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良謀難展 英雄無奈

  洛陽——洛水之陽也,意即位在洛水東方河邊。

  洛陽城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京城之一,又稱為東都,與關中的長安城遙相對應。它位於現在河南省西北方的伊洛盆地。海拔高度約一萬零四十五公尺,向南控制古軍事重地伊闕的龍門。北依邙山,東臨虎牢關,西面是進入關中平原必經關口的函谷關。伊洛盆地四面環山,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是伊、洛、灘、澗四條河川沖積而成的。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以周武王為盟主的西方部落聯軍,攻入商王朝京城朝歌,摧毀六百多年天下共主的殷商王朝,建立以家族天下為主的西周政權。由於新的天下共主政權重心在西方的鎬京,即現在的長安城附近,為了就近管理散佈在廣大東半部領域的殷商王朝殘餘部落,特命令周公旦及召公,在洛水北方,建立東都洛陽,作為周王朝東方經略的根據地。此後,身為攝政的周公旦,便經常到這裡來會見諸侯,處理天下政務。洛陽城便成為中國政治和文化的重鎮。

  到周平王時,為逃避犬戎之亂,放棄鎬京,遷都雒邑(今洛陽)。東遷的周王室積弱不振,名存實亡,但是洛陽作為國都,文化及經濟更為興盛起來。

  一千多年以後,出身南陽地區的西漢王室後裔劉秀,在平定王莽新朝末年引發的亂局之後,以長安城歷經戰亂,市街破爛不堪,有待重建,乃決定遷都到經濟力量及水利設備比關中好些的洛陽。由於東周時的洛陽城也因早年戰亂,幾乎全毀,乃決定以原城為基礎,在其稍南地方重建新政府的京城,史稱之為東漢王朝。劉秀便是東漢的第一位皇帝——光武帝。

  新建的洛陽城,在邙山和洛水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南北長九裡,東西寬六裡,形態成長方形結構,又稱為「九六之城。」

  洛陽城內,共有南北縱走及東西橫走的廿四條大街道,兩旁植有柳樹及槐樹,街道及街道中間為居住的「裡」。主街道連貫各主要城門,寬約四十公尺,長五百公尺。城中間有條天子專用道路,稱為禦道。禦道的兩旁有高約一公尺半的長牆圍住。依照洛陽城原樣,東漢武帝重建了「南宮」,辦公居住都在這裡。南宮的東邊,設有司徒府、司空府及太尉府。東漢明帝時又在南宮的西北增建「北宮」,專為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北宮設有四個大門,名稱和南宮完全一樣,設有朱雀 (南)、蒼龍(東)、白虎(西)、玄武(北)四個大門。為了皇帝每天來往于兩宮的安全性,在兩宮之間建有上下兩層的複道,上層便是皇帝的專用通道。

  北宮的主殿為德陽殿,重要慶典常在這裡舉行,皇帝也常常在這裡的朱雀闕會見重要大臣。德陽殿周圍則由含德、章台、天祿、宣明等八大宮殿環繞。在洛陽城的東北隅有個永安宮,附近設有大倉及武庫,是武器及糧食的儲存中心,旁邊有運輸進出貨的專用轂門。城內大多是高級住宅區,專給文武官員居住的。尤其東城牆附近的上東門及中東門,有步廣裡及永和裡,大多是大規模的府邸,不少權臣便都居住在此。

  整個洛陽城是由宮殿、庭園、官署及高官權臣的宮邸組成。庶民則居住在城外邊緣處。洛陽城內外有三個主要的「市」,南宮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內的住宅區,住有一些無官職的御用商人,及有錢的世豪。東郊的馬市及南郊的南市,則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躍區。

  由於坐北朝南的體制,漢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即公元三八年,重新以南城牆的平城門,作為洛陽城的正門。南宮的大門有條大道,直接連通平城門。平城門外為南市,靠近城門的大道旁,建有兩座祭祀專用的殿堂:東面為辟雍,是禮教用祭祀堂,為儒學教化天下的象徵;西面為靈台,是觀察天象及雲氣用的天文臺,也是天命的象徵,東漢時中國史上最重要的科學發明——張衡的渾天儀及地動儀,都裝設在這裡。

  當時洛陽城人口,包括城外部分大約有百余萬之多。

  東漢少帝光熹元年,即公元一八九年,炎熱的八月上旬,下午申時左右,在洛陽城東門通往城內的方向,行來三位騎兵將官。三個人都著輕便武官服,騎著馬緩緩前行。天氣很熱,他們的背心都冒出了汗來,將薄錦官服浸濕了一片。三人行至街口,然後轉往北向,顯然是往東北角廣步裡的權臣官邸而去。

  三人騎中,行在最前面的那個,生得圓臉、大眼、短須,樣子有點滑稽。從他的服飾看來,應屬一名高級將官。雖然只有三十歲出頭,但已顯然有發胖現象,更使其顯得手腳粗短,孔武有力。從他的馬上雄姿,以及炯炯有神的雙眼,可以看出他曾經過嚴格的武術訓練。

  緊跟在後面並騎的兩個人卻長得很相像,都同樣高大而英挺,一副英姿颯爽的樣子。左邊的將官著白色輕戰袍,一部修長飄然的鬍鬚,但樣子卻頗為文雅,大有書生風度。右邊的將官年紀較小,著褐紅色輕戰袍,他顯得有些神情緊張,右手按在佩劍上,不時左顧右盼。仿佛在三人中是由他負責路上警戒的。

  這時候,前頭的矮胖將領,微皺眉頭,臉色肅然,似乎心事重重。

  白衣將官也是沉默著的,顯然在想事情。忽然,他抬頭望了矮胖將官一眼,便策動坐騎,緊走兩步,與矮胖將官平行,側過身來說:

  「曹公,我看今天大將軍府的會議,又要拖到深夜才能結束了。」

  矮胖將官回過頭來,換上一副面帶微笑的鬼臉,使他那原本就有點滑稽的面孔,顯得更加有趣了。他以略帶不屑的口氣說道:

  「是啊,所以我才故意稍許去遲一點,免得在那兒坐久了悶得慌。這些做大官的,滿腦子盡是如何打敗政敵,以奪得更多的權力,根本無暇思考整個時局的發展。這些人每天都在製造陰謀,製造機密,製造危險。成天開會,再機密的事也會守不住。每件事討論再討論,議而不決,事情真的會被他們給搞砸的。」

  他略微停頓,大約是吞了口唾沫,以潤潤因天熱而幹的咽喉,又說:「自從先帝駕崩,時局便一直緊張。四月時的蹇碩事件,大將軍本已取得絕對優勢,但他瞻前顧後,似乎仍擔心張讓等人的力量。我看他老是把陳蕃、竇武的悲劇掛在嘴邊,要大家記取教訓,好像他很希望尋找到更大的支持力量……」

  矮胖將軍沒有說下去了,抬起手掌遮了眼睛,往前瞭望了一陣,又才說:

  「哼,他已經是大將軍了,手握全國軍隊的指揮大權,還要尋找什麼力量呢?何況,現在的宦官力量也不像三十年前那麼龐大了。像蹇碩,他身任上軍校尉,名義上是京城五軍的統帥,但出事時,連直屬部隊都不幫忙。目前,除了禁宮部隊外,張讓能指揮的兵力其實也不多。真正令人擔心的是,皇帝在他們身邊,是否會造成玉石俱焚的悲劇呢?又萬一,司隸部分親宦官派的軍隊攻入京城,爆發內戰,東郊和南郊的居民,可能會發生大災難!」

  「曹公,依照你的意見怎麼辦最好呢?」

  談到自己的想法,矮胖將領顯得特別興奮,臉上再也看不出一絲的苦惱痕跡,神采飛揚,口沫橫飛:

  「這件事看來雖然有點困難,其實不然。先帝駕崩後,今皇上年紀尚輕,一向依附皇權的宦官權勢也隨著削弱了。因此,大將軍應該運用法律權威來壓制不法的行為才對啊。找到宦官的犯罪證據,正式交付有司審理,在政權律令的壓制下,宦官無法運用特權,自然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兵法上講:『古之善戰者無功名』。解決政治問題,最好採用政治手段。公開或表面上的武鬥,我認為是很不明智的。如今據說大將軍有意徵召地方部隊,威脅比較維護宦官的何太后,並準備展開全面的大屠殺,我認為這是再愚蠢不過的了……」

  雖然已近中秋,洛陽的天氣今年卻特別熱。但自從漢靈帝劉宏在四月十三日,以三十四歲的壯齡去世以來,洛陽的政治溫度,卻一直凝結在冰點。大家都認為會出大事,人人心情沉重,個個臉色僵硬,即使處在炎熱的天氣中,內心仍是害怕得直發抖。

  大將軍何進與宦官頭子張讓、段圭之間,正進行著一場激烈的鬥爭,看情形,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火拼。中東門街道上的三人騎,談論的就是這件事情。

  那位走在前頭的矮胖將官,正是京城五軍團指揮官之一的典軍校尉曹操。

  曹操自從隱居地點被召進京以後,就慢慢無可奈何地捲入了這一場逐漸尖銳的政治鬥爭中,處境一度非常尷尬。因為曹操的父親曹嵩過繼給大宦官曹騰為子,曹操也就是宦官後代了。雖然身為宦官後代,曹操卻非常反對漢末擅權的宦官,他有著滿腹革新救國的理想,初入官場便成了反宦官集團的主角。可是,反宦官的士大夫階層,對這個宦官後代「志同道合者」卻很不信任,常以異樣的目光看待他,莫名其妙地懷疑他,經常對他冷嘲熱諷。因此,使曹操在這次鬥爭事件中,充滿著無奈和無力感。他反對宦官,但又不主張搞成大屠殺似的鬥爭,他擅長採用政治手段解決政治問題。他這些主張,極有可能被以異樣目光看待他的士大夫階層理解為「有二心」。曹操知道這一點,故而在作上述見解之後,又搖頭歎息起來……

  跟隨在曹操後面的兩位將官,是他的曹家堂兄弟,由於並無血親關係,外表也有頗大差異。著白衣的是哥哥曹仁,字子孝,他不但精通槍刀,而且擅使弓箭,能在萬馬奔騰中,射取指揮官。此外,他也頗諳兵法,善於韜略,頗有大將器宇。穿紅褐色衣服的是弟弟曹洪,字子廉,擅使雙刀,臂力過人,膽量奇大,以勇猛見稱鄉里。少年時代,曾有盜賊襲擊曹家莊,壯丁紛紛走避,曹洪卻打赤膊,使雙刀,由內庭躍出,瞬間斬殺數人,盜賊鼠竄而去,鄉里人甚奇之。

  曹氏兄弟雖非曹操血親,但對這位堂兄仍非常敬重,隨時都緊跟其左右,宛如私人保鏢一般。

  曹操三人所討論的洛陽緊張情勢,開始于當年的四月八日。這一天,漢靈帝劉宏在南宮嘉德殿處理政事,突然大汗淋漓,兩眼翻白。由於情況非常嚴重,太醫也不敢將他移往寢宮,只得就地診治。但是診治無效,五天后的四月十三日,漢靈帝以三十四歲壯齡死於嘉德殿上,在位二十二年。

  在後漢的皇帝中,漢靈帝劉宏與宦官的關係最為密切。劉宏並非前任皇帝劉志的兒子。在漢桓帝劉志襲殺跋扈將軍梁冀一族以後,宦官勢力達到了最高峰。漢桓帝劉志在三十七歲去世後,由於沒有兒子,在竇太后、竇武、陳蕃等的支持下,十二歲的劉宏,便以外蕃身份入主京城。

  當時大將軍竇武及太傅陳蕃,也想依照往年經驗,在皇權中空階段,發動兵變以壓制宦官勢力。但由於這個秘密計劃因小皇帝不懂事而洩露給宦官聽了,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竇武、陳蕃等數百名清流派人士全部遇害。朝政從此完全落入宦官及濁流派官員手中。後漢帝國也在他們花天酒地、貪污腐化的經營管理下,奄奄一息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