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康熙 | 上頁 下頁
三二


  關於康熙個人的日常生活,比起他能支配的財富,比起其他帝王的豪華,他是極簡樸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白晉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到北京,曾為康熙講授天文曆法及醫學、化學、藥學等西洋科學知識,出入宮廷,對康熙的生活瞭解較多而且比較細。

  他回國後給國王路易十四上一奏摺,其中介紹了康熙的生活用度:「康熙皇帝本人的生活是簡單而樸素的,在帝王中是沒有先例的,實際上像康熙皇帝這樣聞名天下的皇帝,吃的應該是山珍海味,用的應該是適應中國風俗的金銀器皿。可是康熙皇帝滿足于最普通的食物,絕不追求特殊的美味;而且他吃得很少,在飲食上從未看到他有絲毫鋪張浪費的情況我們覺得這是因為康熙皇帝確信一個帝王的偉大不在於有華麗的外表,而在於有高尚的品德。」

  康熙最尊崇古人所雲:「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常思此言而不敢過也」。奉得此言便不能不尚儉、愛民。

  我們必須肯定和讚揚的是,康熙帝扭轉了農業生產凋敝、國庫虧空、財政困難、民生貧苦的狀況,恢復和擴大了農業生產,調整了社會負擔和分配關係,使社會進入發展的軌道,功績卓越,意義重大。首先,其各項措施都有利於把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恢復和擴大農業生產;從發展生產入手解決財政問題,增加了社會財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其次,在生產恢復和發展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國庫豐盈,國用富饒,在不斷大量蠲免錢糧的情況下,到康熙四十一年(1702)以後,戶部存銀達到了5000萬兩。另外,通過改革賦役制度、賑災等措施,調整了各階級的關係,人民負擔相對減輕,既照顧了地主階級利益,鞏固了清王朝統治的階級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處境,從而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和階級矛盾的緩和。在此過程中,康熙所表現出的「養民」原則和改革精神是值得欽佩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