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白居易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十、重回長安 元和十五年(公元829年)正月二十七日,唐憲宗暴死于中和殿,實際是被太監陳弘志所害。太子李恒在宦官梁守謙和王守澄的擁戴下登上了皇位,史稱唐穆宗。 白居易聽到憲宗突然駕崩的消息,異常悲憤,在《奉酬李相公見示絕句》下自注雲:「時初聞國哀。」 詩中有句雲: 「涕淚滿襟君莫怪, 甘泉侍從最多時。」 這一年的夏天,白居易在做了一年多的刺史以後,被朝廷召回長安,任命為尚書司門員外郎。不久又升任主客郎中知制詔。「知制詔」是替皇帝寫「詔旨敕制」的官。據任命白居易的「制詔」來看,是因為新即位的穆宗(李恒)看中他的詞賦之才,把他比為當世的司馬相如。這次從忠州召來回京,也是要借重他的文學才能。 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三月,朝廷舉行進士考試,由禮部侍郎錢徽主考。事前西川節度使段文昌保薦楊渾之,翰林學士李紳保薦周漢賓,錢徽均置之不理。揭曉後二人榜上無名,中選的是李宗閔的女婿蘇巢、楊汝士的弟弟楊盈士等十四人。段文昌不服,於是向穆宗上疏此次考試,中選的都是公卿子弟,其中必有舞弊情由,應重新考試。穆宗向李德裕、元稹、李紳等徵詢意見,他們三人因和李宗閔有私怨,因此一致贊同重考。穆宗於是親自出題,令白居易和中書舍人王起主持複試,結果蘇巢、楊盈士等落選,錢徽因此被貶為江州刺史,楊汝士被貶為開江令,李宗閔被貶為劍州刺史。白居易在上穆宗的《論重考進士事宜狀》裡認為,複試時視考生如囚犯,因此蘇巢等下第,「情有可原」,宜從輕發落。然而穆宗固執己見。這件事發生以後,李德裕與李宗閔的仇隙愈來愈深了。於是各樹朋黨,彼此傾軋,互有進退,垂四十年之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兩李黨爭」。 黨爭的實質,則是新舊官僚之爭。舊官僚大都出身于士族,他們重門閥,講禮法,治學以經學為主,一般是借蔭封而走入仕宦之途。新官僚多出身于寒門,他們以辭賦登科,生活放蕩、不拘禮法。在政治主張上也大不相同。舊官僚主張高壓政策,新官僚則主張因地制宜。白居易不贊成黨爭,自己也有意回避,但因他為翰林學士時,曾為李宗閔、牛僧孺、皇浦湜等人辯護,故李德裕始終視之為政敵。 七月,成德節度使田弘正,被部將王庭湊勾結牙兵殺害。王庭湊自稱留名。唐穆宗令魏博、橫海、昭義、河樂、義武諸軍往討。軍隊雖然不少,但因缺乏統一指揮,各路將帥各自為戰以致戰果不大,兩軍形成膠著狀態。唐穆宗派裴度為鎮州四面行營都招討使,前往督戰。這時讓人驚詫的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的變化。他為迎合穆宗的「銷兵」之議,寫了《連昌官詞》,說什麼「努力廟謀休用兵」。他反對裴度主戰的佈置,便和宦官魏宏簡裡外勾結,阻撓裴度的規劃實現。裴度發覺後,非常氣憤,連上三表,要求朝廷召集百官集議。穆宗不得已把魏宏簡降為弓箭使,元稹也被解去翰林學士。白居易對元稹的行為,頗不以為然,他曾寫詩暗示過他:「身外名徒爾,人間事偶然。」他希望元稹在名利面前應該有所控制。 在秋意漸濃的時候,小弟白行簡被任命為左拾遺,白居易異常興奮。每天早晨兩人同行入朝,感到驕傲和愉快。同時,白居易也提醒小弟要謹慎從事,不可掉以輕心:「近職誠為美,微才豈合當。」 十月,白居易遷任中書舍人。他有詩雲:「冒寵已三遷,歸朝始二年。囊中貯余俸,郭外買閒田。」 所謂三遷是由司門升主客,又由主客升中書。這一時期,白居易看起來官運亨通,青雲直上,似乎得到了朝廷的器重。其實,唐穆宗並非看重他的政治才幹,只為欣賞他的詞賦文章而已,他難免不被「倡優蓄之」地看待。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八月,白居易奉命去田布家,宣諭田布出任魏博節度使。事成,田布送他599匹布,以示酬勞。白居易卻沒有接受。穆宗於是派使第王文岑,就宅相勸,但白居易仍然堅決不受。他在《讓絹狀》中說:「臣食國家厚祿,居陛下清宮,每日俸錢,尚慚屍素,無名之貨,豈合苟求。」同時他還講道:「田布的父仇和國恥均未昭雪,正處在極其困難的時期。處在困難時期,人們不以物資幫助他,反而要收他的財物,於情誼來說,實在不忍心。此時正是朝廷慰問頻繁的時候,如果都有所贈送,必定賊人未滅,而田布的資財早已枯竭了。」於是穆宗下詔聽任他辭掉饋贈。白居易這種力矯惡習的廉潔作風,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值得贊許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白居易的為人品格。 元稹的好友李景儉,性情放蕩,而好酒。十二月,一日朝退,與幾個同僚同去史館飲酒。李景儉乘醉去見宰相,直呼宰相王播、崔植、杜元穎名,並當面指責他們的過失,言辭傲慢不恭。宰相面陳穆宗,李景儉被貶斥為楚州刺史,同時一併遭貶的還有那次一起喝酒的幾個同僚。白居易認為貶官太重,上疏保奏,結果穆宗不准。但是白居易正義言行,卻贏得了士林的敬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