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白居易 | 上頁 下頁 |
八 |
|
§五、婚姻與家庭 白居易的父親去世後,白居易回到符離開始丁憂生活(為父守孝)。一直到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服除,他始終未離開過埇橋。三年中除了刻苦攻讀外,他還開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戀愛,這次戀愛是讓他刻骨銘心的。 與他相愛的姑娘叫湘靈,是他的鄰居。他們倆本是同年的玩伴,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歲的增長、知識的豐富,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把兩個人的心緊緊地拴在了一起。倆人曾構築美好的未來:「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林,樹枝連理生。」 從這一時期白居易的詩作中可以看出倆人彼此傾心,相愛彌深: 淚眼淩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闌幹獨自愁。 還有一首《冬至夜懷湘靈》體現得更深切一些: 豔質無由兒,寒衾不可親。 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從這首詩中,可看出倆人關係已非一般。 服孝期滿後,白居易離開符離,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他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第四名。高中後,白居易再次回到符離。白居易的這次歸來,若說是為湘靈而回來的,不免有些過份,但是他在符離安靜地住下來,而且住了將近十個月,不能說不是為了湘靈。可是在當時的社會家庭條件下,他們是不敢公開的。一方面是由於湘靈是個農家女子;另一方面是由於白居易是世宦子弟,雖非出自名門,祖上幾代都是食朝廷俸祿的。他們若結合是與當時的封建等級觀念格格不入的,也就是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他寫過一首《花下自勸酒》的詩: 酒盞酌來須滿滿,花枝看即落紛紛。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歲三分已一分。 從詩裡可以看出詩人是苦悶的,感到青春易逝而前途路茫茫,因而產生及時行樂的念頭。這種悵惘、空虛、落寂的情思,與他和湘靈在一起生活的願望不得實現是相關聯的。 這年深秋,白居易啟程參加拔萃考試,離家遠行當然難過,令他最痛苦的是和湘靈分別。他的一首《生別離》字裡行間充滿對湘靈的依戀之情: 食檗不易食梅難,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別之為難,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雞再鳴殘月沒,征馬連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聲,梅酸檗苦甘如蜜。 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天寒路曠何處宿,棠梨葉戰風颼颼。 生別離,生別離,憂從何來無斷絕。 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年三十生白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