丐,盡數入場工作,每日有應得的報酬,工作出色者還可增加工資,提升為頭目。非但遊民乞丐,連農民也紛紛入場工作。孔子又設立養老所,將喪失勞動能力的貧民及無子女的老人聚集一處,從工場盈利中出錢供給他們衣食,使「老有所安」。

  提倡節儉,改良地方風化。孔子首先要求署衙工作人員以身作則,強調一律穿布衣,戴布帽,出外步行,不用車馬。大量裁減工作人員,讓他們到工場去做工,節約開支,以素食為主,限定每月魚肉葷腥的數量。取消服務人員,一應雜務均由工作人員自身料理。再組織人員向民間挨戶勸導,講仁,講義,講禮,講德,講居家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男子要孝,女子要貞節,讓百姓皆知孝親睦族的道理。勸導工商小販等,生意買賣要誠實,使老少無欺,人民皆知誠實為貴,虛偽為恥。勸導當公務的役吏,做交易的民眾,要忠於職守,取信於民,更不准貪贓受賄,魚肉百姓。

  在全邑四鄉設立鄉校,讓青少年一律入學讀書。挑選品學兼優,在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士人做教師,補助他們的俸粟,使教師的工資待遇高出社會上的一般人。

  總之,孔子在用一個「修」字治理中都,使中都撥亂反正。四鄉添設鄉校,少年百姓,尤其是貧寒子弟,一律讓他們修學;發展農業,發展工商,開辦工場作坊,壯年百姓,一律要他們修業;成立養老所,使年長的百姓,尤其是那些鰥寡老人得以修養,保養身體,可望長壽。還有修身,修德行,修天爵等等。

  時光如流水,轉瞬間春姑娘又回到了齊魯大地。春風像蜜酒,和煦煦、暖融融,令人心醉。她歡快地到處奔跑,將中都大治的消息送到了曲阜,送到了中原各地。

  季氏府內,「三桓」正在相聚議事。季桓子由衷地讚歎說:「孔丘上任不到一年,中都大治,百姓安居樂業,真乃曠古未有之奇跡!」

  「我卻不信,」叔孫氏說,「一介寒儒,初入仕途,何來大治之才?不過是他的一班弟子為其鼓吹而已。」

  孟懿子勸解說「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是實』,我們不妨去中都一觀,便知真偽。」

  叔孫氏說:「若是孔丘真有如此奇才,我誠願將這大司寇讓與他做!」

  孟懿子說:「叔孫大夫,君子豈有戲言!」

  叔孫氏說:「一言為定!」

  季桓子與孟懿子同時說:「好!,一言為定!」

  公元前500年春天的中都,像一個新生的嬰兒那樣白白胖胖,像一個依偎在情人懷中的新娘那樣甜蜜幸福,像一匹脫韁的馬駒那樣歡騰駿逸,她在溫暖中微笑,在明媚中撒嬌,在和風中馳騁,歡迎這京都的來客,魯國的權臣。原野上禾苗蔥蘢,綠草如茵,溝渠縱橫,流水潺潺。山坡上牛群似火,羊群若雲,堤壩高築,河床寬闊,河中流水清澈,遊魚可辨。女子在上遊戲水,男子在下游洗浴。一對對青年男女在桑林中嬉戲追逐,不時傳來陣陣優美的歌聲:

  爰采唐矣?(要采女蘿向哪方呀?)

  沫之鄉矣。(女蘿生長在沫鄉呀。)

  雲誰之思?(猜我心上把誰想?)

  美孟薑矣。(漂亮大姐本姓姜呀。)

  期我乎桑中,(約我到桑中,)

  要我乎上宮,(邀我來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送我送到淇水上呀。)

  ……

  春秋時間,男女間沒有那麼多繩索束縛,可以較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歡悅,描繪著一幅幅古樸純真的風情畫。

  季桓子,孟懿子、叔孫氏微服出訪,眼前的景致令他們讚歎不已。在一個村莊,男女老幼全都手執各式各樣的器皿。相互潑水。他們三人立刻被圍住了,所有的水都潑在他們身上。三個人忘卻了身份,沉浸在民間的歡樂之中。不一會兒他們被潑得落湯雞似地哈哈大笑著沖出人群。叔孫氏欽佩地說:「真是年豐人樂呀!」

  孟懿子說:「叔孫大夫,那大司寇的寶座呢?」

  叔孫氏無可奈何地說:「讓,一定讓……

  季桓子說:「君子一言出口,駟馬難追,不讓豈不貽笑萬年!」

  中都城內面貌煥然一新,原來泥濘難行,坑坑窪窪、塵土飛揚的街道變得平坦整潔,一塵不染。大街兩旁,楊柳輕拂,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楊柳之下,店鋪林立,市面繁盛,各種招告在春風中輕輕飄擺,各貨店傳來對顧客的熱情招呼和諄諄叮嚀。自由農工商和交易中心集中於各主要街道,各種物品都在親切友好的話語和氣氛中交流,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隨心選擇。人群熙熙攘攘,和諧融洽,一對對夫妻結伴而前,不相識的男女分道而行。七、八歲的兒童提籃買賣,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不時有懷抱書簡的青少年匆匆走過,他們邊走邊背誦著三墳五典。各種工場作坊星羅棋佈,裡邊不時傳出歡愉的笑聲和歌聲。

  三人信步來到一家藥店前,只見一位十多歲的男孩,一手提籃,一手托著一串銅貝,向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嗚嗚咽咽地哭訴著什麼,與周圍的甜蜜氣氛極不協調,十分招人注意。三人隨人眾圍攏過去觀看,只聽那老人說道:「你小小年紀,難得有此孝心。」原來這個孩子的娘貧病交加,他去馬半仙那裡苦求為娘治病。半仙見他家一貧如洗,患者的病情又十分危急,便給了小孩一串銅貝,讓他到這位老者的藥店中取藥。老者見他母子可憐,便悄悄在那籃中又放了一串銅貝。不料孩子在路上被一條黃狗追咬跌倒,錢失落在地,孩子發現,送與老者,老者說:「這錢我既已給你,就為你所有,是萬不能再收回的。」

  男童說道:「多謝老丈美意!我已有馬半仙所贈之幣,足夠為娘取藥買米之用,老丈的錢晚生是不能再收的了。孔夫子說『臨財勿苟得』,我讀了許多遍。為娘治病是作兒子應盡的孝道,再苦再難也心甘情願!」

  老者被男童的一席話深深打動,不禁垂淚,顫聲說道:「你的純孝和志氣都是少有的,又讀了書,日後定有出息!這錢於我無大補益,對你可謂『寒天加衣』。快去買米回家,你娘尚等藥治病呢。」老者邊說邊從男孩手中接過錢放於籃中,撫摸著男孩的肩頭,要把他送出人圈。男童還要送回,孟懿子上前說道:「小兄弟,老人承全你的孝心,你就收下吧。此非不義之財,待以後再報答老人的恩澤就是。」男童眨動著一雙掛著淚珠的大眼睛,沉思片刻,向老者和孟懿子深鞠三躬,然後向家裡匆匆走去。

  季桓子三人繼續沿街前行,來到一處生產農具的作坊門前,只聽店裡男主人大聲向妻子說道:「怪哉,怪哉!小偷昨夜竄入我店,竟然秋毫未犯。目下正值春耕大忙季節,這諸多農具隨便拿一件都是有用的。」

  季桓子向店裡看去,見店裡果然各式農具排列整齊,不像是被人劫掠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