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
七一 |
|
那老者答道:「誰?他就是有名的遼陽才子王爾烈!」 永琰聽了,又看看那詩的字體,認出來了,見果然是他師傅的筆跡。於是,他打心往外益加佩服王爾烈了。 又一日,他們來到了廣甯陶官屯,在一座關帝廟前停了下來。 這天正好是五月十三日,是關羽的生日,廟上很熱鬧。 在廟門前,有兩個老者,邊下棋,邊制謎。他們制的謎是: 此字真特殊, 猜它要工夫。 劉邦見了樂, 劉備見了哭。 謎底:打一字。 永琰是個解謎的行家裡手。他聽了這個詩謎後,心想:這個字謎,主要是在後兩句詩上。 「劉邦見了樂」,是什麼事使劉邦見了後心裡高興呢?項羽死。劉邦與項羽共同舉兵反秦,待劉邦搶先攻入秦國首都咸陽後,項羽就成了他的勁敵。經過五年多的激戰,劉邦終於擊敗項羽,使其在垓下自殺身亡。劉邦自然是高興了。 「劉備見了哭」,是什麼事使劉備見了後如此悲傷呢?關羽死。他與關羽結下了兄弟之交,情同手足。關羽在踞守荊州時,被東吳孫權手下的大將呂蒙用計給殺害了。關羽一死,劉備失去了弘股之臣,他怎麼能夠不悲傷已極、痛哭不止呢! 項羽,關羽,其名都有個「羽」字。項羽自刎,是死;關羽被殺,也是死。這個「死」字,與「卒」字為同義。因此,這個謎底,應該是「羽」與「卒」二字合起來,即為「翠」字。永琰推導出這個謎底後,深感制謎者歷史知識的淵博,文學功底的高深。 於是,他驚異地問道:「此字謎為何人所作?」 有一老者道:「此時說了也沒用,枉費口舌。」 另一老者說:「你到廟裡看過後,會一併而知。」 於是,永琰便向廟裡走去。 他進廟一看,不免可笑。 原來,這是座破廟,樑柱掛滿蛛網,堂地落滿埃塵,神位上的三尊神像也面目全非。其中,關公關羽的三縷修長髯須不知飄落何處,只剩個光溜溜的下巴;關平手托的帥印也不見了,周倉擎著的青龍偃月大刀不知被何人拿去,此刻是徒手空拳。再看,神像前還跪著幾個當地財主,正在頂禮膜拜,以求關公關羽保佑。再看,見一牆壁處,有人題寫了一首打油詩:雲: 風殘雨蝕疾斑斑, 陶官屯廟樣可憐。 關公頓失三縷髯, 老者忽作一少年。 關平伸手在討飯, 周倉徒臂打空拳。 財主紳士既來拜, 何不出點修廟錢! 永琰看了,覺著一陣好笑。 他轉身一看,見廟的廂房裡有人正在數錢。他不知何故,便走了過去。待他問過後,那些人中,有一人說道:「我們在數修廟捐來的錢款。」 「錢款如何捐來?」 「你沒見那面有一首詩嗎,是它使得鄉紳財主踴躍捐資的。」 「那詩誰寫?」 「誰?遼陽才子王爾烈呀。」 「他何時所寫?」 「上次回家,經鄉里人相請,他便寫下了這詩。他還說,請把詩貼在廟的牆壁上,事後一定有人看到詩句會施捨的。果然,後來施捨者不斷。至今,修廟的錢已經捐夠數了。」 永琰聽了,心想,這個王爾烈的名氣實在是不小。於是,心裡益加佩服。 永琰與隨從一干人馬,又往前行走了一段路程,來到一個村落。在村頭上,忽見幾個老者正在用手指著幾盞陳舊燈籠在嘮閑喀。 永琰也有些累了,便坐在一邊休息。 這時,就聽人們在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年元宵佳節,正值遼陽才子王爾烈取中二甲一名進士,在家閒居之時。他見民間過元宵節很熱鬧,便讓家人自製了一對燈籠,然後自己寫了一副對聯貼在上面,聯雲: 夜黑星亮,星星點燈星星亮; 月白日明,日日垂盞日日明。 燈籠糊得好,對聯編得佳,看的人自然是很多。村子裡有一個財主也看到了,便邀王爾烈也給自己家的燈籠上寫副對聯。 王爾烈一見這人,便想起了鄉親們對他的談論和評價。都說他平日專好巴結官府,欺壓窮人。並給他下了一個評語,那便是:「不殺窮人不富。」王爾烈對於這般為富不仁的人打心往外憎恨。這會兒,他聽了那個人的相求後,便一口答應下來。 當即拿來紙筆,略加思考,隨即寫道: 蠟灌心腸,偏有黃昏行黑道, 紙糊面皮,卻無白晝見青天。 那個財主雖然有錢,卻不識幾字,自認為好,便欣然地掛了出去。 窮苦百姓看了,心裡都明白,便投給那個財主以嘰笑的眼光。 現在,這裡所掛的那幾盞舊燈籠就是。 永琰聽了,暗暗佩服王爾烈的作法。心想,他年我要承繼大統,非要好好整治一下這樣的官吏和為富不仁者不可。 沒有多久,永琰便來到了遼陽城。 他們沒有打擾官府,擇一處客棧便住了下來。 永琰想,遼陽是老師王爾烈的家鄉,關於他的故事一定還不少,要悉心地聽一下才是。 果然,他聽到了這樣兩個故事。但是,卻不是關於王爾烈的,而是關於遼陽城和它的明代守軍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遼陽失陷》: 傳說,清太祖努爾哈赤毀掉了葉赫城後,便帶兵開始攻取遼陽。 原任遼東經略使熊廷弼,已被權臣誣劾而罷官;新任袁應泰進士出身,不善用兵。 還有遼陽按禦使張銓,與袁應泰是好友。 袁應泰見遼陽城危機,便請駐守瀋陽城的總兵賀世賢前來援救。 哪想,瀋陽城破,賀總兵已殉職盡節。 袁應泰見勢,只好孤軍禦敵。 連戰三日,官兵所剩無幾。最後,袁應泰退到北城樓鎮遠樓上,準備孤注一擲。 他將他的好友張銓也請來了。流著淚對張銓說道:「我是遼東經略使,為武官,當同城共存亡;你是遼東按禦使,為文官,沒有守城的責任,當趕緊退去。不然,待清兵逼到,你就走不脫了。」 張銓聽了後,也流淚了,對袁應泰說道:「你知道忠貞報國,難道我就不知道嗎?面臨此時此境,你我都一樣矣。」 袁應泰沒有說什麼,毀掉了自己的佩劍和帥印,當先懸樑自盡了。 張銓見袁應泰已死,自己也解帶懸樑。 這時,清軍已攻入鎮遠樓。見二人高懸樑上,便一起解下,予以救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