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海瑞 | 上頁 下頁
二九


  §四、危言

  §備棺上疏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十月的一天,海瑞吩咐家人出去買一口壽材,家人辦妥後,海瑞讓他們把這口棺材放在中堂,徐徐說出自己的打算。海瑞告訴他們說:「我準備進宮去向皇帝上奏,這個奏摺是批評皇帝的,皇帝肯定會生氣,我的命估計是保不住了,故此早作準備。」海瑞讓大家都整理一下自己的東西,好自為知,各奔東西。他則直接到通政司(專管接收奏章向皇帝呈送的機構)遞交奏摺去了。

  海瑞於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調到北京,任戶部雲南司主事(戶部按行政管理的區劃分設管理機構,雲南司是管理相應區域的稅收工作的)。

  他所做的這個官,級別不高(正六品官),實際工作很少,基本工作是檢查地方上報的稅收工作情況。司裡的大政方針有堂官、沿書、侍郎,技術上的細節有下面的官吏。海瑞過去沒有做過這個方面的工作,不太瞭解有關情況,更顯得有些插不上手,無所事事。

  他所要做的,只是每日點個卯劃個到,日子顯得非常輕閒。

  海瑞被調到京城是因為他作出了成績。他在淳安、興國的政績顯著,經濟發展很快,社會也比較穩定,受到人們的讚揚。何況,在淳安、在興國,他都堅決地抵制了勢頭很盛的不正之風。他怒責胡公子,巧擋鄢懋林,再抓張豹、張魁,充分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他所得罪的,都是嚴蒿線上的人。嚴蒿既倒,人們當然會對反嚴英雄多加重視。所以,提職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海瑞所追求的理想,是革除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與不正之風鬥爭時,他從不顧及鬥爭對象的背景。不管是哪條線上的人,涉及哪個方面的關係,只要犯到海瑞手裡,海瑞都會不留情地揭露。這種剛硬有餘而柔性不足的性格,使朝廷裡的許多人打心眼兒裡害怕。

  既要安排,體現皇恩浩蕩,又不能給自己套上個枷鎖,惹出太多麻煩,這就是宮廷官員安排海瑞職務時的心理。當這麼個沒有實權的主事,其實是官場爭鬥的微妙結局。

  但海瑞閒不住。他利用這個機會,廣泛接觸各界人士,瞭解政府工作的各項程序及其中的奧妙。實際情況使他感到極為吃驚,政綱鬆弛,腐敗橫行,冗員充斥,效率低下,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朝廷的問題已經成堆,可皇帝還自認為形勢一片大好。皇帝多年被諛臣包圍,卻認為自己聖明如堯舜。海瑞深感需要大力進行整肅,但是皇帝長期不與眾大臣見面,自己有滿肚子的建議和想法也沒有辦法向皇帝反映。

  海瑞心急火燎,實在按捺不住憂國憂民的心情,總想找一個辦法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皇帝。

  嘉靖皇帝是個剛愎自用的人,雖然剛即位時,曾有過「言路大開」的局面,但很快,他就「厭薄言官,廢黜相繼,納諫之風徽矣」,把掌管徵求意見事務的官都給撤了,根本不打算再聽什麼不同意見了。以後,他時不時當庭杖責那些發牢騷、提意見的官員,即使事主是原來比較信任的人,仍不放過,大家都感到皇帝「恩威不測」。不單是聽不進不同意見,還對所有敢於批評的官員嚴加懲罰。嚴蒿專權時,眾人不滿,多次有人向皇帝提交奏摺,要求罷免嚴蒿。但皇帝相信嚴蒿,先後有16位地位顯赫的將臣因劾嚴蒿而被殺被貶。嚴蒿被罷官後,皇帝絲毫沒有改正缺點的意思。海瑞寫一個奏摺批評皇帝,當然是冒了死罪。但海瑞置生死於度外,寫下著名的《平安疏》,冒死向皇帝上疏。這就是著名的海瑞備棺上疏的故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