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海瑞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疏通淞江 江南因有淞江、匯震澤(太湖)入海,沿江的許多土地都可以得到灌溉。後來,淞江「被潮齧,淤為陸」,因此經常引發水患。雖然前幾任巡撫都曾想疏通淞江,但終沒有辦成此事。因此,民間流傳有民謠「惟海龍王始能開得」。海瑞到任後,又遇上水災,當地糧價迅速上漲,雖然採取措施大量放賑,但政府掌握的糧食有限,無法徹底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春寒時節,大量災民逃荒,生活苦不堪言。海瑞於是決心開通淞江,為民造福。 海瑞向朝廷寫了《開吳淞江疏》,說明「修復水利,是為了幫助處於困難之中的饑民。太湖之水從三條水道入海,其中,婁江、東江都是小河流,惟有淞江是最重要的入海通道。但是,一段時間以來,主管水利的官員沒有很好盡職,撫按亦未將興修水利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終於導致淞江的淤塞,一遇大的降水,必洪水四溢,為害甚重。因此,為國計民生,應該立即疏通淞江」。修復水利當然要用錢。按過去的做法,組織這樣一項大工程,惟一的辦法是讓當地百姓出錢。 但那年正遇水災,大批百姓流離失所,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不可能還有錢供水利之用。海瑞決心另辟途徑解決資金問題。他將通過實地勘測所得到的數據一一上報,要求批准他統一調配相應受益地區財政的銀兩,並扣留通過淞江運交的公糧20萬石,以保證工程所費。 海瑞的建議得到批准,他立即著手組織施工。由於受災,當地的災民眾多,海瑞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工程所用民工幾乎全是災民。為了解決工程費用,他統一調度多路錢糧,包括過去衙門留存的部分水利專項經費和各種罰沒款;太僕寺少卿史際捐出2萬石糧食;以及朝廷批准動用的錢糧。海瑞把所有財力都集中在手中,通過以工代賑的形式發給民工。只要出工,就可以領到一天的糧食和銀兩。因此,與過去派工不同,這次主動要求上工地的民工源源不斷。 疏通淞江,是造福子孫的大好事。何況,參加工程的多是受災農民,工程與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因此幹得熱火朝天。海瑞自己,則「乘輕舟往來江上,親督畚鍤,身不辭勞」。工程進展神速。不過兩月,遂告完成。一條寬15丈的淞江展現在人們面前,徹底解除了水患。一位按院聞訊驚訝地說: 「萬世功被他完成了!」不僅河流被疏通,費用還特別節省。預計耗費76100多兩白銀,實際只耗銀68397兩,節省了1/10的費用。這一工程有13萬災民參加,也就是說,有13萬災民得到了賑濟,解決了生活問題,這對於社會的穩定起到了明顯作用。 淞江工程完成後,海瑞繼續巡視各方,發現白茆河也是一條害河。白茆河在常熟縣以北,是太湖入海的又一條通道,由於多年淤積,已不能順利瀉洪。隆慶三年遇大水,災民無數。雖然有災民參加了淞江工程,領到了口糧和生活費,但人數有限,不過災民總數的「十之二三」。因此,海瑞再寫《開白茆河疏》:「禹貢稱,『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今三吳入海之道,南止吳淞江,北止白茆河,劉家河居其中,三處而已。劉家河原通達無滯,若止開吳而不開挑白茆,誠為缺事,難免水患。」海瑞指出,到二月中旬,青黃不接,大批饑民無所生計,到時,發放賑濟在所必然。不如乘勢一併疏通白茆河。「若是興工之中,兼行賑濟,一舉兩利,當開白茆。」這一奏疏又得到批准,於是,二月興工,三月底完工。共用白銀41238兩。除修復淞江的節餘款之外,不足部分,向「蘇松二府練兵各借一萬兩,鎮江府借銀兩萬兩」。 一條原來寬僅四丈的小河,被拓寬為七丈寬的中等河流,順便還將沿岸的河堰堤壩都整修完畢。至此,太湖周邊地區的水患被徹底解除,大批災民也順利地渡過了難關。興修水利所用的經費都是海瑞另外籌措來的,沒有增加老百姓的負擔。海瑞幹成了深得民心,留芳百世的大好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