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大清三傑·曾左彭 | 上頁 下頁
九六


  誰知僧親王只知滿口大言,一見洋兵,除了潰退之外,一無法子。外面勤王之兵,急切之間,又不能迅速到京。再加一班太監宮女,日日夜夜,只把洋兵如何驍勇,炮火如何厲害的說話,有意說給皇上聞聽。皇上一想沒有法子,只好自己作主,下了一道朱諭,命人預備軍馬,要到熱河地方,舉行秋狩大典。

  此諭一下,京中百姓,頓時大大恐慌起來。大學士桂良聽得風聲不好,趕忙入朝奏請收回舉行秋狩的成命。咸豐皇上聽了大驚道:「卿所奏稱,請朕收回成命一節,敢是在朝諸臣,都不以此事為然麼?」

  桂良聞諭,只好把京內百姓大亂一事,詳細奏明。皇上沒法,複又下了一道上諭是:近因軍務緊急,凡國家需用軍馬,自應各路徵調,以備緩急。乃爾居民人等,竟因此事,頗有煩言,無端四起謠諑,何其愚也。朕聞外間浮言傳來,並有謂朕巡行一舉,致使人心惶惑,舉室不安。因之眾口播揚,紛紛議論,竊思朕為天下之主,當此時局艱難之秋,更何暇乘此觀省。果有此舉,亦必明降諭旨,預行宣示,斷無車駕所經之處,不令天下聞知之理,爾中外臣民,當可共諒此意。所有備用軍裝車馬,著欽派王大臣等,傳諭各處,即行分別發還。毋得再行守候,免多浮議而定人心,欽此。

  豈知此諭一下,京中百姓,雖然有些安靜下來,可是洋兵攻打張家灣更急。那時的怡親王載垣和端華、肅順三個,已經有了深謀。只望咸豐皇上,去到熱河,離開京中朝臣,他們便可授著大權。當下又去奏知皇上,還是一面議和,一面駕幸熱河,以避危險為妙。皇上正無主見的時候,馬上准奏。即命怡親王載垣、大學士桂良,軍機大臣穆蔭,去到通州,再與英使議和。

  英使見了三人的照會,不覺哈哈大笑的說道:「我也經過幾次交涉,從來沒有遇見這些人物,忽爾宣戰,忽爾議和,這般反覆無常,如何會有信用。」

  還虧他的參贊巴夏禮在旁進言道:「中國之勢,尚未弱到極點。南方的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都是能文能武的人材。倘若一與發軍聯和,同來與我軍對敵,勝敗誰屬,尚未可知。中國既來議和,似乎不必拒絕。」

  英使聽了巴夏禮之言,始不反對議和。便命巴夏禮親入通州城內,去與中國的三位全權大臣議和。

  當時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聞得英使阿爾金已派巴夏禮為議和代表之信,不勝歡喜,立即歡迎入城。相見之禮,很是隆重,除設盛筵款待之外,複又不要命的再三恭維。

  哪知那個巴夏禮,不是口頭虛文可以騙得好的。當時即龐然自大的對著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說道:「貴國既要議和,今天席間不能開議。我須面見貴國大皇帝,方能開出條件。但是貴國向用跪拜禮的,我們向來,除了見著天主,方能下跪,其餘見著不論何人,都不下跪。這是第一樣須先聲明。第二樣我們去見貴國大皇帝,並須帶兵入見。這兩樣問題,先請貴大臣承諾下來,再談別事。」

  當時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一聽巴夏禮突然說出此話,頓時嚇得大驚失色。除了你看我的鼻子,我看你的眼睛,同時六目相視外,一無言語。巴夏禮在旁看得親切,只在冷笑,不及等候,複又催促答覆。

  怡親王沒有法子,只好嚅嚅囁囁的答道:「這個問題,關乎敝國陛見的禮節,我等三人,不敢作主。」

  巴夏禮聽說,只把鼻管一掀,仍是冷笑著的答道:「這點小小禮節,貴大臣等都不能的作主,世界之上,怎有這等全權代表。既是如此,快快收拾臥室,讓我休息,等候貴大臣等奏聞貴大皇帝之後,再行給我確覆便了。」

  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聽了此話,真正巴不能夠。當時如釋重負一般,連忙吩咐從人,收拾一間極考究的臥室,以便巴夏禮前去休息,他們便好飛奏朝廷,討個答覆之話。

  哪知怡親王等三人,剛將巴夏禮送入臥室,他們尚在商議奏聞之折的當口,忽所然聽得人聲鼎沸,出自巴夏禮的臥室之中,不覺連問怎麼怎麼,趕忙奔去一看。只見桂良的親隨喬福,率著多人,即將巴夏禮以及隨員等人如同豬一般的捆縛起來。

  當時在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的初意,還想喝止喬福等人,速將巴夏禮等人放去,打算道歉了事。不防巴夏劄一見他們三人,立即破口大駡,且有侵及皇上故設圈套之言。桂良至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起來,當場力主即把巴夏禮等等,帶入北京,去作獻俘之功。

  怡親王這人,本來一離開了端華、肅順兩個,便沒魂靈了的。穆蔭的資望較淺,不敢反對桂良的行為。二人既沒什麼主張,起先還想站在不負責任旁觀的地位之上。後見喬福一個人只在狂號叫跳,發令指揮。仿佛已經真個戰勝英人的樣子。巴夏禮等人,確有俘虜資格。又見桂良也在附和喬福。怡親王和穆蔭二人,忙又一想,這場功勞。莫被桂良一人得去,當下也去喝罵巴夏禮幾句,算是他們對於此事也有份的。

  桂良、喬福二人,一見怡親王已經贊成這個辦法,自然更是大喜,於是主張立即回京。怡親王、穆蔭二人,當時果不反對,只是一陣糊裡糊塗的跟著桂良、喬福幾個,一同帶了巴夏禮等等,漏夜回京。

  次日黎明,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即將經過之事,老實奏知咸豐皇上。皇上聽了,心裡雖不為然。但見事已至此,因要保全天朝的威嚴,即將巴夏禮等人,發交大興、宛平兩縣監禁起來。朝廷尚未商定妥當辦法,又接僧親王的飛奏;說是英使阿爾金,一聞巴夏禮被禁之信,親自督同魯愷,力攻通州。奴才寡不敵眾,節節敗退,現在英兵業已殺過通州。正由郭家廟一帶,三路進兵,似有直撲京畿之意。

  咸豐皇上一見此奏,急得神色大變,馬上召集眾臣,商議解圍之法。首由大學士賈楨、戶部尚書周祖培、兵部尚書陳恩孚、刑部尚書趙光幾個奏稱道:「事已危迫,究竟主戰主和,皇上須得宸表獨斷下來,臣等方有辦法。」

  皇上皺著雙眉的答道:「現在洋鬼子已經進逼京城,僧親王又連次兵敗,朕的派人去與洋鬼子議和,也想就此和平了結。豈知桂良等等,不問皂白,竟將巴夏禮捉進京來。這樣一鬧,自然要使洋鬼子有所藉口。諸卿教朕先將和戰二字決定下來。始有辦法,所陳本也不錯。可是朕也一時決斷不下,你們可有什麼好法,儘管奏陳上來。」

  賈楨等人便又奏稱,說是南方發逆作亂,現有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駱秉章、劉秉璋、李鴻章、官文、鮑超、劉銘傳、程學啟、潘鼎新、蕭孚泗、蔣益灃、李臣典、張玉良、塔齊布、楊載福、徐春榮、程文炳等等,分別剿辦,尚無大礙。只有洋鬼子的炮火厲害,萬難宣戰。以臣等愚見,只有仍舊遣派親信大臣前去議和。且將巴夏禮以禮送還。洋鬼子想無異議。

  皇上聽說,正待命恭親王去與英使議和的當口,又得兩道奏本:一道是九門提督奏稱魯愷所率的洋兵,已近京城。一本是左都禦史奏稱洋兵不能理喻,可否仰請駕車立即巡狩熱河;再派大臣議和。皇上見了兩道本章,一面即任恭親王為全權議和大臣並將巴夏禮等等,以禮送還英使。一面帶領怡親王、端畢、肅順,以及幾員親信的軍機大臣,並東西二妃,現今皇上,一齊漏夜出狩熱河。

  郭嵩燾一口氣一直介紹到此地,尚待再說。忽見曾貞幹單身走了進來,見他在座,很露高興之色。正是:

  奸臣果達謀權志
  愛弟親為調將來

  不知曾貞幹忽見郭嵩燾在座,何以很覺高興,且閱下文。

  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

  郭嵩燾和曾國藩兩個,正在講得十分上勁的時候,忽見曾貞幹匆匆而入,見他在座,似露喜色。他便趕忙站起相迎道:「老世叔可是新從安慶來的。小侄在北京時候,聽說老世叔和九世叔兩位克復安慶之信,曾有一封賀稟發去,未知老世叔收到沒有?」

  曾貞幹一面連連的答稱收到收到,一面恭恭敬敬的向著曾國藩叫了一聲大哥。

  曾國藩含笑的應了一聲,用手一揚,命貞幹和郭嵩燾二人一同坐下。方始問道:「吾弟忽然來此,究為何事?」

  曾貞幹也笑著答道:「兄弟有件緊要事情,專誠來求大哥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