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二


  此時,正是辛酉歲九月初九日午時,享年七十有四。

  王爾烈謝世後,家人見他案上置放一紙,筆跡猶新,墨痕初幹。近前端視,乃自挽一聯,雲:

  戊申來也,一身負重叩天地,向虛向幻茫茫日;

  辛酉去矣,兩肩卸任慰河山,歸真歸本蒼蒼年。

  王爾烈謝世後,家人遵其遺囑,最初葬遼陽城南風水溝老屯豆腐漿嶺中峰下祖塋,置生父縉、嗣父組塋前中,與青山為伴。若干年後,其後人將王爾烈墓遷到莊河縣太平山村太平山麓。其遷墓因故不詳。

  王爾烈逝後3年,即嘉慶九年(1804年),他的好友劉墉過世;逝後4年,即嘉慶十年(1805年),他的好友紀昀過世;逝後14年,即嘉慶二十年(1815年),他的好友高鄂過世;逝後17年,即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他的好友程偉元過世。

  自此,一代才人盡皆結束。

  收章餘墨

  王爾烈平生最大作為,在於司職禦師任上。由於他學識篤厚,稟賦純正,施教得方,竟然將一個放蕩不羈、所向無成的皇子顒琰,塑造成一位繼「康乾盛世」之後,「瑞征再見」、敬宗法祖、勤政愛民、品端德方、體恤眾生、頗有作為的帝王嘉慶。

  這點,從崇立于河北易縣永寧山下清西陵的《大清昌陵聖德神功碑》碑文中即可以看出。昌陵,即嘉慶皇帝死後的陵寢。其碑文為其子道光皇帝旻甯于道光元年(1821年)辛已歲四月十一日親筆撰寫。碑文中,雖多有褒獎頌揚之詞,廣含擴張宏大之意,但是也體彌出一些實事來,表露出一些真情來。不妨節錄些字:

  乙未(1799年)春正三日,皇祖開遐,皇考時詔行三年喪禮。百日縞素,擗踴哀慕之誠,有倍於尋常萬萬者。臨軒初政,飭紀整綱,天下翕然景仰文明協帝之德,而睿懷乾惕,永念彝之。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四大端為君之本,心法治法,單精宥密。奉火祀必躬心親敬。致南郊北郊兩祀,闡園之奧義,攄昭事之小心,誠祈雨雪,為民省歲,雩壇朝告,岱宗又應,故能變之化。平四氣,轉歉歲,錫康年。至誠感德,格有明橞。為惟聖人,為能饗帝,考孝子為能饗親。四孟時享,歲終大袷格廟也。陪都肅駕,每謁丹邱,松杏紀功之碑,大禮慶成之記,報本也。東西陵寢,歲時躬謁,秩祀有恪,發聲必哀,嗣統述之聖心,終身常懍懍焉,蓋孺慕之至也。實錄聖之以夙興誦肆,動遵成憲,事鮮創舉,著守成論,深鑒前朝,更張之弊,而勤修列聖創垂之法,蓋繼述之善也。恩逮宗室,莫厥攸居,而擢其秀,俾以科第,是惇是敘,篤親親也。天性恭儉,不宅異物,蒞位之始,杜絕四方之供獻,詔大吏毋侈奇瑞,以廉能飭庶司。論勤政之要,革因循怠玩之習,制官箴儆於有位。書無逸,法周銘,尋言納諫,披章覲吏,歲無虛日。巡津澱以觀防,幸臺山以祈福。搜獮詡武,閱兵之暇,親禦弧矢,校射獎能,靡遑靡逸。念刑法為弼數之具、惟明慎惟,期於止辟。每歲秋審,誠大臣再三審核,覆情實,毋枉勿縱,然後定之獻之。而聖心矜恤惻怛,終不能自己。嘗為息訟安民論,曰:「慎刑以息訟為先,息訟以勤政為本,勤則有廢俱興,以訓政於無訟。」大哉,仁人之言,其利博矣。河患自古有之,我朝以工代賑,最為良策。癸亥(1803年)秋,河決衡家樓,注大名,入山東境,橫貫運河。皇考念民命致重,漕運攸關,出帑金千萬,數月大工告蕆,民不知災。丙寅(1806年)夏,青黃並漲,啟五營,減壩分洩洪流,治雲梯關黃河故道,疏浚流通,自是無下壅上潰之患。巳卯(1819年)秋,霖積漲豫,河複有溢漫,武陟橫流,厥勢綦重。事聞立沛恩施,工賑工舉,堤防孔固,而全漕挽運,較數歲愈形迅暢。期皆宵旰肫誠之哀,上恪蒼靈。凡四方水旱偏災,蠲租緩貸,無歲無之用之。中外之安,時和民樂,而軫恤愛育之恩,有加靡已。愛于六旬萬壽聖節,特詔免天下欠積,數至三千余萬。所以休養黎庶,涵濡群生,至深切遠也。萬幾之暇,從事翰墨,文二集,詩三集,余編續纂,炳耀日月;而味餘書室,全集,隨筆成于潛邸者,又數十卷。

  民胞物興之懷,用人行政之績,即寓於文字之間。臨辟雍而典字,幸翰院而賡詠,禦經筵而抒論,取石渠而選笈。匯唐文之菁華,訂明鑒之得失。四開慶榜,兩舉召試,於是薄海內外冠紙之倫,斧藻琢磨,風會日振。適宜皇考元命之歲,春闈取士,逐拔三元,蓋自乾隆迄今,瑞征再見。非聖德光波四表,甄陶培養,疇能攻之哉?文教聿敷,武功有赫,蕩平三省,籌策七年,洋海廓清,渠魁授首。屬以奸民,滋擾禁城,蔓連曹滑,神威所震,霆擊風馳。遂奠齊豫,綏關陝餘孽殄夷,萬民安堵。當時申嚴保之令,俾民自衛,詔書寬大,聽其悔罪,胥匡以生。蓋覆載生成之德,不遺一物,禹車湯綱,視滋福矣……

  碑文中嵌有「味餘書室」一詞。「味余書室」何也?乃嘉慶皇帝顒琰(即永琰)做皇子時的讀書之所。他做皇子時,曾著有《味餘書室記》一書。書中有這樣的話:「予居禁中,有室五楹,不雕不繪。公餘繹晝所習書史,遊藝于詩文,或臨法帖一幅,怡然自得其趣也。欲題其楣端,請于君武先生(即王爾烈)。先生曰:『勤學者有餘,怠慢者不足。有餘,可味也。』名之『味餘書室』。」

  顒琰的師傅有:6歲時起,從禮部侍郎奉寬讀書,開始啟蒙教育,並通五經;13歲時起,從吏部侍郎、經筵講官謝墉學習今體詩;從翰林院侍講學士、日起居注官、文淵閣直閣事、曾任福建學政朱圭學習古體詩;18歲時起,從翰林院編修、內閣侍讀學士、乙未科會試同考官、癸卯科江南鄉試主考官、三通館纂修官、曾任陝西道監察禦史及後任大理寺少卿、順天府丞王爾烈學習詩、文、典章、書法,諸大全,一直到即位登極,前後達18年之久。

  顒琰四位師傅中,王爾烈任職時間最久,影響最巨。他們中,除奉寬外,謝墉、朱圭、王爾烈三人都參加了《四庫全書》纂修,可見皆是真才實學、有德有識之士。

  在王爾烈的教導下,不僅使顒琰日漸懂得如何成為一個有為帝王,不為桀紂,要成堯舜,大展宏志;同時,文學、知識、翰墨、思想,也得到了極好的陶冶。

  顒琰對於「味餘書室」和他的這個王爾烈老師很是有些留戀。他即位成為嘉慶皇帝後,仍念念不忘,遂編輯刊刻成《味餘書室全集》,此乃其于味餘書室讀書時的文學作品集。《味全書室全集》,收詩數百首。其中,有自然景物的吟詠,如《花朝》、《柳線》;有感發於由衷的淺唱,如《百日有感》、《夜窗喜雨》;有游於書海的趣記,如《映雪讀書》、《雪窗臨帖》、《讀陶詩》。並有娛於琴棋書畫、翰墨書林的文章,如《古硯微凹聚墨多》、《秋琴》、《山月照琴圖》、《風篁清聽》、《題趙子昂畫馬》、《馬遠梅花詩思圖》、《頤和書室》、《床上書連屋》諸篇。

  顒琰的詩文,樸實無華,清新流暢,且近于陶淵明的田園詩。這點,不能不說受到王爾烈文風、詩風的影響較深。事實上,他的許多詩文,都是經過王爾烈過目和指點的,有的則幫助修改過,甚至有的乾脆是代筆之作。如他的《柳線》,寫得是何等的清淺,素淡,且韻趣悠然,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看後,也不能不想到:它與王爾烈游千山諸詩在風格、意境上是何等相似,幾乎同出一格。不難看出,此作出于王爾烈手也。詩雲:

  萬條縈拂間青黃,
  嫋嫋拖煙繡線長。
  絲乍飄來魚欲遐,
  翦難施處燕空忙。
  錦城花片編勞織,
  金縷歌聲宛若揚。
  最是風情三月岸,
  幾多公子系游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