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九


  曹操下令修書給崔琰,書中寫道:

  「孤念舊情,無奈出此下策,孤不移汝其愚,乃能賜汝毒酒。奈何!奈何!」

  崔琰持信讀後泫然涕下,荀彧死亡之情景浮於眼前。他知道他的前途已經湮沒,呆了半晌,飲了使者遞上的毒酒,七竅流血而亡。

  崔琰對曹操的諷刺的確引起了一個政治風波,許都、鄴城之間的知識分子為此針鋒相對各自闡述著忠於朝廷、忠於曹操的正確與錯誤的問題。當曹操賜崔琰死,使曹營裡的「尊王派」對曹操不滿達到最高潮。

  尚書僕射毛玠,對崔琰的死憤憤不平,他以曹營中的老資格身份為崔琰呼冤。毛玠是曹操創業時的一個重要夥伴,曹操興義兵時,毛玠就給曹操策劃了一個「奉戴天子,征服諸侯」的計劃。曹操以他訂的計劃作為創業的藍本,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曹操也仍以「奉戴天子」這個政治口號收服了北方民心。曹操把毛玠推薦給獻帝朝廷中,任尚書。

  現在老夥伴也對他反戈一擊,令曹操大吃一驚。忠於曹操的將帥認為毛玠思想僵化,對他也進行了譭謗和攻擊,曹操一氣之下,逮捕毛玠交付有司審議。

  侍中桓階、和洽為毛玠說情,歷數毛玠在曹操營中的功勞,據理力爭,曹操念於舊情,免了毛玠的死罪,但是為了削弱那些「尊王派」的實力,曹操下令把毛玠廢為庶人,永不錄用。

  曹操從逼荀彧死到毒死崔琰、廢毛玠為庶人等一系列事件中,表明了他由於權勢的增長,初期創業的理想已發生了偏離。

  華歆等壯年知識分子不尊漢朝的傾向愈發煽動著曹操著手建立一個新的朝廷——魏。但曹操又始終不向天下宣佈他的措施,他只想當一個「周文王」,希望自己的兒子去當「周武王。」

  曹操曾向司馬懿談起自己戎馬倥傯幾十年,在軍事往往有見樹,而在政治上卻沒有長遠的規劃,因而導致了自己後院中幾起政治風波,這些事件分散了他的精力。現在年歲已高,長途征戰已很吃力,於是他打算加強他們曹家班底,為今後的政治、軍事作好人才的儲備工作。

  正當曹操處理完崔琰毛玠的政治風波之時,漢中的夏侯淵寫信報告曹操,他那裡又有軍事爭端的可能了,曹操全力以赴,處理這些前線送來的公文。

  自從曹操從漢中班師後,漢中負責防守任務的大將是夏侯淵、徐晃、張郃的部隊,這三支部隊都是曹操的精銳。曹操深知漢中的重要性,故安排的軍力還是較充裕的。

  張郃在建安二十一年突過巴山,來到了巴中地區。這塊地區也是劉備垂涎已久的肥肉,早在曹操與張魯作戰的時候,劉備就派熟悉這一帶地形的黃權進佔了巴山地區,打敗了當地一個叫做胡的部落,劉備的軍隊在此作出了攻擊漢中的一個態勢。張郃自然不甘示弱,就率部打擊這一帶的蜀軍,並鼓勵這裡的居民移入漢中,顯示將選此地與蜀軍作大規模決戰的場所。張郃治帶軍有方,部隊行動快捷,很快攻垮了黃權的巢穴,並連續進佔了益州的窄溪及蒙頭、湯石等軍事重地均納入其統轄之中。

  去成都途中送告急信的騎兵連續不斷,劉備有些慌張,他估計,如果張郃以巴中作為根據,向閬中擴展,這無異在蜀州插了一枚刺人的楔子,非拔出它不可。有鑑於此,劉備立刻派出巴西太守張飛和張郃對抗。

  張飛年齡大於張郃,但他的勇猛仍是世所罕匹。張飛外表相當粗獷,其實心思細密。當陽長阪之戰時,他利用自己勇冠三軍的威名,大膽地採用疑兵斷後,拖住曹軍,劉備才得以僥倖脫險。

  張飛對抗張郃的兵力明顯處於劣勢,為了避其銳鋒,張飛不逞匹夫之勇,把部隊時而化整為零,時而集結一體,採取遊擊戰術與張郃周旋。

  張郃此時憑兵多將廣之優勢,又未經正面與張飛決戰,張飛也儘量不與他單打獨鬥,於是,張郃就驕狂自大起來,認為張飛是「廉頗老矣」,並令士兵大聲呐喊「廉頗老矣」激張飛來決戰,以便以優勢兵力圍而殲之。

  張飛不睬張郃的激將法,只是恃險堅守,彼此纏鬥達五十余日,張郃軍的糧食耗盡了,士兵僅靠挖野草,捉青蛙充饑。張郃心急如焚,迫切希望能夠與張飛速戰速決,張飛在查知張郃的心情後,乃故意率領萬餘人馬,假裝由狹路前往偷襲張郃。

  張郃在探馬將此消息報知後,以為張飛想趁其糧食少軍心不穩時襲擊他,就將計就計,決定留下空營,率所有士兵進行反偷擊戰。

  張郃率軍尾隨張飛軍隊後面,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張飛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當張郃軍隊進入一個叫做瓦口隘的地方時,張飛的部隊已無蹤影。瓦口隘的地形異常險要,從隘口進來,只有一條狹長的峽谷,無水,只有枯草時現時遮的小路。峽谷兩壁是寸草不生的石板,高達十幾丈,莫說人,就是善攀援的猴子也從峽底到不了穀頂。張郃帶著士兵在峽谷行了一會,觀察到這樣的一個隱藏著危機的地形後,一拍腦袋:「哎呀,糟了!傳令後部作前部,前部作後部,立即火速退軍!」張郃在叫苦不迭的時候退兵已經太晚。他的後部軍隊已被張飛埋伏的弓箭手射得鬼哭狼嚎,哪裡還敢殿后,更不敢充作前鋒退出去,只顧忘命地向峽谷中逃去,此刻進入峽谷的士兵又潮水般地湧出。頓時,張郃的軍隊亂成一團,蝟集一堆,正在這時,峽谷頂上擁出了兩彪人馬,旌旗上一個大大的「張」字格外醒目。張飛揮手指向峽谷裡的張邰部隊,霎時,張飛的士兵推下了早就準備好的巨木、石頭,其滾下山坡的隆隆聲音,震撼著峽谷內外。緊接著,如蝗的箭羽飛向各自逃命的曹軍,中箭者數以千計。

  張郃見敗勢已定,就慌忙棄馬,徒步向一險崖奔去,甩掉了張飛的追擊。他與數十名親兵冒險登上懸崖,急急如漏網之魚,向漢中夏侯淵的駐紮地逃去。

  此役,莽張飛郃戰勝曹操的猛將張,擊潰收降了張郃的幾萬兵馬。這是張飛軍旅生涯中的第二個傑作。

  夏侯淵見張郃的數萬大軍全部覆沒,大怒之下,喝令刀斧手把拼死逃回來的張郃推去斬首,並且怒駡道:「汝驕傲自大,折我精兵,辜負魏王的重托,還有何面目活著 !」

  夏侯淵的參謀郭淮勸道:「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張郃雖然有罪,但他昔日屢立戰功,魏王也很愛惜他,不可斬也。讓他戴罪立功,於我們很有必要。」

  夏侯淵稍解氣憤,就暫不處死張郃,把他監禁了。然後寫信告訴曹操進兵巴中失利的消息。

  曹操聞張郃敗于張飛之手,深感意外。為了穩住漢中部隊的軍心,就寫了一封信給夏侯淵,信中大意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張將軍兵敗,是輕敵所致,切盼戒驕,加強防衛」,云云。其時曹操本想再到漢中督戰,無奈東線孫權又動干戈,他實在分身乏術,只一味令夏侯淵堅守,切忌輕舉妄動。他自己到東南線督戰去了。

  建安二十年,張遼與李典、樂進等大敗孫權後,在這裡就形成魏吳對峙的局面。孫權在合肥之戰中險些送掉性命,而且損失了一些得力大將,報仇雪恨的思想在東吳軍中廣為盛行,因此,在濡須口佈防的東吳軍隨時會傾巢北上。

  曹操深信張遼能獨當東吳軍的進攻,但是,駐守於這一線的兵力還是比較薄弱,為了逼迫孫權撤軍,或者是曹操想徹底解決與孫權的連年征戰,建安二十二年,他親率大軍南下。曹操這次率領的軍隊陣容龐大,他要顯示他有決心以武力和孫權相對抗,他這次帶的部隊有夏侯惇的部隊,南軍都督曹仁的部隊,還把漢中駐守的徐晃部隊調來了,匯合張遼、李典、樂進的部隊,人員達二十萬以上。

  濡須口第二次戰雲密佈,大戰即將爆發。

  孫權得知曹軍精銳全來了,也毫不示弱,抽調東吳最善戰的水陸大軍雲集濡須口,號稱東吳第一大將的呂蒙防守在第一防線上;少壯派將領淩統、甘甯率主戰部隊緊靠呂蒙。不僅如此,孫權加編了素以勇猛忠烈聞名的行伍出身的周泰、蕪湖令徐盛、右護軍蔣欽,以及赤壁之戰的名將董襲,陣容之龐大在東吳軍歷次戰鬥中幾乎是空前的。孫權軍隊的這些實力,如與曹操決戰的話,大概也是伯仲之間。

  曹操這次率大軍南下,他沒有帶謀士如劉曄、司馬懿等,從鄴城出發時,他對送他出城門的劉曄說:「我們兵逼孫權,絕非是硬碰硬,只是一種戰略態勢罷了。我最擔憂的是一旦我離開鄴城,那些人又趁機來興風作浪,以前沒有重視這方面的事情,現在深感『末大難折,尾大難掉』了,希望你留下摒除可能出現的隱患。」

  劉曄點頭,一一答應。

  春二月,萬物復發,春光明媚。濡須口駐紮著曹、孫部隊,行營連綿數裡。春天的空氣透明清新,燕雀歡悅。大自然渾然不管即將出現的一場酷烈的戰火,它悠哉地綻放著美麗的風光。

  曹操把前鋒將領樂進的部隊派遣到長江口,大戰拉開了序幕。孫權令呂蒙負責前線指揮,徐盛和董襲親自迎戰。

  長江水由於上游的積雪已經融化,水位上漲,波濤洶湧,東吳軍的戰船寬大平穩,佔據了江上的優勢,曹軍不習水戰,就牢牢控制著岸上碼頭。

  徐盛率一支千人部隊首先從一偏僻處登岸,暫時開闢了一小塊陸地。其他部隊相繼開來,人馬就顯得擁擠而混亂。樂進觀察到這種情形,率優勢兵力猛攻,東吳軍面呈懼色,堅閉營門不敢迎戰。

  徐盛為提升士氣,和董襲商計決定繞道偷襲李典的部隊,他倆分成兩路,徐盛率幾百勇士從陸路進擊,董襲乘快船順江而下,到了李典軍營,徐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進去,董襲在船上擊鼓鼓舞士氣。霎時,雙方混戰起來,徐盛人少,儘管人人爭先勇鬥,以一當十,殺了部分曹軍,但不久,很明顯地處於下風,李典派大船撞沉了董襲的快船,曹軍用槍搠死了水中沉浮的董襲。徐盛見董襲死掉,帶傷突圍而去。

  孫權聽說前鋒失利,立刻親率周泰的部隊前去接應,卻被曹操安排的伏兵——張遼部、徐晃部截住。張遼、徐晃軍訓練有素,周泰的軍隊是東吳的精銳,雙方打得異常猛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