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成吉思汗 | 上頁 下頁
七二


  §第五十六章 絲綢之路上的畏兀兒人

  成吉思汗的帝國的疆域,除了蒙古草原地區和緊靠蒙古草原地區的北部山區以外,又加上了中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區。現在,成吉思汗的視線又轉向中亞了。

  這裡所說的「中亞」,是從這個詞的狹義而言。就是說,它僅僅是指中國的突厥斯坦地區。這是一個正在「沙漠化」的地區。該地區北部是沙礫或鹽鹼粘土組成的荒漠,是戈壁灘的延伸部分,南部是廣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塔里木河由西而東橫貫這片荒漠的中部地區。這是一條要死不活的近乎乾涸的河流,其支流與主流還沒有或剛剛匯合就已近乎乾枯。即使是塔里木河主流本身,在即將流人羅布泊沼澤地區時就已差不多乾涸了。這條河流的北面是天山,西面是帕米爾高原,南面是阿爾金山。三面環山形成的兩個半圓形,以牧場地區甚至以森林地區(在天山和帕米爾山一側)包圍著塔里木河。

  發源於這些山脈的溪流在沒有最後消失於沙漠中以前,在上游地區造就了一些綠洲,一些肥沃得驚人的綠洲。這些綠洲(北面有吐魯番、和碩、庫車和阿克蘇,南面有車爾臣、克裡雅。和田和葉爾羌)在這個地區邊緣排列成兩個弓形,兩個弓形的交接處在可失哈耳(即喀什噶爾)綠洲以西。這些綠洲一個個都是興旺繁忙的農業中心,一個個都是「花園」。各綠洲內有玉米地、小麥田、果園、葡萄園。這裡的果園和葡萄園在歷史上遠近聞名(就像附近綽號為「蘋果園」的那個城市一樣)。這些綠洲內的居民,儘管自公元9世紀至12世紀以來一直講突厥語,但至今仍是屬￿印歐語系的農民,他們是波斯人的兄弟。

  這些農業的甚至是蔬菜水果的綠洲同時也是對於商業具有首要意義的商隊旅行綠洲。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這裡經過。這條絲綢之路穿過荒涼的中亞地區,使中華世界同伊朗、穆斯林世界和歐洲得以溝通。古埃及王托勒密時代的亞歷山大派地理學家,中世紀初期中國的佛教徒朝聖者以及公元13世紀末的 馬可·波羅都曾記載過這條著名的絲綢之路的情況。這條絲綢之路的北線經過吐魯番、和碩、庫車和阿克蘇,南線經過羅布泊、和田和葉爾羌。正如上文所說,南北兩線最後在喀什噶爾會合。

  兩線匯合後,這系絲綢之路便穿過位於帕米爾山北面的阿賴山脈和外阿賴山脈之間的山口,向西伸向費爾幹納平原,撒馬爾罕和河中地區,進入穆斯林世界。絲綢之路還有另一條線。稍靠西北方向,在阿克蘇與喀什噶爾之間,有一山脈名日天山山脈,與烏奇——吐魯番處於同一緯度上。絲綢之路這另一條線穿過天山山脈的松樹林,然後伸向伊塞克湖地區。伊塞克湖周圍冰天雪地,但湖水卻終年無冰凍,因而這個湖又稱為「熱湖」。從伊塞克湖開始,絲綢之路的這一線即進入另一個世界。該湖以西有垂河(即今之楚河)。垂河流經今之肥沃的伏龍芝平原,向成海和西伯利亞——突厥斯坦方向流去,最後消失於「白色沙漠」之中。

  在以上所述的這一廣闊的地區,在成吉思汗即位初期,有兩個同樣使歷史學家們感興趣的政權,一個是畏兀兒政權,另一個是哈刺契丹人政權。

  東北部的各綠洲,諸如別失八裡(即吉木薩爾)、吐魯番。和碩和庫車,屬￿突厥畏兀兒人政權管轄。在突厥語族的各族中,突厥畏兀兒人是最具古老文化的民族。從宗教角度來看,畏兀兒人中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另一部分人則信仰聶斯脫利派基督教。畏兀兒人有自己的特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從古敘利亞語演變而來,是後來蒙古文字的原型。畏兀兒人把他們的突厥方言改造成了一種文學語言。畏兀兒文學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有趣的作品,特別是佛教方面的作品。我們見到的這類作品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

  鑒於這一原因,畏兀兒人可說是其他突厥——蒙古人各族的文化教員。北部草原上的各個部落(過去是乃蠻部和克列亦惕部,現在是成吉思汗家族統治下的蒙古人)都從畏兀兒人中請了一些學者和文書,這些學者和文書對於它們初具規模的宮廷和政府是必不可少的人材。在北亞的很大一部地區,突厥畏兀兒語和畏兀兒文字成了行政管理的語言和文字。本書已經敘述過,成吉思汗於公元1204年滅乃蠻王國時曾得到了一位名叫塔塔統阿掌璽文書。當時成吉思汗向他請教印璽這個神秘的寶貝的用處,塔塔統阿回答說:「我主行令之時,或徵收錢糧,或任免官吏,必蓋此璽於詔書之上,以證其真實,以為其公證。惟有此印璽,方顯所頒詔書非偽詔也。」

  一言以蔽之,這位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當時就是乃蠻王國的掌璽大臣。成吉思汗請他供職蒙古宮廷,仍擔任掌璽大臣。從那時起,新建立的蒙古帝國的所有正式法令和文件就開始用突厥畏兀兒文書寫。成吉思汗還作出了進一步的決定。他雖然一生自不識丁,但他卻堅持要他的4個兒子學習畏兀兒文字,並責成這個塔塔統阿教他的4個兒子。另一個雖出身於克列亦錫部但卻受過畏兀兒文化教育的文人名叫鎮海。鎮海曾受託同塔塔統阿一起組織成吉思汗家族政府,後來到蒙古旅行的西方人都稱他為「大法官」或「掌璽大臣」。這樣,甚至在成吉思汗生前,蒙古帝國宮廷中就已經有了一批畏兀兒人官員。這些官員後來在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統治時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畏兀兒王國的歷任國王都位在位於天山東北的別失八裡,即吉木薩爾。畏兀兒王國的王號叫亦都護(即「聖君」之意)。當時的亦都護是一位名叫巴爾術的人。巴爾術似乎是一位深思熟慮的君主。當蒙古各部落在成吉思汗家族的旗幟下統一起來時,巴爾術馬上意識到這一重大事件將產生世界性的重要影響。所以,當其他的人在這一事件面前感到猶豫躊躇、不知當複何從之時,巴爾術卻搶先派阿惕乞刺黑和答兒伯二人為使前往蒙古祝賀和頌揚成吉思汗。他遣使致語成吉思汗說:「聞皇帝之聲名業績,臣心欣喜之至。臣之欣喜之情,猶如雲浮而見天日,冰消而見清水一般。若蒙吾皇恩賜,許做藩屬,則臣願為吾皇之第五子而效力!」

  成吉思汗當即嘉納其言,親切地答應了巴爾術的要求。於是,巴爾術於公元12if年春親自前往蒙古謁見成吉思汗。作為願作附庸的證明,他帶去了豐厚的貢禮:黃金、白銀、珠寶、綢緞、錦緞,總之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所常見的各種珍寶(他屬下的畏兀兒人4個世紀以來一直在經營這些財寶)。成吉思汗簡直被這種殷情陶醉了。能得到畏兀兒的歸順,他是喜出望外的。因為,正如前文所說,成吉思汗雖然目不識丁,但畏兀兒文化在像他這樣的遊牧人心中是具有很高聲望的。他特別盛情款待了遠道前來謁見他的客人,並當面把自己的女兒阿勒阿勒壇公主許配給巴爾術。

  他二人分手時,彼此都對對方的態度感到非常滿意。作為絲綢之路的主人,至少是作為絲綢之路北線主人的畏兀兒亦都護確信自己已得到了剛剛在北部草原上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的好感。至於成吉思汗,畏兀兒人的臣從則使他控制了作為歐亞洲際關係軸線的絲綢之路。我們不要以為,成吉思汗太粗魯,因而不會重視像絲綢之路這類問題。相反,他在花刺子模商隊事件上的態度將向我們表明,在他眼中,這種貿易問題是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