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韓愈 | 上頁 下頁
三一


  §第十三章 戰耶和耶論辯多 平叛定亂凱旋歸

  元和十年至十二年,憲宗興兵討伐淮西吳元濟的叛亂。這次興兵,是唐室歷來討伐藩鎮最艱苦的一次戰役。韓愈作為行軍司馬,參贊軍機,立下了赫赫戰功。

  說起淮西叛亂,還得追溯到德宗建中時代。當時任淮西節度使的是李希烈,掌管蔡州。他於建中三年參加魏傳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已、成都節度使李惟岳的叛亂,並被叛將們推舉為帥,氣焰十分囂張。害得中原百姓人心慌亂,無所依歸。當年韓愈嫂子鄭氏避亂宣城就是因為這次叛亂。

  起兵之後,李希烈和朝廷分庭抗禮,形成了長期的割據。三年後,李希烈為部將陳仙奇所殺,朝廷就以陳仙奇為節度使。不久,陳仙奇又被部將吳少誠所害,朝廷不得已,又以吳少誠為節度使。

  元和四年,獨霸淮西二十多年的吳少誠去世,大將吳少陽不經朝廷任命,自立為留後。當時憲宗正用兵河北,不得已授之為節度使。

  如此幾番更迭,到了元和九年八月,吳少陽去世,他的兒子吳元濟為攫取大權,密不發喪,自領軍權,併發兵四處擄掠。

  此時,唐室兵力充足,憲宗決心要削除這個「叛鎮」,以解心頭之憂。同年十月,憲宗下詔命嚴綬為淮西招討使,率各鎮的兵馬討伐吳元濟。之後,又為解東都之急,增派十六鎮的兵馬進討。

  然而十萬大軍,面對一個小小的吳元濟,竟屢戰無功。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各種不同的見解紛紛出臺。

  韓愈一向對藩鎮擁兵叛亂深惡痛絕,如今見皇上意在必得,不由得振奮起來,而元和十年二月份,鄂岳觀察使柳公綽自請帶兵出征的行為,更是大大地鼓舞了他。在是戰是和的論辯中,韓愈成了一名積極的主戰分子。

  這年五月,憲宗不放心前方戰事,特派遣禦史中丞裴度前往淮西行營視察用兵形勢。裴度觀察之後,回朝奏報。認為淮西可以取勝。前方將帥李光顏勇敢有謀,定能立功。得此奏報,憲宗大為喜悅。

  這日早朝,群臣列班。

  韓愈出列奏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淮西三小州,殘弊困據之餘,而當天下之全力,其破可立而待也,然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斷與不斷耳!臣有六項建議;其一,諸鎮各發兵二三千人,勢力單弱,旅居異鄉,心孤意怯,難以有功,宜令全部歸還本鎮。召募許、唐、汝、壽等州士民組織成軍,防備寇賊。」

  韓愈話未說完,早有翰林學士錢徽站了出來。奏道:「陛下,臣以為戰爭乃勞民傷財之事,為了淮西區區小地,而耗天下之全力,是為不值也。況已有十萬之眾派往淮西,卻戰而無功,傷財,害生靈塗炭。臣以為應該與吳元濟議和,勸他對陛下俯首稱臣。」

  「陛下,臣以為不當議和,吳元濟兇殘狡詐,不服王命,如果與其議和,必然助長其氣焰,滅我朝威,」

  韓愈接著奏道。

  「陛下,老臣以為應當議和。逞一時之威事小,天下百姓之安定事大。」宰相韋貫之奏道。

  「行了,行了。」憲宗不耐煩了,「都不要說了。韓卿家,你的第二條建議是什麼?」

  「啟奏陛下,臣的第二條建議是選擇衝要之地,屯聚重兵,審量兵勢,乘機取勝。其三是蔡州士兵都是國家百姓,如果處境已窮,不須過分殺戮,喻以皇恩,釋放回家。其四,淮西地小,元濟庸愚,滅此小寇如泰山壓石,不可因一時無功,便議罷兵。第五,用兵勝負在於賞罰,厚賞重罰,定可成事。第六,淄青、恒翼兩鎮如果有意救助淮西,應特別下詔警告他們說:『如敢相扇動,就赦免元濟,回軍討伐。』如此做來,二鎮定然破膽,自不敢輕舉妄動」韓愈滔滔不絕,侃侃而談,絲毫不顧忌主和派們投來的敵視的目光。

  憲宗討伐淮西的決心已定,因此把用兵大權交給主戰宰相武元衡,由其全權決定用兵的計劃、安排。

  在這主戰、主和的爭論中,還發生了一段令京師震驚的插曲。

  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一向與吳元濟關係不錯,如今吳元濟被伐,而自己也不敢幫忙,一是無法盡朋友之誼,更重要的是吳元濟失敗,自己想要割據一方的計劃也就成了泡影,正愁眉不展時,一門客獻計道:

  「天子之所以決意討蔡,是由於武元衡的大力推動,只要把武元衡刺死,其他宰相便會力勸天子罷兵。」

  「此計可行?」李師道將信將疑。

  「可行。」門客道,「如果大人信得過我,小人願效犬馬之勞。」

  「好,就派你去。」李師道同意了。

  沒多久,那門客來到長安伺機行刺。與此同時,河北王承宗也派人到長安為吳元濟遊說,並上書詆毀武元衡。

  六月三日晨,李師道的刺客果然刺死了武元衡,並殺傷裴度,朝野震驚。憲宗下詔懸賞捉拿凶賊,卻誤抓了王承宗的部卒張晏等十餘人,處了死刑,而真凶卻逃離了長安。

  刺殺武元衡的事件並沒有動搖憲宗伐吳的決心,他一方面啟用主張用兵的裴度為宰相,韓愈為中書舍人;另一方面免除主和分子錢徽、蕭倪翰林學士的兼職,以壓制主和派的聲勢。

  至此,和戰兩派勢均力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