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曹雪芹 | 上頁 下頁
二四


  所謂西山,廣義的範圍大極了,北京的西北是望不盡的層層峰巒,乃是太行山的餘脈。狹義的,人們常說的西山,則指北京西郊離城最近的這一小層小山,也有數不清的小山峰,各有一個美好的名稱。香山不過是其中之一,還有萬華山、壽安山一帶,大約就是雪芹最後落居的一個幽僻的地點。

  他這個住處,早不可確指,我們只知道:他的友人稱之為山村,秋天則成為「黃葉村」。一條小「巷」

  ——或者竟是指的一條小山徑曲曲彎彎,很費力才找到他的小房子,四周圍長滿了蓬蒿野草,高得像要把房屋掩起來。門前是一片野水,出門一望,就是近在眉睫的碧水青山。環境是美的,可是那小房的破陋,讓來訪的友人為之歎息難過。雪芹自己也說是「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屋子是用草木對對付付搭架的,起碼的家具也沒有,那種貧困的情境,城裡的人難以想像。

  雖然環境清苦,有一段時間的生活倒是頗為平靜適意的。

  那時候,西郊的寺廟多極了,號稱「七百寺」或者還多,雪芹自小與廟有緣,喜歡寺院中的藝術境界,也有高僧奇士,借了佛門而隱遁在寂寞的山林深處。

  他閑來常常到這種地方去尋找畫境詩材與玄談哲理的禪侶。

  這一帶有一個地方是他最喜歡的去處:櫻桃溝。

  這只是距離香山不遠的一條小峽谷,就是著名的唐代古刹臥佛寺的西側,然而卻是人蹤罕到的一處奇境。這地方有一處泉眼,潺潺不絕,土人俗話叫它做「水緊頭兒」,即泉水的最初發源處,後來文人則寫作「水源頭」了。穀的俗稱就叫「山溝」,因穀內有數百株櫻樹,花開時燦若明霞一般美麗,所以就名為「櫻桃溝」,谷中成片的竹林和各種古樹,地上則佈滿了無數的奇岩怪石,以致那路徑極為難走——竟有「跌死貓」這種有趣而詼諧的俗名。所以肯來玩賞的人極少。入穀以後,濃蔭翠覆,百鳥交鳴,真是一種人間的仙境。

  這個地方的美,可以引用明末劉侗所著《帝京景物略》卷六(西山,上)《水盡頭》條說:

  觀音石閣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皆石,石皆壁之餘。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北京地區)故難竹;至此,林林畝畝;竹,丈始枝;筍,又猶籜;竹粉生於節,筍梢出於林,根鞭出於籬,孫大於母(按竹根橫行,為鞭,鞭末端又派生小竹,名為孫竹)。

  過隆教寺而又西,聞泉聲;泉流長而聲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竹渠泉而役乎竹:不暇聲也。花竹未役,泉矣;石隙亂流,眾聲澌澌,人踏石過,水珠漸衣,小魚折折石縫,單間跫音則伏于苴,于沙。雜花水藻,山僧園叟不能名之。

  這一地方的風景,竹林和泉溪乃是兩大特色。接著寫春花之盛,秋葉(柿葉)之美,明朝詩人的題詠,如黃耳鼎:「鱗鱗柿輝光,實葉丹相屬每泉分一枝,為竹萬竿綠。」如第學曾:「柿林影,竹圃聲琅軒。」如李元弘:「得水竹光爭日好,矜秋柿粉飽霜紅。」皆可作為真實寫照。

  雪芹是喜歡這種山村的幽美之境的,但是貧苦之況,卻也是不易忍受的,正如他自己所說「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他對自己原是個「渾身矛盾」的人,非常清楚。

  他的好友敦家弟兄瞭解他,說他是「舉家食粥酒常賒」,「日望西山餐暮霞」。這前一句用的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709-785)的典故,他窮得沒米,全家已經多日只喝稀粥了——中國南方一般是以米為主食,米夠吃時是蒸乾飯,只有窮極了才喝「稀的」。後一句是借用道愛煉氣功的用語,比喻雪芹常常沒有飯吃,只好眼望著西山「吸」那雲霞之氣——這說得極文雅有趣,實際卻是苦得很的景況。

  雪芹這時以何為生?開小酒店已經是成為過去的事了,此時他的收入有兩個來源:一個賣畫,一個是當村塾的老師,教一些村童們念書認字。

  做塾師通常叫做「教館」。雪芹在城內做西賓,大約也與此有關,是做先生教書,而不是管案牘的相公。

  還有傳說他在外縣教過館——那麼他到山村裡,仍然借教館勉維生活,是極有可能的。村塾的先生待遇極低,民間常常流傳著一些名人未「發跡」時做館師的那種可憐的寒酸境況,人們常拿這題材當啟發的材料。

  雪芹之友說他是「司業青錢留客醉」,意思是借詩聖杜甫的詩句來比喻雪芹留客人吃飯時,只有借蘇司業(蘇渙)那樣的可憐幾個銅錢來待客。這「司業」原是國子監的官名,在此也許就是館師的借抄了。

  雪芹畫得一筆好畫,因此畫幾張畫賣些錢。友人又說他「賣畫錢來會酒家」,就是指他沒錢時向酒鋪賒酒喝,等賣了畫,再一起還一筆積下的酒債。

  窮困窘迫,一直緊緊跟隨著雪芹,困擾他的神思才智。

  有一部模仿《紅樓夢》的續書,寫到了雪芹早先作書時的情景,竟然是他坐在炕上(炕是中國北方居室內砌成的一種土坯床,其下可通煤炭或燒柴的暖氣),地下幾個「小廝」(年輕的僕役或「助手」之類)圍坐,耳聽他口講,手用筆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