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九一


  公元1222年秋,成吉思汗大營開始北回,長春真人也隨駕而行。行軍途中,成吉思汗數次命人給真人送去葡萄酒和西瓜以及其他甜食。10月21日,來到阿姆河與撒馬爾罕城之間時,成吉思汗命人設立幄齋莊,以請真人講道。講道時,鎮海在座,太師耶律阿海擔任翻譯。聽完後「皇上(指成吉思汗)很受啟發,哲人之言頗愜聖懷」。10月25日夜,月華如畫,長春真人繼續講道。他的講道給成吉思汗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成吉思汗命手下的人將真人的話用中文和畏兀兒文記載下來。長春真人在講道時向成吉思汗介紹和解釋了老子、列子和莊子的一些格言。老子和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紀時道教的兩位傳奇式的創始人,莊子是與亞裡士多德同時代的道教的第三大賢人。長春真人當時一再向成吉思汗提到了《老子》一書中那段祈禱推動萬物的無名力量的著名文字: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長春真人還向他的這位皇帝信徒傳授了《列子》一書中提倡的禁欲主義。《列子》中這樣寫道: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殼。竟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乎呷公元1222年10月25日良宵,這位道人向成吉思汗講解了下面一段描述莊子迷人而神秘莫測的形象的文宇:昔者莊周夢為蝴蝶,相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其志與!俄然覺,不知周之夢與胡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類。此之謂「物化」。

  長春真人可能還同成吉思汗談到了莎士比亞式的一幕:中國的哈姆萊特列子指著路邊的一個骷髏低語道:「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

  最後,長春真人,這位中原的哲學家向成吉思汗傳授了柏拉圖式的關於天上大鵬的神話。這一神話引自《莊子》開篇: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毫無疑問,所有以上這些話給成吉思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儘管他只是部分地理解了這些話包含的玄妙意義。在這段時間裡,成吉思汗一直處在一種秘傳教義和魔術的氣氛中。11月10日,長春真人來到成吉思汁大帳,對成吉思汗說:「山野學道有年矣,常樂靜處行坐,禦帳前軍馬雜,精神不爽。故特奏請陛下,准我歸山。」

  成吉思汗又一次高興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長春真人準備返回中原。他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散給了撒馬爾罕城的窮人(天知道這個兩年以前被攻陷的城市中有多少窮人)。但當時,天已開始下雨和下雪,他由此想到,在這個季節裡翻越天山是相當困難的。成吉思汗便利用這一點友好地請他推遲行期,他說:「朕已東矣,同途可乎?少俟三五日,朕之諸子即來。前來道話,朕尚有未解之處,有待請教真人。」

  長春真人和成吉思汗一起在河中地區過冬門222 年至1223年冬),這既是由於惡劣天氣之阻,也是由於不想使對他表現得如此友好的成吉思汗掃興。3月10日,成吉思汗在塔什幹一山上狩獵。當他正在追擊一隻受傷的大熊時,不小心從馬上跌了下來。狂暴的大熊就在他對面,成吉思汗一度處於十分危險的地位。長春真人事後向成吉思汗進諫,指出像他這樣的年紀不宜經常行獵。長春真人是根據道家理論說明這一點的。他說:「此次墜馬,乃天戒也。」

  「朕已深省,」成吉思汗回答說,「神仙所勸良是。然我蒙古人騎射少所習,未能雎已。」

  公元1223年4 月8日,長春真人決定告別成吉思汗返回中原。作為分別時贈送給對方的禮物,成吉思汗賜聖旨一道,並在聖旨上蓋了禦印,指示免除所有道教頭面人物的全部賦稅,並派了一名將領送長春真人返回。

  長春真人北渡垂河和伊犁河,再過阿力麻裡和準噶爾沙漠地區。在準噶爾沙漠,風吹沙移,沙丘一年一變,據當地居民說,此乃神靈使然。長春真人又一次過(當然是同來時方向相反)達比斯坦達班(或是更靠東的隘口之一)接著進入於旱而沒有什麼植物的戈壁灘地區。過了戈壁灘,繞過敵對的唐兀惕地盤,他踏上直達中原的道路。他經翁金河流域,江古惕部之呼和浩特,向東南而行,於公元1223年7月抵達山西省。4 年後,即公元1227年,長春真人去世。

  成吉思汗對道教表現出的興趣和好感在道教信徒中激起了巨大希望。有一個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那就是刻於公元1219年的一塊石碑。這塊石碑既是刻於1219年,因而也就是刻于成吉思汗同長春真人會面前兩年。石碑是根據跟隨長春真人前往阿富汗的另外一位道人的指示雕刻的,碑文刻的是成吉思汗的講話。這篇碑文借成吉思汗之口給成吉思汗描給了一副有趣的形象,無論從哪方面看,這一形象都是符合道教理想的。碑文中有一段文字大致是這樣的:中原傲慢奢侈極矣,天已厭之。朕居荒涼之漠北,漠北無所滋貪婪。朕恢復簡樸之風,再立純潔之德,謹遵中庸之道(這些都是道教的理想)。牧民破衣襤衫,朕亦破衣襤衫;牧民粗茶淡飯,朕亦粗茶淡飯。下民猶如朕之幼兒,朕必護之;士卒乃是朕之手足,朕當親之。朕經歷百戰,每戰必身先士卒;朕常冒鋒刃,未嘗慮己身安危。七年征戰,終成此大業;六合雖廣,悉歸於一統。

  從這篇碑文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道教哲學慣用的詞句。上段碑文的最後一句甚至是抄自中國古代君王的捷報。但是,不難看出,該碑文也能反映出這位蒙古領袖人物的性格特點或者說他對同時代人的態度(如果人們喜歡這麼說的話)

  另外,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成吉思汗在傾聽道人丘處機的明智建議時態度是那麼專注而謙虛。另一方面,他十分厭惡那些華而不實的演說家和愛吹牛的人。他蔑視波斯或中國禮儀給與君王的種種堂皇頭銜和稱號,並且囑咐他家族中的各位親王也不要接受這類頭銜和稱號。據說王族稱呼他時都是直呼其名——鐵木真。在他的文書中,這個名字前面也沒有任何堂皇的附加語。成吉思汗任用了前花刺子模帝國的一位秘書,讓他擔任用波斯文或阿拉伯文起草書信的工作。一天,他命令這位秘書起草一份發給摩蘇爾的阿塔畢的帶威脅性的照會。這位秘書領旨,用波斯文草擬了照會。在照會中,這位秘書圍繞威脅性的內容用了許多華麗的詞藻。成吉思汗懷疑這位秘書這樣做是在嘲笑他,而他是絕不能容忍別人嘲笑他的。於是,他馬上下令將這位喜歡過分玩弄詞藻的秘書處決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