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嘉慶皇帝 | 上頁 下頁
三二


  永保這路軍主剿王聰兒和姚之富率領的襄陽義軍,王聰兒帶著隊伍不走大路,只行山間,不攻城市,只在鄉村,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攪得永保暈頭轉向,要不是天下大雨,江水猛漲,義軍差點兒攻下武昌。王聰兒撤出武昌城下後,朝廷命水保截住,不料水保只會尾追,不懂迎擊,更不懂如何包圍堵截。結果襄陽義軍從湖北橫掃河南又轉戰山西,轉眼間複又回師湖北,永保只能捉住義軍的影子了。

  永保如此,其他各路帶兵大員也是這樣,湖廣總督畢沅,人稱「華不管」,專會在無教匪的地方紮寨,敵來他跑,敵走他追。其餘如景安、福甯、秦承恩等也大同小異,只知貪財婪餉,縱部下姦淫掠擄,坐酒肆,嫖妓女,無所不為。

  嘉慶帝大怒,立即下詔逮捕了永保,正要處置畢沅的時候,畢沅卻在軍中病逝,嘉慶帝也不再追究,對於其他諸將,嘉慶帝下旨嚴厲痛責道:

  「去年邪教起長陽,未幾及襄鄖,未幾及已東舊州,未幾四川達州繼起。至襄陽一賊,始則由湖北擾河南,繼且由河南入陝西。若不亟行掃蕩,非但圭師廉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日瘡痍。各將軍督撫大臣,身在行間,何貿無區畫?若謂事權不一,則原以襄陽一路貴水保、畢沅,達州一路責宜綿,山西管責景安;若言兵餉不敷,已先後調禁旅及鄰省兵數萬,且撥解軍餉及部帑不下二千余萬。昔日明季流寇橫行,皆由閉宦朋黨、文恬武嬉,橫徵暴斂,厲民釀患。今則紀綱肅清,勤求民隱,每遇水旱,不惜多方賑恤,且善免天下錢糧五次,善免漕糧三次,蠲免積逋,不下億萬萬。此次邪匪誘煽,不過烏合亂民,若不指日肅清,何以莫九寓而服四夷?其令宜綿、惠齡、額勒登保等,各奏用兵方略及刻期何日平賊,並賊氛所及州縣若干,難民歸複若干,瘡痰較重,共十公主分之幾,善籌恤以聞。欽此。」

  這詔一下,各路統兵將帥未免注意起來,彼議分剿,此議合攻,忙亂了一會子,仍舊沒有結果。

  鑒於軍隊毫無戰鬥力,嘉慶帝又下了一道諭旨,要在冬季舉行閱兵大典,檢查軍隊的戰鬥力,特別是檢閱官員的統兵指揮能力。

  和珅見嘉慶帝一連作了許多事情,他已顧不上悲痛,若這樣下去,他豈不大權旁落。於是很快地從失去愛弟的悲痛中解脫出來。和珅向太上皇奏道:「皇上現在要親自執掌軍政,調動軍隊,儘快剿滅教匪,先下旨逮捕永保,後下旨訓斥諸將,如今又下旨秋冬季閱兵,皇上這是為國家社稷著想,作為一國至高無上的君主,一個國家的最高統帥,理當如此;然而湖陝豫川等地教匪正在囂張,於今冬閱兵,奴才以為實在不妥,清太上皇定奪。」

  一席話說得乾隆帝非常生氣,顒琰怎麼成了國家的最高統帥了,怎麼成了至高無上的君主了?那麼難道我這個太上皇只是個擺設,真的和歷朝歷代一樣有名無實?不行,我要做實在的太上皇,於是下詔曰:

  「川陝鄂豫數省賊勢正熾,正是用兵之時,且火器營、健銳營從前線絕不能撤回,京中的此二營官兵亦不能稍動,著令本年冬季大閱兵停止舉行。欽此。」

  嘉慶帝有說不出的孤獨,他不能單獨下任何詔書,不能私自與任何大臣交往。孤獨之時,竟想起老師朱珪來。正巧,此時朱珪正擔任兩廣總督,他把乾隆的詩作四萬多首收編訂冊,分初、一、二、三、四、五集,並詳加注解評述,這真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工程,太上皇異常高興,便準備授朱珪為大學士。

  嘉慶帝得知消息後,喜出望外,寫了許多詩篇向老師祝賀,並盼他早日到京,以解渴想之情。

  吳省蘭發現這些詩稿後,立即抄給和珅,和珅想,正要找機會敲一敲朱珪,現在正是時候,這些詩稿就是「石頭」,用它一石二鳥。於是和珅跪到太上皇面前奏道:「太上皇要提拔朱珪作大學士,詔書還沒發下,卻有人向他報喜道賀了。」

  「哪一個?」

  和珅把嘉慶的詩遞與乾隆帝,奏道:「如此,則嗣皇帝欲市恩于師傅顯而易見了。」

  乾隆聽說是嘉慶帝要向他的師傅賣恩討好,非常震怒:這不是培植私黨嗎?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豈能聽之任之。太上皇立即召來董誥,問他道:「你久在軍機處,刑部,像嘉慶帝這樣的事按大清律,違背了哪一條?屬￿哪一款?」

  董誥聽到這些,內心震驚:這是和珅謀害皇上,千鈞一髮,市恩大臣,按大清律即要將其監禁。董誥不露聲色,回太上皇的話道:「臣請太上皇息怒,人發怒時是由於心情激動,而心情過於激動就要說過頭的話;待太上皇息怒,心平氣和,臣再為太上皇解釋,若太上皇此時心情激動不止,臣則不敢言。」

  太上皇沉默了一會兒,漸漸冷靜下來。

  董誥道:「朱珪作了皇上五年的師傅,皇上與朱珪既然是師徒,其情當是師生之情;且皇上詩稿之中絕無不當之言。太上皇暫且擱下其君臣不論,若是一個學士得知能與教授了他五年、與他朝夕相處了五年的老師相會,作詩向他祝賀,難道不是情理之中嗎?這樣看來,太上皇只認嘉慶皇上與朱珪是君臣關係,卻忽略了二人本為師徒也。君臣之義,義;師徒之義,亦義也。後者可廢止乎?如太上皇與皇上,為君臣又父子也,皇子孝敬父皇,體貼入微,此為人子之大倫也。若只以君臣論之,則疑其有他圖,這實在是不恰當的理解呀,請太上皇明察。」

  乾隆帝聽後,道:「你是朝中的元老重臣,希望你好好地為朕輔助他、經常地教導他,讓他知仁、知義、知倫。」

  這件事雖然被乾隆的寵臣董誥一篇巧妙的說辭化解了,但和珅到底還是找了個不是,貶朱珪做了安徽巡撫。

  一連串的事情讓嘉慶帝更加清醒。太上皇視權如命。我若不加收斂,必為所廢,真是如履薄冰呀。過去,康熙帝屢廢太子,殺了多少大臣!

  而對和珅,我決動不了他;我雖為一國之君,其實只是個擺設。自乾隆四十六年至今,每年看起來赴避暑山莊我都隨去,可御前行列只有和珅隨從,別人不能靠近,連我們這些做皇子的都不能近在御前。和珅揣摩透了父皇的心思性情,幾十年來,對皇上的思想言行了如指掌,以至於父皇念咒,他都能聽懂。我若不小心而得罪了他,他必然挑唆于父皇面前,他必有種種的說詞借太上皇之手要挾於我,乃至更我嗣位。

  嘉慶帝把朱珪當年送給他的《箴言》又看了幾遍: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致誠。為今之計只有涵養身心,虛己以待,靜己以待,做訓「慎」字,謀定而後動。「靜」則可制動,可以不顯己之真貌,不露己之弱點,無說無錯而又能全神貫注於敵之弱點,敵之破綻。有大作為者就要「虛己以待」,「虛」則可密納萬物,老子雲:為天下合。為「合」則可保全自己而密納萬物。「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凡事欲速則不達。「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如今我要克制自己,戰勝自己,不動聲色。只要我親政以後,殺他即易如反掌,現在如果派一武士,亦能置其於死地,但那不是真丈夫真天子所為。想當年曾祖康熙帝殺那鼇拜,真英明絕倫也。曾祖的要點就在於置敵人於不防。現在我無所事事,平庸靜處,就是將來大事成功的關鍵。

  嘉慶帝為麻痹和珅,補寫了幾首詠玉如意的詩。嘉慶想:當初,父皇宣佈我為儲君的前一天,和珅曾送我一柄玉如意。既然和珅派吳省蘭來偵視我,我何不「配合」吳省蘭,難道能讓吳省蘭空手而回嗎?於是嘉慶帝補寫了幾首玉如意詩,並注上年月,成為前年和去年的詩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