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愈 | 上頁 下頁
三二


  不久,情勢大變。

  元和十一年二月,主和分子李逢吉拜相,加上原來主和宰相韋貫之、右拾遺獨孤朗、吏部侍郎韋顗等人的附和,主和派的勢力大增。同年五月,主和宰相藉故將韓愈降為太子右庶子。

  雪上添霜,六月,淮西戰事不利,韋貫之遂再提罷兵。然而,憲宗態度堅定,不為所動。八月,韋貫之罷為吏部侍郎。九月,獨孤朗貶官興元、韋貫之外放湖南、韋顗等人都被貶為遠郡刺史。

  到此,主和派的勢力幾乎全部去除。裴度、韓愈得以全力佈置征討淮西的大計。

  元和十二年七月,宰相李逢吉以出兵四年不勝,兵疲財乏為由再提罷兵議和之事。為避免節外生枝,夜長夢多,裴度自請出征。

  這年七月二十九日,憲宗任命裴度為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刑部侍郎馬總提任副使,右庶子韓愈為行軍司馬,司功員外郎李正封為節度判官,都官員外郎馮宿為觀察判官,禮部員外郎李宗閔為書記。

  韓愈受命後,立刻出關前往汴州,勸說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出兵,協力討伐淮西。經過韓愈三寸不爛之舌的勸說,韓弘終於命他的兒子韓公武率兵12000人前往淮西,並捐納財物資助軍需。

  此時,已是萬事俱備,只待啟程了。

  八月三日,裴度帶著300名侍衛啟程前往淮西,一路輾轉二十七日到達郾城,距吳元濟的根據地蔡州僅有180裡。裴度駐兵于此,作為督戰的基地。

  一到郾城,裴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請撤免各鎮軍中的監軍使。這監軍使由宦官充任,專權自負,使主將對作戰進退無權決定,勝利則居功獻捷,敗則百般羞辱將帥。讓各鎮主帥敢怒不敢言,作戰不力。

  裴度所為,大快人心。監軍使撤免後,諸將得到宮中的指揮權,作戰蹺勇,捷報頻傳。

  當時征討淮西將帥有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懷汝節度使烏重胤、宣武節度使之子韓公武、壽州團練使李文通、鄂岳觀察使李道古、唐鄧節度使李潼六位。

  他們從四面包圍淮西,如銅牆鐵壁,滴水不漏。

  李公顏、烏重胤、韓公武合攻北面,兩軍照面,大戰十六回合,共俘敵軍4萬人。李道古從東方進擊,共戰八場,共俘敵軍13000人,並攻佔淮西南方的重要據點—申州。李文通進攻東面,十次戰役,俘虜12000人。

  捷報不斷,群情振奮。

  九月淮西降將向唐鄧節度使李潼透露了一個重要情報:吳元濟的精兵都屯守在洄曲及蔡州的四境。駐守蔡州的是一些老弱殘兵,可以趁虛而入,擒獲元濟。

  李潼一聽大喜,準備相機行事。

  當時作為行軍司馬的韓愈總管軍政,平時負責操練軍隊,戰時擬定攻守戰法,並主管器械、糧草、軍籍、賞賜等事務,整日事務繁忙。

  一天,他得到蔡州空虛的情報,大喜,興沖沖地來到裴度住所。

  「裴公,我得到確切情報,說蔡州空虛,只有一些老弱殘兵,給我1000兵卒,我即刻直取蔡州,抓獲那吳賊前來見你。」

  「退之,」裴度神色平靜,並沒有韓愈所想像的那樣興奮,「我一直賞識你的才幹,視你為自己人,我說幾句話,不知你聽不聽?」

  「裴公此話怎講?」韓愈不解。

  「那李潼也剛剛得到蔡城空虛的情報,準備伺機行事,立得大功。如果我這裡派你去,他以為你與他爭功,定然嫉恨於你,」裴度的話似乎沒說完,但卻不說了。

  「韓愈明白裴公的一片苦心。」韓愈笑道,「這吳賊遲早要敗,落在誰手裡都是一樣。」

  「你能這麼想,我就放心了。」裴度也笑,又道:

  「來,我們看看吳賊還佔據哪些地方。」

  十月十六日,李潼依李愬之計,帶領數千兵馬,趁著大風雪,自文城馳百余裡,于當夜到達蔡州。

  蔡州一是兵力不足,另外由於這天風雪甚大,誰也想不到這天半夜裡李潼的人馬會從天而降,叛軍倉促上陣,還沒搞清子丑寅卯呢,就已做了李潼的俘虜。

  沒花費多長時間,李潼的人馬就已佔領了整座城池,李潼帶人將那還在溫柔鄉里做夢的吳元濟揪了出來,譏笑道:

  「吳統帥,您睡得可真香呀!」

  看看眼前威武的李潼,吳元濟垂頭喪氣地歎了口氣,一言不發。

  二十五日,裴度、韓愈等人從郾城進入蔡州,頒佈皇帝詔令,赦免蔡州庶民士卒。

  擾攘多年的淮西叛亂終於得以平定。

  淮西出征,實現了韓愈「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的豪言壯語。壯志得酬,韓愈心中的喜悅是無法描述的。詩人的《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一詩裡這樣說道: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字裡行間跳動著平叛勝利的喜悅之情,讀來令人快意!

  得勝歸朝,韓愈因軍功擢授刑部侍郎,官階正四品下,掌管刑法政令。

  戰事平定,眾人加功受賞,朝野上下一片喜氣,然而關於平定淮西之役卻又發生了一場小小的風波。

  平定淮西是當時一件大事,為紀念此戰,憲宗決定刻碑撰文記功。韓愈當時已是文壇盟主,備受文人推崇;而且他又親自參加了這次戰役,撰文之人自然非他莫屬。

  元和十三年正月十四日,憲宗下詔,命韓愈撰《平淮西碑》。

  接受聖命,韓愈經過兩個多月的構思,於三月二十五日寫成,獻上朝廷。碑文刻成後不久,卻引起了一個人的不滿。

  原來韓愈認為平定淮西之功主要在於裴度,「能固天子之意」,並臨陣督戰,運籌帷幄,因此碑文詳細敘述裴度事績,而入蔡擒吳的李潼之功卻寫得不多。

  李潼心中不平,自以為功大而不居碑首。他的妻子是皇室公主的女兒,直接向憲宗哭訴韓愈碑文不實。

  憲宗以河北、山東藩鎮叛亂未平,還須借重武臣,於是下詔磨去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文。

  韓愈的古文功底深厚,所作碑文,模仿《尚書》、《詩經》句法,以古文寫作,樸實深厚,膾炙人口。

  而段文昌所撰的碑文,文句駢偶,曲故頗多,雖當時刻石立碑,反而無人注意。也許這可以算是平淮西之役的一個不太完美的句號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