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禦香縹緲錄 | 上頁 下頁 |
六三 |
|
※第二十七回 內府浮華 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丰姿綽約,明媚鮮麗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著的,就是在伊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而伊老人家對於伊自己的容顏和修飾,也是非常的注意。每天單就伊所插戴的珠寶金玉等等飾物而論,終得教伊費上許多的時間去用心選取或更換;而每次經伊選取出來應用的一小部分,它的價值已非一般人所敢妄測的了。其實這種都是絕不需要的浪費,我覺得用「浮華」兩個字來形容,可說是再恰當沒有了!太后是早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這種崇尚浮華的習慣的;雖然宮中的古制,以及一切由老祖宗所訂下來的內典,都不曾教伊怎樣選用伊的寶飾,怎樣講究伊的衣服,但伊天性歡喜這樣做,有誰能限制伊呢?縱然因伊個人的習於浮華,而使內庫頓告竭蹶,也是只得聽諸天命的! 有一天,我竟意外地得到了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藉此稍得明白了一些太后自己對於個人的裝飾物所具的實在的思想。 這一日的早上,才當我們隨太后下了早朝之後,也沒有什麼重大的事故在擾亂著我們,太后是很隨便在休息著。忽然那總管太監李蓮英興沖沖地走將進來,照例叩過頭,便急急奏道: 「老佛爺,方才張之洞那邊有奏摺送來,同時還差官齎了一批貢品進呈。」 這個消息一到,我瞧太后的臉上立刻就添了一重喜色;這可不是作者故意挖苦伊老人家,實在的確如此!而且伊也決非因聽張之洞有貢品才歡喜的,就是別的人有什麼貢品送來,伊也是一般的歡喜的;伊真象小孩子們樂於收受玩具一樣的樂於接受貢品。再加那些臣下們似乎已窺知了伊的心事,更格外湊趣的不斷以種種裝璜極華麗的寶石珠玉之類,或外面市上極不多見的西洋貨物,貢呈上來,差不多是每天必有好幾批,仿佛不顧了血本,爭著來向太后鬥富一般;於是太后那一間藏儲寶物的密室裡,便儘量的吸收了朝中各親王,各尚書,各將軍,外省各總督,各撫尹,以及各國駐華使節的許多貢品,直至集成了一個十分驚人的巨數。 我想誰也不會能夠猜出它的價值來的;便是太后自己,也未必很清楚吧!其中也一小部分是由內庫裡支出銀子去買的,因為太后的欲壑是很大的,雖然那些大臣們不斷的孝敬著伊,對於量的方面,似乎是很大了,但在質的方面,卻未必件件俱精,即使是精的,也未必盡和太后理想中所希望著的相符合。於是伊就往往要差那些太監出去,費錢費力的給伊去覓取某種特別的珠玉或金石;又且不受路程的限制,在京城內的固然要去覓,在很遠很遠的邊地上的,也是一般要去覓的。所以每次為著要覓一件寶物所費的銀子端的好駭人咧!只是這種特地去覓購來的寶物,卻是另外安藏著的,就作為國庫的一部分。至於那些由各方送來,指明貢給太后的,那就算是太后的私產了。 說起張之洞,大概沒有一個讀者不知道他的大名吧?其時他正在兩湖總督的任上,不過當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他卻尚未做到這樣顯赫的地位,似乎正做著湖北的撫台。我們那時的家就在沙市,離湖北的省會——武昌很近,彼此本來就有相當的往還;後來我父親又受了聖上的命,接任為湖北省的藩台(布政使),因此我們全家的人齊跟著父親遷居到了武昌,於是我父親和張之洞便成了很密切的僚友,再加兩家的住所又相去不遠,所以大家就走動得格外熱鬧了。 而我們姐妹兩個,也許是因為他家也有幾位年輕的姑娘的緣故,不由來去得分外殷勤,我差不多是三頭兩日要歇在他家的;這樣,我自然就認識了這位有名的政治家,而且還知道他有一個歡喜收藏各種書畫古玩的嗜好,尤其是各種璞玉。他所搜集的璞玉,很少是已經人工雕鑿過的器皿或飾物,都是整塊或大條的未經磨制的玉料。他把這種粗大的玉料收覓來之後,當然也得把它們琢磨一番,但他卻並不立即用它來做什麼器物。他家裡雖然有太太,有姨太太,有小姐,可是他從不把這種玉料來做成飾品,賞給伊們。他只是將一大塊或一長條的粗玉,施以一番刮垢磨光的功夫,並截成較小的幾截或幾塊,拿來盛在裝璜得非常精美的錦匣裡,上面還鑲了玻璃,以便他自己在想到它們的時候,取出來賞鑒賞鑒。 為著有這一些早年的印象,因此當這一日我聽李蓮英說張之洞差官齎了什麼貢品來,便暗暗猜定它們必然是幾件玉器。玉器可說是張之洞所獨有一種珍寶,他不但收藏著那麼許多可貴的玉料,而且在他家裡,還養著幾個高手的玉工,終年侍候著他,只要他偶然想到要把那一塊玉料做成什麼東西,便總能依著他的理想做到。雖然那幾個玉工的工價是非常高貴的,而工作又是非常的費時,但對於象他那樣的一位大官,真是一些也不成問題,儘管擔負得起來的。 記得有幾次我還親眼在他家內看見有人帶著幾塊才打山石中或泥土內發掘出來的粗玉,向他兜售;他總得細細的挑選一會,然後酌量給價收購。購就之後,他便直接攜回到他的書室中去,那裡就是他所長年蓄養著的幾個玉工的工作之所。我那時候因為還是一個很小的小孩子,所以盡可不必避人,徑進他書房內去亂跑,往往見有一塊長闊各約一英尺,厚約七英寸的粗玉,經那些玉工們再三的磨琢,最後便只剩了二三英寸見方的一小塊,厚只剩一寸左右了,其餘的都作為不能用的棄材了,那留下的一小塊,可真是價值極巨的拱壁了!不但是玉色勻淨,而且連一絲一粒的斑點也沒有,所謂「美玉無瑕」,真堪用來讚美張之洞所藏的那些玉料。 張之洞當然不僅是初次以貢品獻給太后,但先前卻的確不曾獻過玉器,所以太后也猜不到他獻的是什麼東西。於是伊就來不及的吩咐李蓮英道: 「快把他的東西帶上來!」 張之洞所差來的官自然不是什麼大官,決沒有資格直接來見太后的,只得在宮門外恭恭敬敬地候著;李蓮英便親自走出去,把他所捧著的東西接了進來,一直端到太后的面前,我們正極饑渴地在等著要瞧張之洞的貢品,李蓮英一端到,便立即把我們的眼光一起攝到他的手上去;他的手上是托著一具不很大的玻璃匣,裝璜非常講究,裡面是很適稱地盛著三具小玻璃盒,它們的花色和處面這一具大的完全相同,顯然是特地做起來的一套,不過裡面那三具小的比較上還要精緻一些。我們只見了這一套玲瓏可愛的錦匣,還不曾瞧見裡面的主要物,已覺得這一份貢品委實是極貴重的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