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爾烈全傳 | 上頁 下頁
三〇


  紅了,乃是千精百怪的姑娘。她聽了這番話後,急忙給釋玄子跪下,說道:「祖姑,你的話我全明白了,你的用意我全領會了。我決不辜負你的殷殷期望。我會很好地處理這件事情的。」

  釋玄子聽了,伸手將紅了扶起,說道:「領會了就好,有些事情待我以後再向你講清楚。」

  這次談話過後,兩廂都有了改變。

  紅了還俗,脫卻了虛家裳,著上了女兒裝,深居故里秀閨,操起花針女紅,端起書本詩章,悉心做起女兒的事情來。王爾烈靜默于龍泉寺西閣,潛心讀書,足不出戶,收住意馬心猿,決心闖出一番大業,鋪開一幅鴻圖來。

  事過不久,由王家提媒去陳府說親,兩廂便正式結為秦晉。

  當然,在這個事情上,王爾烈的二嫂曹彩鳳是大力支持的,起著主要作用的。她首先說服了老夫人崔雲鶴,又托了妥靠媒人前往陳月琴家,做細緻說和,打通了彼此的思想顧慮和隔閡,消除了疑慮。使得陳家願意將女家嫁了過來。

  當然,在這個事情上,木魚庵的禪師釋玄子是關鍵的一個,她回到家後,親自向陳月琴的父母講明瞭此事的利害,並說道:「陳王兩家聯姻,實在是喜上加喜,好上加好。王爾烈將來必有大就,前程無量。」

  當然,這樣做也是兩全齊美的事。作為龍泉寺和木魚庵這兩座千山中的清淨禪林來說,那是遮過了其所謂的醜事;作為王爾烈與陳月琴這兩個有情人來說,也終於實現了夙願。

  王爾烈與陳月琴成婚後,劉淑香為長,陳月琴為次;劉淑香為正,陳月琴為偏;劉淑香為妻,陳月琴為妾。但是,陳家經過釋玄子的說服,也不反對了;陳月琴更是同意。劉淑香乃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更是以陳月琴為妹妹相稱,好不親熱。

  據說,在王爾烈與陳月琴成婚那天晚上,待遠親近鄰走後,曹彩鳳來到了洞房,面對著他倆,還曾戲作一聯。其聯雲:

  豆豆還是豆豆,只是金蓮在手兩腳有些修長瘦小;

  聯中的「豆豆」,系指豆腐,影射當年王爾烈與陳月琴在豆腐漿嶺下豆腐漿河濱相互所對答聯中的話;「金蓮」,系指陳月琴,是說她經過千山出家、攀登山嶺,雙腳已變得又長又瘦,暗喻她長得更窈窕更秀氣了。

  王爾烈更是明白。不過,他聽了這聯後,卻立即回敬一聯,答道:

  餑餑仍為餑餑,卻見玉漿下肚兩臀顯得寬厚肥大。

  這聯中的「餑餑」,系指當年農曆六月初六日曹彩鳳讓王爾烈去穀田裡送菠蘿葉餑餑以敬蟲神祈禱年豐事;「玉漿」,系指當時答聯中所說「二更二點二嫂二摟二親二兄」句,暗喻她已身懷有孕,因而臀部發大。事實上,曹彩鳳也確實是有了身孕,都已經顯懷了。王爾烈以此作笑談,也實在是奇妙絕倫了。

  這會兒,陳月琴見他叔嫂二人以聯相對,也覺有趣。只是不知王爾烈所和的下聯為啥意思,但是也明白不是好話。她本是打算也就此和上一聯,只覺得自己是個新娘,不便多嘴。於是,她對曹彩鳳說道:「二嫂身子發福,豈不是件好事!」王爾烈聽了,說道:「對對,身子發福,有味有味,二嫂二更更得摟二兄了。」

  曹彩鳳一聽,臉忽地變紅,罵道:「驢雞巴撞鐘,要好種沒好種。」

  王爾烈聽了,嘴馬上張開,笑道:「狗蛋子敲磬,盼佳人有佳人。」

  在這副聯中,上聯前部為鄉謠,下聯前部為俚語,恰好相對;上聯後部的「好種」乃「號種」的諧音,下聯後部的「佳人」乃「假音」的諧音,亦恰好相對。全聯渾然一體,恰當好處,實在妙絕。雖有些不雅,但用在如此環境中,也是妙趣天成了。

  王爾烈與陳月琴完婚後,照樣在千山龍泉寺住讀,他的督學師傅還是元空方丈。

  不用說,這段時間裡,王爾烈的學習自是安下心來,其學業也是突飛猛進,元空見了也自是由衷地高興。

  光蔭荏苒,歲月倥傯,不覺到了轉年三月。

  一般說來,舊時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其實也不盡焉,若趕上皇上、太上皇、太皇、太后大壽壽誕之年,或者皇上大婚、國家有重大隆慶之典要頒佈於天下者,以為喜慶,朝廷往往還要設恩科,增加一科考試,以示皇帝對於人才的重視和對於學子的愛護,亦顯示其大仁大德,文韜武略。如,雍正元年(1723年),為胤禎繼位之年份,為了慶賀,皇帝下詔書,告示天下,舉行恩科鄉試、會試,即為加試。

  這年三月,王爾烈正在龍泉寺西閣讀書,忽聽得外面寺院裡一通鐘鳴,隨即元空走進屋來。

  王爾烈拜見了師父後,忽然想起一件事來,說道:「今年是乾隆十五年,朝廷要舉行庚午科考試,我打算赴試,以驗視一下自己的功底,不知老師意見如何。」

  元空聽了,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回答他的話,而問道:「方才,鐘鳴幾通?」

  「一通。」王爾烈道。

  「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元空問。

  「一篇。」王爾烈答。

  「不中,相差太遠了。」元空道。

  王爾烈有些不信,便勉強赴試,結果名落孫山。

  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考試前夕,龍泉寺院裡又傳來了一通鐘鳴,隨即元空師父走進屋來。

  王爾烈又向元空要求,打算參加本科考試。

  元空問道:「方才,鐘鳴幾通?」

  「一通。」王爾烈答道。

  「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元空問。

  「三篇。」王爾烈答道。

  元空聽了,說道:「學習有進展,可以下山赴考了。」

  結果,王爾烈科場獲捷,取中拔貢第一名。

  原來,清代科舉制度中,州、府、縣級考試時,也就是最初的一級考試,其取中者為貢生。貢生分為五種,其中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通常稱為五貢。五貢,皆算正途出身資格。另外,還有捐納取得的貢生,稱為例貢。在清代的五貢中,以拔貢科名為最高。

  王爾烈參加拔貢考試的地點,即在知州吳秉禮主持修建的遼陽儒學學館的考棚裡。這裡,也是少年王爾烈以詩聯激勵吳秉禮產生修建遼陽儒學學館與考棚的地方。這次王爾烈來這裡赴考,自然是多了不少感慨,此不必多說了。

  王爾烈拔貢考試獲捷後,仍在千山龍泉寺西閣攻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為丙子年。這年,適逢皇太后五十五聖壽,為了慶賀,皇帝詔示天下,舉行恩科鄉試、會試。王爾烈再次向元空師父要求,打算下山去科場赴試。

  元空問道:「鐘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

  王爾烈答道:「四篇。」

  元空說道:「不足取,相差甚遠。不過,你也可以前去參加一次考試,以便取得些經驗閱歷,也好為下次考試作些準備。」

  這次是鄉試,為舉人考試。

  果然不出元空所料,王爾烈又是個名落孫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