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白居易 | 上頁 下頁
二〇


  §九、謫居江州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夏天,白居易「丁憂」期滿。按照慣例,除服後就該補官,而白居易到次年冬天,才被朝廷召回長安,拜為太子左贊善大夫。

  贊善大夫隸屬于東宮,唐代的東宮官屬,不准過問朝政。贊善大夫的主要職務是協助左德對太子進行「諷諭規諫」,事實上事情很少,故白居易稱之為「冷宮」。當權者把白居易擱在東宮,是別有用心的。因為這一閒職使得對國家政事有著遠見卓識而急於興利除弊、對文武大臣禍國殃民勇於揭發批判而奮不顧身的白居易,失去了在朝廷中參政的權利。

  這時的白居易心情極其苦悶,他胸懷治國安邦的抱負,但卻沒有機會實施。在他看來,與其做這毫無發言權的「冷宮」,還不如不作的好。在贈友李紳的一首七律中,他很含蓄地流露了這種想法:

  病身初謁青宮日,衰貌新垂白髮年。
  寂寞曹司非熱地,蕭條風雪是寒天。
  遠坊早起常侵鼓,瘦馬行遲苦費鞭。
  一種共君官職冷,不如猶得日高眠。

  李紳是白居易的好友,元和八年暮春回長安,他此時任國子助教。國子助教也是一個沒有職權的閒職。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元稹由唐州回到江陵府,然後入京。白居易由於政治上失意,加之心情苦悶,遂常和元稹、李紳去城南野遊,以排除心中的不快。長安城的南郊,當時是風景秀麗的遊覽地方。

  南有終南山、雪岩、玉案、圭峰、紫閣諸峰並列,氣象萬千。在這廣闊地區中還有許多名刹古寺。他們常常在此飲酒作詩,流連忘返。有時白居易還鼓動元、李二人等天黑再往回走,「更勸殘杯看日影,猶應趁得鼓聲歸」。三人常常沉醉在這山光美景之中。

  三月二十五日,元稹詔授通州司馬。二十九日,白居易送別到戶東蒲池村。白居易有詩曰:「蒲池村裡匆匆別,灃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同時覺得意猶未盡又寫了《重寄》。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悠悠天地內,不死會相逢。」可見對元稹的不幸遭遇,感到憤憤不平,可又無可奈何。

  同年夏天,京城長安發生了一起非同尋常的事件,這次事件是對他生活的一次大的衝擊。

  這年春天,蔡州刺史吳元濟叛唐,憲宗命令宣武等十六道進軍討伐。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暗中與吳元濟勾結,他派遣奸人募盜十人攻河陰轉遠院,殺傷十餘人,燒錢帛39余萬緡匹,谷3萬餘斛。目的是威脅朝廷罷兵,以解吳元濟之圍。人情稍有恐懼,但憲宗不為所動。

  自去年冬天李吉甫暴病死後,用兵討伐吳元濟之事,由宰相武元衡主持。李師道陰謀派人刺殺他和主戰大臣禦史中丞裴度。恒鄆節度使王承宗遣牙將尹少卿奏事,為吳元濟遊說,尹少卿在書中言辭不遜,當時就被武元衡叱斥出去。而後王承宗又寫信詆毀武元衡,可是武元衡毫不退讓,矛盾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境地。

  六月初三日,天還未亮,武元衡入朝,由住所走出靖安坊的東門時,突然有賊從黑暗處以箭射之,隨從們都嚇得一哄而散,賊人抓住武元衡的馬而殺死了他。然後割下他的頭顱而逃走。大約也在這個時候,另一夥賊人在通化坊擊傷裴度的頭部,裴度從馬上摔到溝裡,幸虧氊帽厚,刀才沒有破進去,得以不死。

  事情發生之後,京城大駭,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