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信 | 上頁 下頁


  楚軍新敗,形勢處於危險之中,任用的新統領所用非人。韓信不得不因此要考慮自己該何去何從了。

  宋義是肯定靠不住的。自己代替宋義的位置倒足以勝任,不過,跟隨了項梁大半年仍是一個普通士兵,楚軍不可能因為自己而有轉機的。難道,楚軍就沒有希望了嗎?韓信這樣痛苦地想著,突然,他想到了項羽。

  是的,楚軍中還有項羽在,項羽可以帶領著楚軍走出困境。於是,他決心留下來,留下來跟隨項羽,要在項羽身邊找到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

  果然,宋義親自統領大軍之後便暈頭轉向無所適從了。他應趙王的請求率軍去救趙,卻在大軍行至安陽後,一直停了46天也不進軍。對此,項羽難以理解,就對宋義說:現在秦兵正急著渡河要去圍攻趙王于钜鹿。如果我們現在攻秦軍于外,趙軍響應於內,這樣我們就可以內外夾擊大破秦軍了。而我們現在停兵不前,豈不是要白白地失去機會嗎?這時宋義才說出了他的主意:他是要想坐山觀虎鬥。他認為秦軍和趙軍做戰,敗給了趙軍最好,這時楚軍再打秦軍必是勝券在握;就算秦軍勝了趙軍,也必有損失,加上戰後疲憊,楚軍也可乘機打敗秦軍。乍一看,宋義的部署似乎也有道理,但細一推敲,這完全是置趙軍不顧,同時也錯過了做戰的最佳時機。宋義不僅不採納項羽的建議,還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齊國去做丞相,自己整日飲酒高會。這時正值天寒地凍,連日大雨加上軍已無糧,軍士們見主帥如此,士氣也開始低落下去。項羽不忍看著楚軍就這樣斷送于宋義手中,終於忍無可忍把宋義給殺了,同時給宋義定了個連齊反楚的罪名把兵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項羽沒有辜負韓信的重望,果然成了楚軍的最高統帥,也確實在後來的反秦鬥爭中率領著楚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項羽也是令韓信非常失望的,他不僅在才能上比不上其叔父項梁,而且在個性上比他叔父更加自負。他始終也沒有發現韓信是一個曠世奇才,儘管韓信曾為此多次地努力過。

  項羽自小就跟隨著叔父項梁,叔父先是教他文化。

  可是他沒有認識幾個字就不願學了;叔父又教他學劍法,他仍不好好學。還強辭奪理:學文化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也就夠了,學劍只能用來對付單個的敵人,沒啥意思,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於是,項梁又教他學兵法,這一次他倒是「大喜」,可是卻又「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了。說白一點,項羽就是這種文不成,武不就,略知兵法也不甚精通的人。可是,上天對他是恩寵有加的,不僅僅家庭背景好,還有叔父的培養和為他奠定好的事業基礎,而且他還有一股天生神力。相比起來,韓信的一切都是靠踏踏實實努力奮鬥所得。不過,最終他敗給了韓信,說明了全靠天還是不行的。

  韓信跟隨了項羽之後,項羽只是看在他是叔父的老部下的份上把他提為了郎中——一個隻比普通士兵略高的侍衛。韓信豈能甘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利用郎中便於接近項羽的機會為項羽出謀劃策,以表現自己的才能。可是,項羽卻始終對他的意見置之不理。即便是許多在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策略項羽也不理會。

  自負的項羽實在無法接受一個普通侍衛的與自己相左的建議。

  韓信看到雖然項羽率領著大軍打了許多漂亮仗,不斷地在群雄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但項羽始終忽視正面戰場以外的局勢變化。韓信對此再一次求見項羽,可自負的項羽卻並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沒有必要再去多費心思了。

  韓信對項羽是越來越失望了。可他仍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他仍耐心地等待著。

  在起義軍隊伍要與秦軍大決戰之前,楚懷王出於鼓舞各路反秦隊伍做戰積極性的考慮,與各路反秦隊伍約定:誰先攻下咸陽城誰就做關中王,把關中作為自己的領地。因為關中就是以前秦國的屬地,在秦王朝時期又是秦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所以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從地理位置上講,關中對滅秦後求得繼續的發展更是具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對於關中王的價值項羽認識得並不清楚,他認為自己反正是起義軍隊伍中最具實力的人物了,天真地以為自己必然是天下的主宰了。

  可是,他哪裡想到,天下比他更有野心的人多的是。沛公劉邦就是這樣的人,劉邦這時在和項羽相比之下雖只能算是一個小人物,但其深謀遠慮卻遠遠高於項羽。此時的劉邦一心想做關中王,他表面上對項羽是倍加恭敬,但在戰鬥中他考慮的卻是怎樣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功績,怎樣有力地保護自己。於是,他在秦二世三年八月(公元前207年8月)在其他起義軍隊伍都在正面戰場钜鹿與秦軍激烈交戰之時,自己則繞開正面戰場,率兵突入關中。這時正好子嬰殺了趙高。為了緩和起義軍的攻勢,子嬰又主動去掉了帝號,改稱秦王。但劉邦還是攻入了咸陽,子嬰為了保命,在自己身上頸上,象徵性地縛以繩索,親自捧著皇帝的玉璽符節,駕了車馬到路邊向劉邦投降。於是,劉邦就這樣輕取關中,只等著做關中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