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信 | 上頁 下頁 |
六 |
|
§杖劍從軍 屈居戲下 始終找不到一個機會的韓信終於盼來了有利於他建功立業的社會形勢。是起義軍的革命烈火照亮了韓信的前程。韓信需要在戰爭中來展示他軍事家的才華,也正是他看到會有這一天的到來才孜孜不倦地苦讀兵書的呀。 可是,渴盼已久的韓信卻並沒有盲動。他得進一步地觀察和分析形勢以確定自己的行動。 首先,他是不會去給暴秦出力的,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條件上,或是從長遠考慮上他都只能是站在反秦的立場上,而反秦是需要隊伍的,這時韓信完全不可能自己組建起隊伍來。因為,他太窮了,窮得讓人看不起。他完全沒有組建隊伍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所以,他只能選擇去投靠別人的起義隊伍,在別人的隊伍中去幫助別人的同時來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而這時的反秦起義軍隊伍是各自為陣的,所以,他還必須在反秦的隊伍中來選擇一個。這選擇並不是容易的,他要選擇的隊伍應該是能在反秦鬥爭中成長為骨幹,他也能在其中大顯身手的隊伍。 究竟應該到哪一個軍隊中去謀求發展呢?韓信經過了仔細的分析和思考,最後終於看好了起兵江東的項梁和項羽。他認為,這一次反秦鬥爭中,項梁和項羽才是最能夠成就事業的人。首先,他看到,項梁、項羽都是具有個人魅力的人,具有很強的軍事才能,也有相當的政治素質,是能夠獨當一面領導反秦鬥爭,成為反秦鬥爭中的佼佼者的人物。其次,從這兩個人的背景來看:均為名將之後,而且這個名將不是別人,是項燕,是楚國最有威望的抗秦名將,他死于楚國抵抗秦國的侵略的戰場上。由於楚國人民對項燕的愛戴和懷念,現在由其後代項梁和項羽來領導的反秦武裝對楚國人是很有感召力的,十分便於隊伍的發展壯大,同時,楚國人民的反秦情緒又是最高的,自從公元前299年楚懷王被秦國誘騙入秦扣為了人質後,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又死在了秦國開始,楚國人民就一直很仇視秦國,秦國統一中原後,就開始流傳著這麼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對秦的仇恨可見一斑,現在項梁、項羽帶著這樣一個精銳的隊伍,當然是會大有作為的。 於是,他懷著雄心壯志,於公元前208年3月,在項梁軍渡淮水之即,毅然杖劍投軍,加入到項梁的起義軍隊伍中,正式走上了他的軍旅生涯。 韓信用他超凡的洞察力和智慧分析了當時的反秦革命形勢,最後得出了結論,只有項氏起義軍才可能在反秦鬥爭中成為中流砥柱。他的這一判斷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陳勝犧牲、吳廣也死於內訌後,反秦革命處於危險的低潮時,項梁就勇敢地挑起了反秦革命中堅的重擔,2月渡江、3月渡淮,很快就收編了陳嬰、劉邦、英布等人的反秦隊伍和陳勝起義軍的殘部,立刻組建起了一支10萬多人的大軍,6月找來楚懷王之後立為楚王,仍稱之為楚懷王以壯大隊伍,7月便大敗秦軍主力于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挽救反秦革命鬥爭於危亡之際,項梁死後,項羽又挺身而出,在滅秦的決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項氏在反秦鬥爭中的發展韓信是完全地預測對了,最後項羽果然成了所有反秦隊伍的領袖,並取得了反秦的絕對勝利。但是,韓信卻始終沒有想到,在他置身于項氏軍隊中的這兩年多時間裡,他自己的事業卻是一無所成。不僅沒有顯示過自己的軍事才能,而且連數次非常有見地的獻策也沒有使項梁、項羽注意過,直到大戰結束,韓信還僅是一個執戟侍衛而已。 韓信並不是沒有想到自己要得到重用是很困難的。 他也知道,項梁、項羽出身名門貴族而自己卻出身低賤,這一出身地位上的差距加上項氏又正處於事業大發展的自負時期,自己要得到項氏的重視不易;他更知道,自己隻身投軍,沒有錢、沒有名、也沒有自己的哪怕是一個很小的隊伍,這樣他既無政治實力,又無軍事實力,雖然身懷奇才,可這奇才又不能從臉上一眼就被看出來,而且自己實在太年輕了,要得到項氏的重視除非有一個表現的機會。 但是,項梁和項羽都是那麼的剛愎自用,連韓信非常有見地的諫語都不以為然。其實,何止是對他這樣一個還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士兵的意見,這項氏叔侄倆,連當時十分有名的謀士的話都聽不進去的。像韓信這樣條件的人,在他們的身邊就更難以受到重用了。 韓信並沒有停止過對戰事決策的思考,儘管他還只是一個最普通的士兵,因為,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受到重用的可能就是在關鍵的時候為項梁或項羽拿出一條他們願意採納的好計策來。東阿大捷之後,項梁在連連獲勝的形勢之下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他把項羽、劉邦等人派到章邯的側後去作戰,自己則親率大軍圍攻定陶,並且沒有對秦軍的反撲做出必要的準備。 對此,韓信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同時又覺得這是自己脫穎而出的一個機會。於是,他懷著巨大的熱忱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求見項梁,然而,他所敬重的項梁還沒有聽完他滿懷自信的對局勢分析的陳述就讓他退下了,連略作考慮的意思都沒有。他哪裡知道,剛才身為懷王使者的宋義也抱著與他同樣的見解來勸諫過項梁,而項梁則因為包括對宋義的不滿(宋義作為楚懷王的使者,項梁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一些,可項梁又不喜歡他指手劃腳)在內的和過於自負及逆反心理等原因,對這一類建議已從內心裡反感了。於是他韓信的見地儘管高明卻不能為項梁所採納。 吃了閉門羹的韓信實在太失望了。因為他感覺到項梁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他韓信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勢態惡化而無能為力。又一次品味了冷遇和輕視的痛苦的韓信只好又默默地等待機會,他想,在項梁嘗到了苦果時總會想起他來的。 可是,項梁卻永遠不可能再想起他了。因為,他在韓信意料之中但又不希望變成現實的慘劇中戰死於沙場。果然,秦軍在節節的敗退之後並不甘心,把北防匈奴的數10萬大軍都調給了大將章邯後,他們就開始伺機反撲,章邯得到增緩後也是士氣大增。在公元前208年9月,章邯趁著項梁麻痹大意、毫無防備,對楚軍來了個突然襲擊。結果,楚軍當然地敗下陣來,不僅大部分主力被秦軍殲滅,主帥項梁也不幸喪命。 項梁的大意和一意孤行使得反秦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反秦革命勢力再度陷入了危機之中。項梁的死使得革命隊伍失去了主心骨。楚軍的形勢更加難以捉摸。不過,有一個人卻從這次失敗中得到了機會,他就是宋義。因為他也和韓信一樣事先預料到了這場災難。但是,他的運氣卻比韓信好了何止百倍。他不僅因為是懷王的使者本來有地位,而且他把他的預測在對項梁陳述後還對齊王使者也講了,齊王使者又告訴了楚懷王。這樣一來,他變得更加有名了,楚懷王更是覺得他很有軍事才能,就在項梁死後把全部兵權都交給了他宋義。但事實上,宋義並沒有統領楚軍的能力,他是一個更長於紙上談兵的人,為別人出謀劃策還行,真讓他親自帶軍,那就所用非人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