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禦香縹緲錄 | 上頁 下頁
一四


  從前時代的人,無論貧富貴賤,對於廚房的清潔,都不很注意的。太后卻不然,在宮裡頭的時候,往往親自上禦膳房去察看,因此那裡是永遠收拾得非常潔淨的。而這一次在火車上監時裝點成的這個禦膳房,地位雖不大,清潔還是十分注意。我敢說我從不曾見過這樣潔淨的廚房,連那地板也是擦得一些塵垢都沒有,差不多可以讓人家把它吃下去了。

  每天有兩餐是規定的「正餐」,在這兩次的正餐上便得照著規定,把那一百碗菜齊齊整整的端上來了。除掉這兩次正餐之外,還有兩次的小吃;既稱小吃,當然不會再象正餐一般的富麗了,可是皇太后總是不肯過分隨便的,所以每次的小吃,至少也有二十碗菜,平常總在四五十碗左右。

  那末所謂「正餐」一百樣,「小吃」四五十樣,究竟是些什麼美味呢?這個我真不能給你們作詳盡的答覆了!因為宮裡頭所吃的菜,花色實在太多,就是在車子上還是不少,斷非尋常人的記憶力所能記住的。本來我上面早就說過,中國人的飲食,原是一種範圍極廣的「實用科學」,我怎能記得清許多?

  舉幾個例:譬如清燉肥鴨,便是太后所非常愛吃的一樣菜,它的煮法是先把鴨子去毛,去肝臟再洗淨,然後加上一些調味品,把它裝在一個磁罐子裡;再把這個磁罐子裝在一個盛著一半清水的鉗鍋裡,緊緊地蓋一了鍋蓋,不使它走氣,就是這樣盡讓文火把它蒸著,一連蒸上三天,鴨子便完全酥了,酥得可以不必用刀割,只須用筷子去夾,也可以絕不費力的夾開。那時候就可以給你大嚼了!皇太后雖然有時也夾些鴨肉吃,但多份是夾鴨皮吃的;因為那層鴨皮,才是這一碗菜裡最精美可口的一部分。

  除了清燉肥鴨這一昧佳餚之外,下面的幾樣,也是太后的餐舊上所常有的東西,並且也是伊所歡喜的幾種。

  熏炙一類的東西,似乎最合太后的口味,象烤鴨燒乳豬熏雞煨羊腿等等,差不多是不斷的會供呈上來的。這些東西當然不是什麼希品。尋常的百姓們在外面的灑菜館裡也盡可以享受得到,不過宮裡頭的烹調法,多少總比外面更考究些。據太后自己說,伊年輕時候,最愛吃的一味菜是燒豬肉再放在豬油裡煎著,結果是煎到那肉上的皮,脆得比什麼東西都脆了,它的滋味就著實的夠人垂涎。在北方,這味菜有個別名,喚做「響鈴」;意思是形容它脆得可以給人家嚼出聲音來。所以這樣菜總是做得愈鬆脆為愈好,而年老的人便因為牙齒的殘缺,只得望著它歎氣了。

  到了太后暮年的時候,櫻桃肉便奪取了「響鈴」的位置,一變而為太后所特別中意的一昧菜了,它的制法是先把上好的豬肉,切成棋子般大的小塊,加上了調味品,便和新鮮的櫻桃,——在沒有新鮮櫻桃的時候,便把已經蜜餞或用其他方法制過的櫻桃,放在溫水裡浸著,浸得它跟新鮮的一樣好看,一樣鮮嫩。——起裝在一個白磁罐裡,加些清水,讓它入在文火上慢慢地煨著;大約隔上十鐘頭,肉也酥了,櫻桃的香味也煮出來了,這樣就可以給貪嘴的人們恣意飽啖了。尤其是它的湯,真是美到了極點!

  宮裡所常吃的幾種蔬菜之中,太后比較最歡喜的是「豌豆」。豌豆總是極嫩的時候摘下來的,所以不但它的滋味是很清爽,便是看它的色相,象一顆顆綠珠似的堆在白色的磁碗裡,也很容易引起你的食欲來。蘿蔔這樣東西,原是沒有資格可以混入禦膳中來的,因為宮裡面的人向來對它非常輕視,以為只是平民的食品,或竟是喂牲畜用的,絕對不能用來褻辱太后;後來不知怎樣,竟為太后自己所想來起來,伊就吩咐監管禦膳房的太監去弄來嘗新。也虧那些廚夫真聰明,好容易竟把蘿蔔原有的那股氣味,一齊都榨去了;再把它配在火腿湯或雞鴨的濃湯裡,那滋味使當然不會差了!此外,還有鮮嫩的竹筍,和絕細的薑芽,也是太后所中意的素菜;不論「正餐」或「小吃」,總得教他們做上來的。

  菌類在中國出產得最多,大約有七八種以上。蒙古地方也有,比內地各處所產的還要大一些,滋味也格外豐腴些。太后對於菌,更是十二分的歡喜,所以無論在什麼菜肴裡,只要不是絕對不可能的話,便總有香菌或麻菇和在裡面。但是菌類對於我,倒並無怎樣特殊的好感。我覺得山東膠菜的滋味,實在是蔬菜中最美妙的一種,它的葉子差不多是純白色,又嫩又甜,我往往是儘量的吃,不肯停止。

  中國各地象膠菜那樣著名的菜,真是多得不能計算,而就中尤以四川一省所產的東西,最為名貴,亦最受人歡迎。譬如說銀耳那樣東西,它的市價是貴極了,往往一小匣的銀耳,要花一二十兩銀子才買得到。它們是寄生在老松樹上的一種下等植物,不過不容易覓到好的,所以價錢是絕無理由的貴起來了。而且就是尋常人或官員,願意花多量的錢去買它的話,也不容易得到最好的;理由是因為最好的銀耳,已成了在四川省做官的人孝敬太后的一種專利品;他們雇了許多的工人,常年在那裡搜尋最好的銀耳,拿來去巴結太后。

  銀耳在裝運的時候,總是已經烘曬得很幹了,且還依著它們的價值的高下,分別裝在各式各樣的錦盒裡面;最精緻的錦匣,往往也要值到好幾兩銀子一個。裡面所盛著銀耳的價值,便可想而知了!但是價值雖是這樣高貴,然而它的滋味,卻委實不知道好在那裡,既不鹹,又不甜,也沒有香味;總之吃了它,等於沒有吃什麼東西一樣。所以它總是放在雞汁或其他的鮮湯裡一起煮的。

  還有種算是十分希罕的東西,喚做猴頭,大概跟打網球用的球一樣大小。它的來源也是四川,而且大部分,總是呈進宮來給太后享用的。(譯者按:猴頭也是一種野生的菌類植物。產在宜昌和四川方面的深山裡頭。但是因為產量極少,不容易找到,所以它的價值便貴起來了。用來做菜或調羹,滋味和冬菇,麻菇相仿佛,因為它的形狀象猴子的頭,故有「猴頭」之稱。這種東西也並不限於宮中有,北平市上常可以見到。也象銀耳一般的裝在很精美的錦匣裡頭,富貴人家買來當做送人的禮物。不過這東西假的極多,普通人不辨真偽,往往花了很高的代價,而買到假的東西,只有在清宮裡用的,便從來沒有假貨。)呈進宮來的時候,總是每兩個猴頭裝一錦匣,錦匣常用極好的黃綢做襯托,那種外觀,尤其比銀耳來得富麗了。

  猴頭有種種制法,也可以把整個東西擱在文火上蒸著,也可以切成一版一版的煎炒,有時候把它混和在各種肉食裡,也可以增加幾許鮮味;尤其是和在羊肉裡面,格外可口,就是用來做湯,其昧亦不在雞湯之下。

  還有一種「髮菜」。在現代的食品中裡,也很少有得看見了。它是細得象頭髮一樣的東西,所以叫做髮菜。嚴格的講起來,髮菜實在也是一種菌類,而且也是寄生在某種喬木上的下等植物。它的來源又是四川。——四川真可算是一處多產美味的地方了!不過髮菜的滋味,卻未見其美在何處,而它的用途,也並不廣,只有把它截斷了,混在豬肉裡煎炒,倒很有幾分特殊的風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