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
九二 |
|
§第七十一章 志得意滿,大軍凱旋家鄉 前文談到,成吉思汗在撒馬爾罕過冬避寒(公元1222年至1223年冬)。1223年春,他離汗撒馬爾罕,率軍北渡錫爾河,進入塔什幹地區。在大軍即將啟行時,成吉思汗命令已故漠罕默德蘇丹之母,傲慢的禿兒罕哈敦夫人以及漠罕默德的妻室和親戚(均已作了蒙古人的俘虜),齊集路邊,高聲拗哭,向前花刺子模帝國告別。 這一插曲恰恰應了成吉思汗曾在同其朋友學斡兒出的一次談話中所持的看法。一天,成吉思汗同孛斡兒出等人討論「人生在世,何為至樂」的問題。誠實的孛斡兒出說:「臂名鷹猛隼,控駿騎寶馬,乘春暖花開之時,出獵曠野之外,目睹獵物斃于馬前,斯為人生第一樂事。」 「非也,」成吉思汗說,「人生樂事,莫如戰勝仇敵,驅仇敵于馬前;盡掠其財物,悉奪其駿馬;目睹其親人以淚洗面;摟其妻女伴吾寢室。」 現在,這位蒙古領袖的所有的敵人都被他打倒了。此時,他來到錫爾河北岸,駐軍於那裡(1223年春)。在諸位那顏和把阿禿兒這些忠實追隨他的人們的陪同和簇擁下,在今塔什幹以南的察爾赤克河(錫爾河北岸的小支流)河谷,在部下為他設立的莊嚴的「宮殿」裡,他坐上了用黃金鑄成的寶座。同年(122年)春天和夏天,他在忽蘭巴失草原以舉行大規模的圍獵為樂。忽蘭巴失草原在今伏龍芝地區,垂河上游以南,亞歷山大山以北。他的最小的兒子拖雷一直在他身邊。他的另外兩個兒子察合台和窩闊台此時也趕來與他相會。在此之前,察合台和窩闊台在不花刺地區過冬,在那裡冬獵,每週派人給他送來50擔獵物。至於長子術赤,他一直在更靠北的垂河下游草原。遵照其父汗成吉思汗的命令,他將大批獵物(特別是野驢)驅至忽蘭巴失草原附近,供成吉思汗盡情狩獵。狩獵時,成吉思汗率先從獵,士卒繼之,追得獵物遠道奔竄,足力疲乏,往往徒手可縛。圍獵既厭,他們便將所捕野驢放走,但在放走之前,他們往往要在野驢身上烙下印跡。 此時,蒙古軍已沒有敵人與之作對,便逐步向北回撤。來到塔爾巴哈臺地區葉密立河附近時,成吉思汗的兩個孫子忽必烈和旭烈兀(此二人均是拖雷之子,忽必烈後來作了元朝的皇帝,即元世祖。旭烈兀後來作了波斯的汗)前來相迎。當時,忽必烈年僅正二歲,途中射獲一兔;年方9歲的旭烈兀射殺一鹿。成吉思汗大喜,親自將那兔子和鹿的肉和油脂塗在他的這兩個孫子的中指上。兒童初次獲獵,應以獵物的肉和油脂塗兒童的中指,表示認可和祝福,這是蒙古的風俗。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駐軍於額爾齊斯河河畔。他在前乃蠻境內停留了很長時間,一直到公元1225年春才回到闊別了6 年之久的設在土拉河畔黑林的大營。 關於成吉思汗班師的情況,後來蒙古的傳說比史書所載要詳細得多。公元17世紀的蒙古歷史學家對這些傳說進行過研究。這些傳說主要是關於皇后孛兒帖的態度問題。在西征的6年中,成吉思汗只有一名妃子伴駕,這個妃子就是他所寵愛的美人忽闌(蔑兒乞惕人)。孛兒帖夫人並沒有心生妒嫉,不過她最後也覺得成吉思汗離開的時間太長了。她藉口擔心蒙古由於其保衛者不在國內會發生不幸事件,派人致語成吉思汗說:「鷹已營巢於大樹之巔。若鷹長久淹留于遠方,難保賤雀不會飛來食巢中卵或雛鷹也。」 成吉思汗聽孛兒帖傳來如此言語,遂決心班師返回蒙古。但孛兒帖屆時會如何待他呢?這個問題使成吉思汗心中隱隱感到不安……於是,他派人先趕回去見孛兒帖,瞭解孛兒帖的意圖。但孛兒帖是一個謹慎而有頭腦的女人,她當即表示,她的丈夫的行動是很正常而合乎情理的。她說:『在那葦岸青翠的湖上,野鴨與天鵝甚多也,湖之主人自可隨意捕獵之;天下已歸於一統,年輕貌美之女子與婦人甚多也,主子自可任意挑選之,彼可以另納新婦,可以給尚未馴服之駿馬備鞍。」 成吉思汗得悉孛兒帖夫人如此回答,知道孛兒帖不甚計較,心裡也就踏實多了。於是他放心地回到了自己的斡兒朵。 這是一種頗具人情味的高尚的虛榮心!成吉思汗曾御駕西征,這一奇跡般的西征已使穆斯林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向他俯首稱臣。在他去世四個世紀以後,他的後裔在談到他生前進行的奇跡般的西征始末時,竟只記得他當時曾有過這種家庭口角(這種口角很可能是人們虛構出來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