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紀曉嵐全傳 | 上頁 下頁 |
六三 |
|
白天睡醒覺後,閑著無事,就翻軍中所做的生活劄記,回味著這三年的經歷。常常是心潮激蕩,不能自已。於是拾取生活經歷的片斷做為詩的素材,每天寫上幾首,甚至十幾首,一路上共寫成一百六十餘首,結集為《烏魯木齊雜詩》。 《烏魯木齊雜詩》記錄的全是邊塞風情,和他的親身經歷 ,「追述風土,兼懷舊遊",抒發了他的思想情懷,詩風清麗,意韻悠長。這些詩全是七言絕句,每題一敘,詩後必附說明,詩與說明組成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在取材上,凡烏魯木齊的山川河流、花鳥蟲魚、風土人情,以及各族人民屯田墾荒,盡上筆端,從而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西北邊陲的風物圖畫。全詩體現了詩人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被後人稱為清代邊塞詩的代表作。 尤為可貴的是,紀曉嵐以飽滿的激情,謳歌了西北各族人民開發建設邊疆的壯舉。在他的筆下,記寫了許多勞動場面,並對許多勞動人民中的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表示由衷的讚賞。例如:「茹家法醋沁牙酸,滴滴清香瀉玉盤。」說的是茹黑虎善釀醋;"攜得江南風味到,夏家新釀洞庭春。」稱讚貴州人夏髯長於造酒;"倘教全向雕欄種,肯減揚州金帶圃",講的是黃寶田善養花,將野生芍藥移到家中栽培;"攜得洋鐘才似栗,也能檢點九層輪",稱道方正精于修表。此外還歌詠了許多能歌善舞、富於說書演戲本領的藝人。這眾多的勞動群眾,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由內地傳入西域,為繁榮祖國邊疆的經濟與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紀曉嵐《雜詩》,真實地記述了屯田墾荒的場景。西域屯田,由來久遠。自漢武帝初通西域,即置校尉 ,「屯田渠屯犁」。屯田是西漢王朝的一大壯舉,為鞏固邊防,開發邊疆,發展農業生產,減輕國家負擔,開闢了一條途徑。乾隆朝絓定準噶爾部落貴族集團分裂祖國的武裝叛亂,當時烏魯木齊一帶人口銳減,農業落後,產糧不多。新疆駐軍的軍糧都從甘肅的肅州(今酒泉、高臺二縣)等處千里運輸,開支甚大,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清政府決定起用歷史上屯田的傳統,廣為屯種"以給軍糧」。不久,一場大規模的屯田迅速展開,很快遍及天山南北。紀曉嵐充軍時,烏魯木齊已成為屯田中心,所轄已有三十四屯,屯卒五千七百多人,千頃良田已開墾,莊稼長勢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詩人寫道: 秋千春麥隴相連,綠到晶河路幾千。 三十四屯如繡錯,何勞轉粟上青天! 然而這豐收成果來之不易。西北地廣人稀,多採取輪作方法,以息地力,當地播種比較粗放,與內地迥異。」布種時以手撒之,疏密無定則,南播北耩皆所不知也。」春播的情形是: 十裡春疇雪作泥,不須分隴不須畦。 珠璣信手紛紛落,一樣新秧出水平。 莊稼成熟時,野豬又跑來為害。這種野獸性情兇猛,且"巨豬其大如牛」。為了確保豐收,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還要晚上爬起來,冒著生命危險,去驅逐野豬,在眾多的屯田大軍中,不但有男人,還有為數不少的婦女,詩人唱道: 藍帳青裙烏角簪,半操北語半南音。 秋來多少流人婦,僑住城南小巷深。 正由於西北各族人民用勤勞的雙手開發邊疆、建設邊疆、烏魯木齊才又呈現一派"萬家煙火暖雲蒸,銷盡天山太古冰"的熱氣騰騰的景象。 除描述屯田墾荒,詩人還記寫了烏魯木齊的許多動植物與礦藏。其中動物有狗、黃羊、駱駝、狼、熊、豹、野豬、野驢等;植物有稻、麥、青稞、胡麻、薄荷、阿魏、瑪努香等;礦藏有金、鐵、煤、硝、雲母等。真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有,讓人目不暇接。 十二、詔還京都 乾隆皇帝做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位"聖明君主",尤其懂得思想統治的重要。早在繼位之初,就開博學鴻詞科,擴充科舉取錄名額,搜羅天下人才,為他的統治效勞。同時開館修書,先後完成《皇朝文獻考》、《續文獻通考》等一大批史籍的編纂。到了他繼位30年以後,更要宣揚起封建統治的文治武功,進一步籠絡天下的文人學子,他下決心要編纂一部囊括中國古今圖書典籍的大叢書。在規模上,不但要超過康熙、雍正時編輯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而且要超過明代的《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錄六十卷),創中國亙古未有之偉業。 可是,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書籍浩如煙海,若想成此大業,非有學識淵通、博聞強記而且年富力強的奇才,才有可能擔此重任。乾隆思來想去,將朝野的文人學士,一個個地排隊,確信東閣大學士劉統勳能擔總裁之任,並由其他大學士以及各部尚書協理,頭腦中形成了總裁、副總裁一班人馬的考慮,但總纂一職卻無人能夠勝任。 這天,乾隆皇上又把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統勳召進宮來,廷議由誰擔任總纂一職,皇上歎道:「古來兵家常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編纂四庫全書一事,乃千秋偉業,比疆場征戰更難啊!朕沉思已久,難道以中國之大,竟無一人堪當此任嗎?」劉統勳早就有心,想在皇帝面前舉薦紀曉嵐,但這位東閣大學士,久在朝中為官,當然是老於世故,思慮極其周密,他想到紀曉嵐是帶罪發配之人,掌握不好時機,反倒事與願違,於事無補。 如今見皇上思賢若渴,正是為紀曉嵐奏請開釋的好時機,便慢吞吞地說道:「聖上乃真龍天子,當朝以後,天下太平,四夷臣服,可謂國泰民安,萬民樂業,為曠古未有之盛世,文治武功,皆勝於往昔,今聖上創千秋之偉業,成萬世之宏章,地輔天助,定早已降下堪當此任的輔臣。只是老臣愚鈍不慧,不敢貿然薦舉。」乾隆從劉統勳的話中,聽出劉統勳已物色了人才,便催促說道:「看來你心中已有人選,何不從快奏來?」劉統勳看皇上急切地催促,便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段,更是不肯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向皇上笑著說道:「哪個朝代都有傑出的人才,但往昔各代,皆不可與國朝相比。依老臣看來,堪當此任者,已侍奉聖上多年,也深得聖上垂愛,只是這位才子遠離聖上幾年,聖上一時想不起來罷了。」說到這裡,劉統勳又故意十分惋惜地歎了一口氣。 乾隆看劉統勳胸有成竹,而又有意繞彎子,便又催促道:「老愛卿,此人是誰?你快快為朕奏來!」 「聖上操勞國事,日理萬機,此人又久居邊塞,所以聖上一時想不起來啊!這人就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當過侍讀學士的紀曉嵐啊!」乾隆聽劉統勳說完,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後問道:「老愛卿,難道你是有意為他說情來啦?」劉統勳連忙下跪說:「聖上明鑒,臣蒙聖上恩寵,處以高位,自當鞠躬盡瘁,報效萬歲隆恩。幾十年來,臣以國事為重,忠心耿耿,今萬歲爺求賢若渴,臣若知而不言,埋沒了人才,豈非罪在不赦。臣嘗思古人尚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今吾皇萬歲乃賢明聖主,廣開言路,故而老臣敢直言以陳。紀昀雖是臣的門生,但他更是聖上的寵臣。丁卯順天鄉試,臣蒙聖恩主其事,為國選優拔萃,不敢稍有懈怠,看到紀昀的才華出眾,列榜首之人,非他莫屬。中進士而後,他恭敬侍上,深得聖上嘉許。戊子年坐'泄鹽'案發戍烏魯木齊,乃聖上英明,愛惜英才,免其死罪,寬大至極。他在西域軍中,也勤奮不已,並深為泄鹽事愧悔,一旦赦免回京,定能不負聖上隆恩!」劉統勳侃侃奏來,入情入理,乾隆聽著不由得頻頻點頭。 這三年的功夫,內廷沒有紀曉嵐走動,乾隆總感覺缺點什麼,遇有許多事情時常想,要是紀曉嵐在朝中就好了,尤其在詩、聯屬和之時,更感到如此。但皇上也有他難言的苦衷,不好將紀曉嵐馬上召回京城。自從動了纂修四庫全書的想法之後,皇上也在想著,由紀曉嵐主持總纂,恐怕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了。現在劉統勳奏請,正合本意。乾隆也正好順水推舟,堵住和珅等一幫人的嘴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