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六二


  雖然他的詩作多做於東歸途中,但在西域時期,他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隨手作了一些邊疆生活見聞的筆記,較為雜亂,後來有一部分整理在《閱微草堂筆記》一書當中。從這些作品看,紀曉嵐對清朝曾鎮壓少數民族反抗戰爭的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請看他對"昌吉之亂"的記載:「戊子昌吉之亂,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日夜犒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雜坐。屯官醉後,逼諸流婦使唱歌,遂頃刻激變,戕殺屯官,劫軍裝庫,據其城……」乾隆一朝,雖然政治上還算較為清明,但文字獄也時有興起,一些文人噤若寒蟬,不敢輕易為文。如此看來,紀曉嵐在這裡直言不諱地記載"昌吉之亂"的起因,倒是頗有膽量的。

  且說紀曉嵐離家以後,紀府就像塌下半邊天,雖然有友人和門人接濟,但削去了俸祿,生活日漸拮据,入不敷出,多虧馬夫人十分精明,治家有法,樣樣節儉,尚能維持家用。但丈夫服罪在外,一家大小失去了往日的歡樂。馬夫人憂悉勞累,終於積勞成疾,生了一場大病,病癒後身體更加削瘦了,精神也大不如以前。馬夫人看到自己力不從心,就將家中之事,交給郭姨太料理。

  姨太郭彩符,是一個貧寒人家的女兒,其父是山西大同人,流寓在天津,其母生她時,夢見過端午節有賣彩符的,買了一枝,回到家中,於是便以"彩符"為新生的女兒取名,以示吉祥得福。

  郭彩符13歲,開始給紀曉嵐當侍妾,勤懇恭儉,十分賢慧,深得紀曉嵐眷愛,馬夫人對她也相當滿意。

  郭彩符先後生了幾個兒子,但都夭折了,唯獨女兒紀韻華長大成人,她把女兒視若掌上明珠。

  這次老爺獲罪,是因女兒紀韻華的公公爺引起的,所以郭姨太更感到老爺對自己和女兒的感情,絲毫不在結髮夫人馬氏之下。正因如此,老爺發配邊疆歷盡人生磨難,全家人也跟著吃苦受罪,郭姨太更感到負疚更深,想竭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馬夫人將家治理好。

  馬夫人患病以後,郭姨太像當年侍奉老爺那樣照顧夫人,親自烹食煎藥,一勺一勺地給夫人喂下去,整夜守在馬夫人的床頭,使夫人感激不已,兩個人親如姐妹。同時,郭姨太也表現了治家理財的才幹,馬夫人臥病期間,她把全家的大小事體處理得井井有條。

  郭姨太接受為一府主事之後,更加勤懇地操勞,對夫人恭敬有加,對下人恩威並施,極力維持著一家的安寧。

  本來紀曉嵐的長子紀汝佶已鄉試中舉,且年已二十三四歲,應該由他代父料理家中的一切,但自父親離家以後,厭惡人世間的一切,更加對科舉失去了原來的興趣。於是在詩社中與一幫詩友才士交遊,迷上了公安、竟陵兩派詩作。朱子穎進京探望時,聽馬夫人介紹了汝佶的情況,便提出帶他去山東。馬夫人知道朱子穎是紀曉嵐的得意門生,又對紀家關懷備至,便同意汝佶跟朱子穎去了他的住所泰安府。

  汝佶到了泰安,起初尚讓人滿意。等到後來,他從友人那裡見到了《聊齋志異》的抄本,一下子就被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動人的故事情節迷住了,《聊齋志異》重要的主題之一,是暴露封建政治的黑暗,譴責貪官暴吏、土豪劣紳壓迫勞苦百姓的罪行。尤其震撼汝佶心靈的是那些諷刺科舉制度的作品,使他完全喪失了科舉入仕的興趣。

  當時,《聊齋志異》尚未刊行,汝佶看到的也是抄本,愛不釋手,便不分晝夜地抄錄起來,並試著模仿著寫起此類借談狐說鬼、志人志怪來表達人生理想的作起來。

  汝佶25歲時,就是紀曉嵐離家的第二年,在泰安患病亡故。

  噩耗傳至京城,馬夫人和郭姨太都昏厥過去,汝佶雖非郭姨太所生,但他是紀家的長子,郭氏也是十分疼愛。同時,他又是在紀曉嵐離家之後走上黃泉路的,郭氏更加難以推卸自己的責任,心想假如他父親在家,他怎麼會那樣消沉頹唐,以致誤上歧路、亡身異地呢?她認為自己是個罪人,要不是她生的女兒出事,紀家怎麼會有這樣的災難呢?

  這樣一來,憂慮過度,加上一天到晚的辛勞,終於積勞成疾,病倒在床榻之上。辛卯年過後,聞訊朝廷已下詔,赦免紀曉嵐的罪過,郭姬的病情才始見好轉,但不久病情又劇,她唯恐等不到丈夫的歸來了,於是就到關帝廟拜佛求籤。

  這天求籤回來,正逢紀曉嵐的門生邱二岡來紀家探視,便由他代為解釋所求之簽,只見簽上寫道:

  喜鵲簷前報好音,知君千里有歸心。
  繡幃重結鴛鴦帶,葉落霜彫寒色侵。

  邱二岡看後說道:「看簽上之意,先生在秋冬之際就可歸來啦!」郭姨太聽了,立刻由憂轉喜,但聽邱二岡繼續說道:「見則定然能見,但看這最末一句,卻不是吉祥之語啊!」郭氏的臉上已淌下熱淚,說道:「只要能親眼見到老爺平安地回來,我就是命歸黃泉,也心滿意足了。」辛卯年二月,烏魯木齊傳來了發自京城的八百里詔書,命紀曉嵐接旨後即刻東歸。紀曉嵐正在渴念親人之際一下子接到這從天而降的喜訊,立刻高興得手舞足蹈,全然像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在他高興之余,想起董某的預言。又感到十分驚奇——董某的預言全部應驗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他所說的,尚不足四年啊!他又想起那首《番騎射獵圖》的題詩和那幅《秋林覓句圖》的圖畫,都是事前皆有預兆,事情的發展竟如此巧合!

  他覺得人生果真是由於神的主宰,一切早已做了安排,即使本人再有力量,也只是神的賜予,神的支配,本人是無法改變的,於是他幾乎成為神的忠實信徒了。

  在當時,科學的發展尚處在較低的水平,有很多自然現象很難做出正確的解釋,一些似是而非的封建迷信的解釋倒具有權威的力量,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紀曉嵐是位融通古今的學者,雖然讀了許多唯物主義的無神論著述,但由於他的奇遇,有時倒寧願相信有神論了。從他後來的著述來看,說他是一位泛神論者,倒更為合適了。但他由於歷史的局限,沒能跳出迷信的窠臼。

  東歸的車馬,晝夜兼程,紀曉嵐思緒萬千,他感念皇恩浩蕩,恩赦還京。他哀歎人生如夢,捉摸不定,他祝願此生已經歷盡磨難,否極泰來。長時間的思索使他樹立了自己的人生信條和處世的原則,成為一生中又一個重要轉折點。

  三月初,路上的冰雪開始融化,泥濘難行,紀曉嵐一行,只好夜行曉宿,星夜兼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