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曹操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


  劉宏從小在宦官的包圍下長大,文則由張讓、段圭等做主,武則由孔武有力的大宦官蹇碩出任新編組的京城八軍總指揮官的上軍校尉控制。

  但有時候,劉宏也頗有獨立思考能力,只要他覺得有道理的,即使宦官全部反對,他也會不顧一切硬幹到底。

  光和五年,即公元一八二年,也就是二十六歲的劉宏在位的第十四年,旱災嚴重,疫病流行,情況相當惡劣。劉宏便親自祈禱上天,詢問降災的緣由。

  那時,曹操身任議郎,他趁機上書表示:「天災來自人事,當今的三公徒具虛名,不盡職責,處處掩護私黨,不守法的鷹之輩放縱橫行,有德行的人反而被囚禁在牢中……社會混亂的情形,比天災更為嚴重……」

  劉宏領會曹操所指的弊端,立刻將三公之首的司徒陳耽免職,並提升太常袁隗為司徒;嚴厲斥責太尉許有及司空張濟,所有曾因事被免職的大臣,再度調回洛陽,並派人為議郎。一時朝野大動,頗有改革中興的氣勢。

  中平五年,即公元一八八年冬十月,也就是他去世前的半年,劉宏接受大將軍何進的建議,親自全副武裝主持閱兵式。

  典禮完畢後,劉宏問參加閱兵的討虜校尉蓋勳說:「有這麼強的軍容,為什麼還會有人想叛變呢?」

  蓋勳乘機回答:「那表示陛下的心腹臣子有問題呀。」

  當時以上軍校尉的大宦官蹇碩兵力最強,也夠得上是皇帝的心腹大宦。因此,劉宏很自然地以徵詢的表情回過頭來看蹇碩,蹇碩一時愕然,只得無趣地避開。

  劉宏進一步地詢問蓋勳:「如果我想辦法增加軍隊的待遇,並且加強檢閱訓練,你認為如何?」

  蓋勳說:「我聽說從前的賢明君王從不舉行閱兵大典。因為盜賊叛變都是在遠離京城的各州郡,如果皇上卻集中兵力在身旁,並不足以顯現軍威,反而有害正常軍事作業的運行。」

  劉宏聽了不禁感歎地表示:「你講得有道理,可惜我認識你太晚了,怎麼過去從來沒有人對我講過這種道理呢?」

  事後蓋勳對京城五軍的副指揮中軍校尉袁紹表示:「我看皇上倒是相當聰明的,他不過長期被左右所蒙蔽罷了。」

  因此,蓋勳建議袁紹結合有志之士,伺機誅殺宦官以清君側。

  的確,年紀逐漸長大以後,劉宏也似乎發現圍繞在身旁的宦官問題嚴重。加上第二次黨錮之禍的流血事件發生後,引發士人及平民極大的反感,宦官的實際影響力,已盛極而衰了。中平元年,即公元一八四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宏便乘機大量起用「清流派」名士出掌軍政大權,以和宦官分庭抗禮。像司隸軍區指揮官的皇甫嵩、 朱儁、盧植,新編制京城八軍指揮官的袁紹、曹操、夏牟、淳於瓊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反宦官人士。

  或許因為宦官感覺到了這股壓力,為了自保,他們於是向劉宏下了手腳。在這件事的半年後,東漢靈帝劉宏便突然暴發重病,死在辦公的嘉德殿中。這事當然是十分蹊蹺的。

  劉宏病發後的情況非常危急,因此他立刻召見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議後事,特別是繼承權的問題。何進原是洛陽城的大屠宰商,家境富裕,其妹入宮為貴人,後生下王子辯。遂在張讓及段圭的建議下立為皇后,何進也因而富貴。他曾出任洛陽府尹,黃巾起義後,何進奉召出任大將軍,統領軍政大權。

  劉宏晚年時,寵愛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協,由劉宏的義女,漢桓帝之妻董太后扶養。董太后曾要求劉宏改立劉協為太子,但劉宏以不宜破壞漢王室立長立嫡原則,遲疑不決。因此病發時,劉宏最擔心的便是繼承問題。

  由於劉宏已無法視事,董太后乃就與上軍校尉的大宦官蹇碩商議,主張廢太子辯,改立皇子協。但張讓及段圭等與何皇后較親近,都不表贊同。

  蹇碩勢單,乃暗中和董太后商量:「若欲立皇子協,必須先誅殺何進,以絕後患。」太后應允,蹇碩乃派禁衛軍埋伏於南宮,準備刺殺進宮打算和劉宏商議繼承大事的何進。

  皇帝侍衛長潘隱,平日和何進私交甚好,在得知蹇碩陰謀後,親自藏身於南宮門前等待何進。沒多久,何進帶少數貼身護衛由平城門進入,在未抵宮門前,便見潘隱在宮門邊向他遞眼色,並以目視佩劍。何進立即會其意,即刻止步,回頭對幾個護衛說:「有詐,快走!」

  於是,何進在護衛擁簇下,由小苑門奔出,抵達郊外的私宅,並囑衛隊作好防備,又馬上召集袁紹及曹操等反宦官集團共議大事。

  袁紹主張先下手為強,領軍隊入宮,盡誅宦官。但曹操表示宮內宦官人數多,且並非人人擅權作惡,玉石俱焚,於法無據。何況蹇碩等領有禁軍,雙方在禁宮內動刀劍火拼,更非禮法所容。

  雙方爭論不休間,潘隱又派使者至,秘報劉宏已駕崩,繼承問題亟待處理,如董太后及蹇碩等乘機奪權,太子辯及何皇后都有性命危險。

  曹操立刻挺身表示:「情況危急,今日之計,應先求正君位。請速以何皇后之名義召集三公及文武大臣,先扶持太子登九五之尊。為了防止蹇碩以武力阻撓,宜就近調動京師禁衛軍團,以護送大臣進入南宮,完成新皇帝就任大典。一方面更應該派人說服一向較親近皇后的張讓及段圭等,勸他們保持中立,造成宦官集團的分裂,這樣子便可以先孤立蹇碩,再以國家法律及制度,解除宦官擅權干政的弊端。」

  曹操在危急之時,出此及時之策,在座的無不接受。何進即刻以大將軍之名,調動軍師禁軍團五千人,由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瓊等率領、分別從城南的平城門、水宛門、津門進入,並在南宮的周圍佈防,嚴禁其他軍隊接近皇宮。

  蹇碩獲知此訊,已經太遲了,不禁大驚。這事太突然了,再加上大宦官郭勝、趙忠等見機倒戈,在內宮形成對立,張讓、段圭又保持沉默,不願參與此事。蹇碩自知勢單力薄,趕快暫時退入北宮。

  袁紹說:「大將軍,大家的意思你還不明白麼?是要大將軍將他們立即剷除!」

  何進道:「我此刻心情也和大家一樣,恨不得立刻將大宦官們殺得一個不留,只是何太后說了,皇上尚小,宮中又剛經過一番打殺,目前需要一點穩定。要不然……」何進做了個揮掌劈下的動作,同時咬緊了牙齒。

  既然如此,眾人只得暫時罷休,但仍對何進進言:「一有機會,就得及時行動。」眾人走後,何進一直在思索袁紹等人的話,越想越覺得後宮尚存的宦官,若不剷除,真是他的心腹之患。想著想著,他竟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顫……

  確實,這時張讓、段圭等宦官,正在採取積極的動作。他們雖然在蹇碩被擊殺後,借何太后的幫助倖免於難,但也很快預感到,何進及清流派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張讓、段圭等宦官經商議後,決定採取曲線救助的方式,一是尋求保護,二是等待時機。張、段二人攜帶珍貴珠寶,先後去拜見何進二弟何苗及何進的母親舞陽君,表示他二人很忠於何太后,當初董太后想廢太子劉辯立劉協為太子,也是因為張、段二人擁護何太后才沒有辦成。現在蹇碩已死,宮中禍根已除,宦官中並不都像蹇碩,如他張讓、段圭,就是反對蹇碩而站在何太后一邊的。

  何苗和舞陽君都分別表示,他們是相信張、段二人的,並請張、段二人放心,何進那裡,有他們去說,他們會想法勸說何進不要為難張、段等宦官的。

  在何苗和舞陽君那裡做了工作之後,張讓和段圭又以同樣的手段去見已擢升皇帝祖母的董太皇太后討好,董太皇太后開始不理他們,因為對當初張、段二人反對立皇子協一事,一直耿耿於懷。但張、段二人不厭其煩地去巴結董太皇太后,並說他們當時也是出於何進的壓力,迫不得已而為之,直到現在,何進都對他們幾個宦官不懷好意。他們在這中間,真是難處……

  這樣一說,加上他二人的反復巴結,董太皇太后便對他二人由原諒而同情起來了。最後,董太皇太后向段、張二人表示,她的兄弟驃騎將軍董重在司隸區駐有重兵,足可以和袁紹的禁衛軍團抗衡,他二人也就不必過於擔心何進的為難甚至迫害了。

  張讓和段圭的第一步目的達到了,也就是說,他們尋求到了一種暫時的保護。他們便想好好利用這一機會,在後宮進一步做點文章。

  首先,張讓煽動董太皇太后奪權,他對董太皇太后說:「你身為太皇太后,應該是後宮最有權威的人。但是,何太后藉口臨朝親政,獨霸朝綱,致使太皇太后沒有一點權力,實在欺人太甚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