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可夫元帥 | 上頁 下頁
一一


  ◎第五章 暴風雨前夜

  朱可夫大敗日軍凱旋莫斯科之時,歐洲時局已經發展到爆發危機的嚴重地步。1938年2月,希特勒警告奧地利總理庫特·馮·舒施尼格說:「你不要相信世界上有什麼人能阻止我的決定!……英國不會為奧地利動一個手指頭。……那麼法國呢?……對法國來說,這樣做已經太遲了。」一個月以後,希特勒的戰爭機器「搖搖晃晃、聲音隆隆地越過了邊界」①,但在途中,不少裝甲車輛發生故障,很狼狽了一陣子以後,才佔領了維也納。希特勒宣佈解散奧地利共和國,全部領土併入德國。1939年3月15日,德國人確信英法不會介入,便入侵了「慕尼黑以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完成了對這個年輕國家的肢解。接著,希特勒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東方。

  ①丘吉爾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商務印書館版,第1卷《風雲緊急》,上部,第2分冊,第388頁和400頁。——譯者注

  事態在急速發展著。希特勒在4月27日的一次講話中,宣佈廢除英德海軍協定,廢除德國同波蘭的互不侵犯條約。

  在斯大林發表了蘇聯不想為西方國家「火中取栗」的著名講話以後不久,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於8月23日下午到達莫斯科。德蘇之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在一份「秘密附加議定書」中,德國人和蘇聯人在東歐劃分了勢力範圍。在波蘭,勢力範圍是以納雷夫河、維斯瓦河和桑河為界的。但是,在條約簽字八天之後,德軍就向波蘭發動了進攻。到9月中旬,德軍已佔領了屬￿蘇聯勢力範圍的大片地區。蘇聯領導人為保護本國利益,不得不比原來預料的更加侖卒地採取行動。所以,蘇聯軍隊於9月17日越過了波蘭一蘇聯邊界。

  歐洲這些事件的發生,幾乎正值朱可夫在蒙古邊境大獲全勝之時。哈勒欣河戰役結束,朱可夫回來擔任了烏克蘭軍區副司令員。蘇聯軍隊攻入波蘭的十二天戰役,「解放了」一千二百多萬人民,佔領了十九萬平方英里土地。它是由集團軍司令員(二級)M·Ⅱ·科瓦廖夫指揮的白俄羅斯方面軍和由集團軍司令員(一級)C·R·鐵木辛哥指揮的烏克蘭方面軍進行的。看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朱可夫未能按時去就任新職務,因而也就未能有效地參加這次短暫的戰役。

  朱可夫在遠東取得的經驗,無疑在紅軍領導人1939年底制訂的新的野戰條例中得到了反映。新條例是以下述前提為基礎的,即各兵種協同作戰,是取得作戰勝利的首要條件。只有使用這種辦法,才能在敵人的防禦縱深內打敗敵人。條例強調了部隊再補給和後方勤務的重要性,就象強調繽密的作戰計劃、不間斷地控制部隊以及出其不意的必要性一樣。既然許多指揮員對於恰當地使用預備隊、對於梯次配置原則、對於作戰編成問題似乎都很不熟悉,新的條例中自然就闡述了這些課題。師的進攻正面稍微作了變動。在進攻作戰中,一個加強師的平均正面寬度減少到三千三百碼。第一梯隊步兵營進攻正面規定為四百五十到六百五十碼,比「1936年條例」規定的大約六百五十碼到一千一百碼有所減少。研究小組研究了遠東的作戰之後,強調指出,每英里正面必須配備有效數量的火炮。不包括遠程武器在內,火炮數量從三十門至三十五門增加到三十五至六十門。雖然人們為了制訂「1939年條例」費了很多心血,但這個條例始終未能公諸於世。因為歐洲發生的軍事事態已使它大大落後於形勢,不得不徹底地重新加以研究。蘇芬戰爭結束後,在布瓊尼元帥的監督下,重又著手制訂條例,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再次推遲了。

  1938年4月,蘇聯開始向芬蘭施加壓力,要它允許蘇聯在芬蘭的蘇爾薩爾島構築工事。1939年10月,雙方重新恢復談判時,蘇聯代表說,鑒於歐洲的戰爭,不能允許敵人有機會進入芬蘭灣。為了保護列￿格勒,邊界的位置必須予以改變。芬蘭拒絕了蘇聯的要求,於是談判破裂。

  莫洛托夫警告說:「我們文職官員無法再去解決這個問題了,現在該讓宰方行使他們的發言權了。」

  在蘇聯向芬蘭發動了一場猛烈的宣傳攻勢,並指責芬蘭人向蘇軍發射若干發炮彈以後,紅軍於1939年11月30日開進了芬蘭。

  戰爭最初幾周,芬蘭人使蘇軍遭受了重大傷亡,R·A·麥列茨科夫將軍的攻勢進展緩慢。紅軍在芬蘭未能迅速贏得勝利,暴露了蘇聯軍事機構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顯而易見,坦克兵、炮兵、步兵之間缺乏在哈勒欣河戰役中曾起過決定性作用的那種配合。但是,12月28日蘇軍重新編組了各集團軍,下達了新指示。1940年2月初,俄國的攻勢終於開始形成。2月11日,蘇軍粉碎了曼納海姆防線的一些地段。芬蘭的防禦逐步瓦解。3月12日,精疲力盡的芬蘭人認輸了。在這場戰爭的最後階段,朱可夫擔任了很短一段時間的總參謀長,暫時代替生病的沙波什尼科夫。

  在「冬季戰爭」(參加這次戰爭的紅軍部隊達一百二十萬人)結束以後,蘇聯採取了一些措施來糾正這次戰爭中暴露出來的許多缺點。伏羅希洛夫向黨中央委員會提出報告以後,中央決定在克里姆林宮召開總軍事委員會會議。軍隊高級領導幹部、以及參加過這次戰爭的師長和高級軍官、各軍區、各軍事學院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於1940年4月14日到17日舉行,作出了一系列結論。從步兵部隊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武器裝備以及在嚴寒條件下如何恰當地使用它們瞭解甚少。需要更多的自動武器和迫擊炮。需要更好的通訊設備,特別是無線電通信設備,是必不可少的。部隊的編制也不能令人滿意。步兵師機動性差,後方勤務的指揮很困難。開始時,步兵不會穿滑雪板打仗,只是在仗打起來以後,才組建了滑雪特別營、滑雪工兵部隊和馬拉雪橇醫療隊、運輸隊。在芬蘭作戰的經驗還表明,必須有更好的冬裝、更好的車輛預熱器和掩體用火爐。機動運輸部隊也被證明是組織得不好的,備件供應不上。築路部隊不能滿足需要,交通指揮勤務也不足。

  不可寬恕的錯誤之一是,司令部未能查明卡累利阿—芬蘭地區的地形和氣候特點,未能查明芬蘭軍隊的編制、武器、訓練和裝備情況。紅軍軍官對於曼納海姆防線的位置及其築壘情況,只有很一般的瞭解。對於如何攻克鋼筋混凝土工事缺乏經驗。在哈桑湖和哈勒欣河,以及在波蘭所取得的經驗,沒有傳達給這些部隊。步兵部隊的教練搞得很差。沒有教練步兵班和步兵排掌握在塹壕和在森林中作戰的基本要領,沒有教練它們掌握包圍戰術以及偵察和偽裝的要點。

  會議的結論說,在芬蘭取得的勝利,使蘇軍付出了本來可以避免的過高的犧牲。蘇軍的武器、部隊的編制、訓練和教練工作,必須從根本上予以改進。斯大林在最後一天的會議上講了話,激勵與會者研究現代戰爭,要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

  總軍事委員會責成國防人民委員部各總部研製新武器和作戰裝備,以取代陳舊過時的武器裝備。總軍事委員會特別要求製造出更好的飛機、更好的坦克和更好的通信設備。會議還通過了一項決議,規定要對部隊的訓練、管理和編制作重大的改革。制定了步兵、裝甲兵、炮兵和特種部隊的編制與裝備表。

  委員會的另一項決議恢復了原來實行過的將軍軍銜和元帥軍銜。朱可夫、麥列茨科夫和N·B·丘列涅夫被任命為大將。鐵木辛哥被任命為元帥,並接替伏羅希洛夫的國防人民委員職務,而伏羅希洛夫則被提升為人民委員會國防委員會主席。

  朱可夫晉級以後,受命指揮兵多將廣的基輔特別軍區。當時擔任烏克蘭共產黨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後來評價說:「朱可夫接替鐵木辛哥的職務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他是一個天才的組織者,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