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秋瑾-競雄女俠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八 |
|
§紹興建議 2月中旬的一天,天剛濛濛亮,身穿和服的秋瑾從上海回到紹興,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和暢堂。這裡是紹興郊區,清晨,四周不時傳來雄雞的晨鳴。因為秋瑾事先已經寫信告訴了回家的時間,家裡人紛紛出來迎接。同父異母的弟弟宗祥已經10歲了,看著門口身穿異國服裝的女性,一時沒有認出是自己的姐姐,正在他不知所措時,聽到秋瑾說 :「是宗祥吧,快去上學吧。」 辛亥革命後,宗祥改名叫宗章,1952年55歲時去世。留下手記《六六私乘》,記錄了當時的情景。秋瑾的言行他終生不能忘懷,據說,秋瑾被處死刑的那天是7月15日,農曆六月六日,所以書名叫做「六六」。秋瑾回到娘家休息了幾天後,一改來時的裝束,身穿白府綢上衣,後梳一條長辮,腳穿皮鞋,手持陽傘,完全是一幅男人裝扮,來到位於倉橋街的蔣子良的照相館,即現在的紹興市越城區紅旗路284號。從現存的照片看,秋瑾當時身穿黑色或其他深顏色的立領上衣,外罩西服夾克,左手像拄拐杖一樣拿著一柄洋傘,臉部稍稍扭向一邊,從右側注視著前方。這是一張站立姿勢的正面像。她穿著男式中國服裝,如果是西服的話下身應穿長褲,她卻是長裙,所以,從照片上看,很難區別穿的是男裝還是女裝。在右側圓形檯子上擺放著盆景,其他照片的背景也是相同的擺設,讓人感到當時一般照相館的背景設計都很雷同。拿到照片後,秋瑾給相片鑲上鏡框,還題詩一首,名為「自題小照」,還用小字寫上「男裝」。 儼然在望此何人,俠骨前生悔寄身 過去形骸原是幻,未來景界卻疑真…… 2月下旬,以陶成章為中心,在紹興召開光復會領導成員會,會上,秋瑾提議在紹興成立學務公所(光復會的教育委員會)。紹興府由8個縣組成,即會稽、山陰、蕭山、諸暨、嵊縣、新昌、上虞、余姚,在這個地區開展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向廣大青年宣傳革命的主張和方針,進行一些基本的軍事訓練。會議決定,請光復會會長蔡元培從上海來紹興擔任總理,負責全面工作。 不久,陶成章把光復會浙江分會的敖嘉熊和褚輔成等人介紹給秋瑾,他們活動的根據地是位於杭州和上海之間的嘉興,嘉興東北部與上海相連,北部是昆山和蘇州,是交通要道,也是革命黨開展工作的重點地區。 陶成章把敖嘉熊和褚輔成等人介紹給秋瑾是因為敖嘉熊不僅是革命者,還是獻身于實業救國和改善教育狀況的社會改革者,這在眾多的只注重政治和軍事的革命領導人中比較少見。敖1874年生於浙江平湖,比秋瑾年長1歲,當時是32歲,家中世代以生產、銷售醃肉為生。 浙江東部和江蘇南部水鄉城鎮盛行養豬和醃豬肉,許多地方用豬肉製作的「火腿」非常有名。 少年時代的敖嘉熊性格豪爽、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優異。這一點和他的先輩張謇相似,張謇比他年長21歲,被稱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先驅」。張謇出身於江蘇海門常樂鎮,在殿試中中頭名狀元,他沒有做官,終身致力於民族工業和教育事業,是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敖嘉熊出身于商人世家,從少年時代起父親就命令他學習「錢谷之術」,但敖嘉熊不滿足於平庸乏味的生活,在戊戌變法的激勵下,他開始研究「經世致用之學」,經常廢寢忘食不知疲倦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討論社會問題,還和十餘個志趣相投的人組成研究會,取名「浙會」。一般致力於社會改革的人,比較容易衝動,喜歡談論武裝起義,而敖嘉熊則從平湖來到嘉興致力於改良農業和普及教育工作,為了把學習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他們「諸人合辦學稼公社」,成立了「竹林小學」,為了方便醃制業者的子弟入學,又在嘉興府城北門外建立了另一所小學。 嘉興和紹興一樣,行政區劃為「嘉興府」。敖嘉熊搬到府城北門外後,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工作。他首先來到上海,先後在蔡元培擔任校長的愛國學社和中國教育會工作。 這些組織名義上是教育機構,真實目的是開展革命工作,非常需要各類人才,因此,敖嘉熊的加入一定受到大家歡迎。但是,由於1903年發生的蘇報事件,愛國學社被迫解散。敖嘉熊回到嘉興成立了演講會和教育會,這和秋瑾在留學生會館成立演講練習會一樣都是為了宣傳革命。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大大提高了敖嘉熊在當地百姓中的威望。 嘉興海關的洋人官吏強行掠奪當地百姓的土地,計劃在上海附近修建商業會館,當地居民「震怒」,但是,清朝官吏不敢去和洋人交涉,百姓們找到敖嘉熊商量,敖嘉熊找到美國傳教士,針對他的弱點說:海關人員強行徵用土地,引起百姓不滿,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會對你的傳教工作產生不好的影響。結果,洋人海關官員被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召回。這件事在當地引起轟動,敖嘉熊成了當地的名人。嘉興府的官員懷疑「演講會」、「教育會」在暗地裡開展革命工作,因此,命令他們解散,還計劃逮捕敖嘉熊。親友們擔心他的安全,勸他趕快躲避,但敖嘉熊不為所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