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嘉慶皇帝 | 上頁 下頁 |
一一六 |
|
誰知那仵作話鋒突然一轉,繼續稟報道:「……但是小人細檢死者的鼻口,發現都有出血的症狀,且指甲顏色發紫,這都系中毒身死的跡象。故而死者究竟死於何因,小人一時難以斷定。」仵作的後一段話,使王伸漢宛如當頭挨了一問棍,半天舒不過氣來。他暗暗埋怨王穀,為什麼不事先對這仵作交個底?他也後悔自己一時疏忽大意,竟忘了花錢買通這個舉足輕重的仵作。如今弄出個死因不明的結果,可就把自己陷入了一種絕境中去了。王穀聽了心中也是十分著急,但當著府裡、縣裡若干下屬及數百圍觀百姓,一時又不好發作。不過,王谷居官數十載,這點小小的難題自然困不住他。他盯著那件作,慢吞吞地問道:「難道,這李委員的死因,就查不清了?」那位仵作好像是個十分認真的人,看起來也很有經驗,回答王穀道:「稟老爺。若想查清死因,要用銀針探喉檢查……」王穀突然一聲冷笑,打斷了仵作的話,繼而高聲叫道:「淮安府養著你們一群差役,平日養尊處優,不思進取,今日驗屍又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真是不學無術,胡言亂語,壞我大清朝名聲。來人啊!把這個無用的奴才給我拖下去重打二十棍!」 這位仵作被王穀的突然發怒,嚇得慌忙跪在地上叩頭求饒。王伸漢看出了苗頭,也搶出一步跪在地上假意替仵作講情。王谷似乎餘怒未息地道:「看在山陽知縣的面子上,這次暫時饒過你。你且去再詳細驗查一遍,如果再如此矛盾,本府定要將你嚴懲不貸!」這位仵作也真是精明,見王穀發怒,已經明白了其中的奧妙,仔細回味方才稟報死因時知府大人的反應,大人似乎對報為自縊十分滿意。他暗暗點頭,決定順水推舟,以便把自己解脫出來,於是二次進房驗屍,不一會兒就走了出來稟報道:「老爺,小的二次查明,那血跡系死者上吊後,因憋了一口氣,無處噴發,咽氣前才得以噴出,所以造成了鼻口破傷,而並非毒死痕跡。綜上所述,小人可以確定,死者系自縊身亡。」王穀悠悠地問道:「你,敢肯定嗎?」仵作答道:「小人敢以腦袋擔保!」王穀這才點點頭,吩咐書吏照稟報的意思填寫屍單,又當眾詢問了李祥等三人。李祥等假作悲哀,但異口同聲證實李毓昌是上吊死的。 王穀也讓他們一一做證了結,並通知死者親屬前來迎靈,又一面吩咐書吏造文向桌司、藩司、撫台和總督大人稟告。事情辦得可謂幹脆利落,僅用了一個多時辰,王穀就審理完了此案,打道回府了。王伸漢吸取了淮安府仵作驗屍時差點把事情鬧大的教訓,在王谷離開山陽之前,叮囑王穀,暫時將府裡的呈文壓下不報。由他王伸漢親自往桌司、藩司和巡撫衙門奔走活動,以保證呈文不被駁回。王穀當然同意了。王伸漢在動身之前,也就是王谷來山陽驗屍的第二天上午,令包祥準備了一萬兩銀票以及許多珠寶珍玩,做為打通關節的禮品,又吩咐縣學教諭章家璘草擬一份稟報文稿,分遞各有司衙門。但包樣把一切禮物銀兩準備停當之後,那章家璘的文稿卻還沒有送來。王伸漢派人前去催取,得到的回話是,李委員的死因尚未查清,文稿實難草擬,請縣令另委他人。王伸漢大怒,下令立傳章家璘來縣衙覆命。傳令的衙役見王伸漢震怒,索性不再囉嗦,硬將章家璘用鐵鍊鎖到了縣衙。 這位章家璘教諭年紀雖只有三十出頭,但一臉文儒相,舉止斯文,言談穩重,頗有學者風度。王伸漢讓他做縣學教諭,正是看中了他的才華。此刻,王伸漢忍著怒氣與他見過禮,便問起文稿之事。章家璘卻直率地道:「李委員在山陽查賑,舉止光明,行為磊落,災區饑民有口皆碑,何以突然自縊?這不能不使百姓生疑。況且淮安府件作在驗屍時,明明指出死者鼻口出血,指甲青紫,有中毒之嫌。這樣的大案若不查個水落石出,豈不是草菅人命?連省裡派出的大員不明不白地死去都如此草率結案,那普通百姓又將如何?」王伸漢一聽就急了,忙截斷章家璘道:「本縣勘察李毓昌委員的案件,可謂十分小心,府台大人又親自前來驗屍,難道還會有什麼紙漏不成?你只管依本縣的意思具文,其餘事情你就不必多問了。」 章家璘正色答道:「學生為教諭已三年有餘,一向以忠正廉明為宗旨。李委員死因不明,我何敢以一手掩盡天下耳目,寫出違背天理公道的文告?」王伸漢陡然收斂了笑容,陰沉沉地問道:「如此說來,你是不想寫這文告了?」章家璘決然地道:「斷難下筆!」王伸漢把眼一瞪,拍著桌子吼道:「俗語雲,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平日拿著本縣的俸祿並不辦事,到如今連一份小小的文告也不肯寫,本縣留你有何用處?還不給我從這滾出去!」章家璘好像早就料到王伸漢會有此舉,一點也不驚惶,反而冷冷地道:「知縣大人要罷學生的職,悉聽尊便,但若想以此威迫,欲折學生之志,卻絕難奏效!」說罷頭也不回地大踏步地走出了縣行的大客廳。王伸漢氣得七竅冒火,當即就要好好懲治他一頓,但慮及李毓昌之事尚無著落,也只得搖搖頭,自己動手胡言亂語地草擬了一道稟文,帶著包祥等人,趕到江寧活動去了。 再說王穀,耐著性子在知府衙門等了十幾天,才得到王伸漢的回話:「省裡各衙門均已打通了關節,李毓昌自縊身死已成定論,可以發出呈文了。」於是,王穀就以淮安府的名義,將確認李毓昌自殺的結案文告發往江蘇各有司衙門。首先接到文告的是江蘇桌台胡克家。胡桌台早就得到了山陽縣的一大批銀兩,所以接到呈文後一點也沒有猶豫,就在呈文上加蓋按察使衙門的大印,轉呈藩司楊護。這位楊藩司平日最喜歡做的是遊山玩水、垂鉤釣魚。王伸漢摸准了他的嗜好,出重金買通了一位專陪楊護釣魚的幕僚。 這位幕僚乘釣魚之機,多次講述李毓昌自殺的新聞,故而楊護接到桌台衙門的報文後,好像早就對這個案子了如指掌,沒有過問一句就具名照準,再轉報巡撫衙門最後圈定。江蘇巡撫江日章料理公務素以懶惰出名,許多重要呈文都由一個姓曹的心腹幕僚代間代批。王伸漢來江甯得知此事後,用金錢和女人這兩件法寶,將那位姓曹的幕僚俘虜。姓曹的幕僚於是就擅自在李毓昌一案的呈文上做了「會銜稟告兩江總督」的批示,然後請汪日章過目。江日章老眼昏花,平日批閱文稿,從不耐煩讀什麼原文,只在幕僚的批文後簽字畫押,用印分發了事。所以由王伸漢、王穀合謀造出的偽證,僅僅十數天就順利地經過了省府各衙門的會簽,送到了兩江總督鐵保的手中。 兩江總督鐵保大人,自派出了一批查賑委員之後,倒是沒忘了隨時瞭解查賑的結果。但是兩個多月過去了,十幾位查賑委員都有呈文送來,惟有自己親自選定的李毓昌杳無音信。他感到十分納悶,曾派人前去淮安府詢問過李毓昌的消息,府裡答覆說,李毓昌已去山陽赴任,因災區阻隔,沒有什麼呈文報上,這使鐵保感到十分煩躁。他知道山陽一帶災情最重,問題也最多,深怕李毓昌年紀輕、閱歷淺,從而把事情辦糟,也曾萌動了派人把李毓昌換回來的想法。恰恰在這時,一位親信幕僚推舉了一名典史。鐵保拗不過親信幕僚的面子,就答應時機成熟,將那位典史派往山陽去接替李毓昌。正準備下達調換令的當口,撫台衙門轉呈的李毓昌自縊呈文遞上來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